分享

舌尖英雄首店倒闭,预制菜的风口,风何时才能吹起?

 食研汇FTA 2022-08-30 发布于浙江

上线不足一年,舌尖英雄首店就宣布倒闭。首店位于北京常营丽景园,于8月10日正式关闭,目前舌尖英雄小程序上已没有这家店的存在

图片来源:舌尖英雄官网

舌尖英雄现状:多家门店临近倒闭,
加盟商抱怨连连,产品竞争力弱

作为今年食品界的大热门,预制菜新品牌不断涌现。

而舌尖英雄从产品到营销,再到业绩,并没有亮眼之处。依然被外界重点关注的原因在于陆正耀。作为一手打造神州租车、瑞幸咖啡的创业者,投资人们对陆正耀的眼光总是多一份信任。

舌尖英雄在今年创立之初,就打着瑞幸咖啡原始创业团队的旗号,顺利拉到融资,并号称要开到6000家加盟店。

图片来源:神州租车、瑞幸咖啡官网

然而从1月创立,到如今8月底,时间过去7个月,6000家加盟店已成空谈。已加盟的门店也陷入亏损、关店等困境。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舌尖英雄的线下门店数量仅有不到300家。

首店的关闭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舌尖英雄小程序显示,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深圳等城市的多家门店,均显示门店休息中,离正式闭店,仅一步之遥。

图片来源:舌尖英雄小程序

舌尖英雄发展的停滞,让真金白银砸进去的加盟商们叫苦不迭。

有加盟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舌尖英雄官方PPT告诉他们,一年能盈利75万元,每个月至少能赚6万。然而现实是,他开店四个月后,一直在亏损,从缴纳费用到购买设备、货品,一共花掉二十几万,不谈盈利,成本都无法收回。

亏损并不是个例,该加盟商还指出,他们全国各地的加盟商在群里交流发现,舌尖英雄多数门店都是亏损的,一天流水仅千元左右,连房租、电费、人力成本都无法覆盖,盈利更是遥遥无期。

不少加盟商对舌尖英雄总部非常不满,认为品牌对加盟商的支持太少,连宣传海报都需要加盟商自己制作张贴。品牌在线上的营销宣传力度也太低,导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低,门店获客十分困难。

现在,有的加盟商选择及时止损关店,也有的加盟商选择继续死撑,期盼盈利的日子早日到来。

图片来源:舌尖英雄官网

从加盟商的抱怨可以看出,舌尖英雄的运营模式并未成熟,就直接面向了市场,导致加盟商们在获客、运营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少困难。

在消费者端,舌尖英雄也并未得到认可。舌尖英雄天猫旗舰店,粉丝数仅19位,产品销量更是寥寥无几。抖音平台上,舌尖英雄官方账号粉丝数为5.3w,周六的直播间在线人数仅24人,氛围称得上是冷清。

图片来源:舌尖英雄天猫官方旗舰店、抖音直播间

产品缺乏竞争力应该是舌尖英雄无法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核心原因。舌尖英雄在官网打出的slogan是“人人轻松当大厨 20分钟一桌菜”

但据町芒研究院的测评,事实与舌尖英雄的宣传相距甚远。町芒研究院购买了舌尖英雄旗下六款速烹菜,仅一款不需要自备调料,其他五款均需要自备葱姜蒜等调味品。菜品的制作难度也较高,并非新手友好;在时间上,更是毫无优势,最长的一道菜需要用时接近半小时。

口味上,舌尖英雄主打的中式家常菜也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毕竟,我国是连粽子、豆浆的咸甜,都能在社交媒体吵翻天的地方,想要在口味上得到各地消费者的认可,难度不小。

