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真探 | 疫情下, 该怎样成为更专业的志愿者

 阿福根 2022-08-30 发布于上海

文/小花

图/MAX

图片

出发前,收到了恩派发来的“公益真探”探访装备

已经有3年没去成都了。

今年夏天的成都,因为高温限电,外加疫情升级,让这座网红城市再次成为了焦点。

因为一直持续关注公益项目。

我参与了由腾讯公益与恩派公益发起的“公益真探”行动。

在上百个公益探访项目中,我选择了“川慈众城  疫情防控”这个项目。

“为更好地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根据当地政府及防控要求,成都市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整合社会爱心力量,动员志愿者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和物资支持。”

做好社区防疫是战胜疫情最重要的环节。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以“社区”为单位,“为社区提供志愿者服务与支持”。疫情转眼就三年,这三年里,小区被管控,封控已经几乎成为常态。不知有多少人经历过一夜间小区就被封控,足不能出户,吃喝生活物资全靠志愿者送上门,每天测核酸更是家常便饭的经历。

在北京的我,亲历过自己居住的小区三个月内被封控两次的经历。我也参与过担任社区志愿者,在疫情期间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展开互助自救,熬过了最恐慌与艰难的封控期。

这样一个专注社区发展的基金会,他们是如何去用公益的力量去支持社区的志愿者服务,提供社区的帮扶,真是值得去好好探访,了解他们的实践经验。

提交探访计划, 成为公益真探,制定好行程,定好机票,出发!


 成都人抗高温战疫情的苦夏

今年的7,8月是四川人几十年来的难忘经历。

60年未遇的40度高温,让川渝的用电受到极大的影响。为抗高温,成都实施了限电的规定。

办公区域都不开空调,晚上很多街道连路灯都不开了。 

22日,我抵达了成都。

一下飞机,就热浪逼人。感觉比泰国的夏天还热。站在路边一会就已经大汗淋漓。

但机场也有不少穿着防护服给下飞机的旅客做核酸的工作人员。

图片

40度高温下,成都双流机场的防疫人员

之前的7月底到8月中,成都正经历着新一轮的疫情。

如此高温下,要抗高温,还要抗疫情,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探访的第一站是成华区社区发展基金会

这几天成都因为高温,成都对办公区域都实行限电。我们只能在38度高温的成华区群团服务中心的办公室,听取了基金会项目总监王林对基金会的介绍。


为扶持社区发展创立的“社区基金”

图片

接近40度的高温,探访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

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的项目总监王林给我们介绍了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的具体情况。这是一家特别的公益基金会,是专门为扶持社区发展而创立的“社区基金”。

成都市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19年10月。基金会致力于支持街道社区发展治理、培养社区公益人才、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搭建成华资源平台、推动成华公益慈善生态可持续发。

说起社区,我们平时生活的小区就是所在的社区。但社区间的规模,大小,配套设备,社区活动等差距可大了。时常会羡慕那些社区里有优质的硬件配套,丰富的文化活动,有温度的社区服务的社区。

图片

这次“公益真探”行动由腾讯公益与恩派公益发起。

王林说他们这个社区发展基金会,就是专门为扶持成华区各社区成立的基金, 主要为了提升社区的公益活动与人才,支持本地议题本地解决、广泛动员社会、街道、社区资源,鼓励企业、 社会组织和个人慈善,支持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基金会接受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设立的专项基金。

基金会通过上门拜访、专题培训、对标学习、常态交流和定向补助的方式扶持培育社区专项基金的发展。我们带着几个问题,开始了我们的探询。

   基金会的资金来自哪里?

王林介绍,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的原始基金800万来源于成都锦城华创置业有限公司的捐赠。

截至2022年8月,基金会设累计捐赠金额116.5万元。设立专项基金34支。

使用资金约36.5万元,平均每支专项基金约1万元,结余资金约80万元。

通过企业捐赠、义集义卖等方式筹款约45000元善款,捐入社区专项基金用于开展社区公益活动。

为撬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理想社区的建设中,基金会也与互联网平台展开了密切合作,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睦邻社区伙伴计划”(募捐编号:51510100504102430YA21008)联动社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公众筹款。99期间项目累计募集善款12204.3元,其中公众筹款 10950.3元,腾讯配捐1254元,用于社区疫情防控和儿童公益活动。

 基金会的钱投入到了哪些项目?

王林介绍,项目实施以来,基金会累计投入70万元资助了场景营造、志愿服务、小区治理等4个项目。

自从2020年疫情以来,基金会也加大了对抗疫的支持与投入。

抗疫支持:这次我们来探访的“川慈众城·疫情防控”是为了应对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四川省慈善总会联合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推出的公益项目。成都市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整合社会爱心力量,动员志愿者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和物资支持。

图片

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项目总监王林

王林说,在这次成都疫情期间,他们第一时间拨出资金支持抗疫,为社区购买大量的防疫物质,从防护服到口罩,冰袋等,一批一批送到社区去,支持志愿者们。

助学支持:为“熊猫村”林农子女提供助学金、家庭教育、成长营等,助力林童教育成长。

社区专项基金:基金会持续运用'社区+公益+慈善' 模式,联动社区专项基金,发挥五社联动作用,致力于提升社区基层服务水平。成华区社区基金设置的一系列的专项基金。专项基金的覆盖了社区和各个方面的需求,非常快速地投入到社区的具体需求中去,为社区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共吸引了7000余名居民参与。

培训公益人才:社区需要更专业的