图片来源:町芒研究院

打造大单品,
是预制菜新品牌的主流发展策略

从类型上来看,预制菜主要分为即食、即热、即烹三种。舌尖英雄就是即烹类型,与其类似的品牌还有趣店预制菜、麦子妈、叮叮懒人菜等。

其中趣店预制菜与舌尖英雄相似度较高,一样有知名度高的创始人,品牌以高营销、快速扩张的打法为主。

今年7月,趣店预制菜在抖音进行了19个小时的长直播,凭借“1分钱抢购酸菜鱼”、赠送iPhone手机等撒钱活动,最终销售额超2.5亿。

但高潮之后即跌落谷底,创始人罗敏因曾经的校园贷业务遭遇舆论攻击,直播合作明星贾乃亮、傅首尔也发文道歉,称已与趣店解约,未来不会再合作。

趣店预制菜的发展也陷入停滞,直播暂停,旗下网店预制菜也全部停售。

图片来源:蝉妈妈小程序

趣店预制菜的发展不可预知性太多,同类型的叮叮懒人菜和麦子妈则发展可圈可点。

与舌尖英雄不同,叮叮懒人菜和麦子妈均重点布局线上渠道,淘宝、抖音是主要阵地,线下则是重点布局渠道,入驻盒马、沃尔玛等零售商,并未发展门店业务。

从产品上看,打造大单品是新品牌发展的主流策略。叮叮懒人菜主打酸菜鱼,抖音店铺销量高达98.4万。据媒体报道,叮叮懒人菜在一年时间内,将酸菜鱼口味调整了三到四版,抖音好评率可达到97%,从口味上最终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麦子妈也是类似的发展路径,单品水煮牛肉在2021年双11期间,荣登天猫大数据速食菜榜单“热销榜、好评榜、回购榜”3个榜单的TOP1。依托大单品,品牌年渠道销售额增长400%,还获得了元气森林的战略投资。

图片来源:叮叮懒人菜、麦子妈抖音店铺、天猫官方旗舰店

C端市场发展仍处于早期,
竞争格局松散,消费者教育是重点

近两年,受益于疫情,中国预制菜市场持续升温。

除了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新消费品牌,上游的农牧水产企业,中间的专业预制菜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下游的餐饮企业、零售平台,都想路过分一杯羹。

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的格局占比是8:2,与美日等成熟化市场相比,C端市场仍有极大的拓展空间。而不同背景的入局者,在B端、C端的布局程度也各有差异。

农牧水产企业如国联水产、圣农等,这类企业进军预制菜,主要是原本产品链的延伸,重点还是面向B端, C端业务占比相对较小。

专业预制菜企业包括味知香、千味央厨等,味知香B端与C端的格局占比是3:7,C端产品涵盖肉禽类、水产类、汤煲类、小食类四大品类,盈利能力强劲;而千味央厨则主攻B端,是速冻米面供应龙头,靠连锁客户驱动增长。

图片来源:味知香、千味央厨官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预制菜B端市场趋于稳定,但整个C端市场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竞争格局十分松散。原本面向B端的预制菜及冻品企业,受制于研发能力、品牌建设,在C端市场很难快速打开局面;新品牌则处于起步阶段,在品牌营销、产品打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盒马、叮咚等新兴零售平台在预制菜上的发展倒是颇为亮眼。尤其是盒马,在成立3R 事业部(Ready to cook 即烹,Ready to heat 即热,Ready to eat 即食)后,预制菜品 SKU 变多。自建品牌“盒马工坊”上新及产品迭代速度快,并且会推出各种时令及联名产品,吸引消费者。

今年7月,盒马西南供应链中心正式启动,通过供应链中心自设的中央厨房,盒马对预制菜的布局也在加速。由于试错成本低,上新快;未来,盒马、叮咚等新零售预计将是预制菜新品的试验场和孵化池。

图片来源:新浪网

回归整个C端市场的发展来看,资本再火热、品牌再内卷,也敌不过消费者的“不认可”。而这份“不认可”,也正是目前预制菜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中消协发布的上半年投诉数据显示,大量消费者投诉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却并没明确告知。可见,中国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抵触情绪有多深。

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决定了预制菜市场发展的空间。以中国消费者目前的态度来看,酸菜鱼、小龙虾、烤鱼、小酥肉等“非健康”的品类单品,比较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其他较为健康的品类,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则难得多。此外,由于中国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口味差异极大,导致单品很难跑通不同区域,发展规模也严重受限。

小结

未来,消费者教育工作应该是所有入局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毕竟,只有消费者认可预制菜,市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否则,所谓的风口,只能沦为空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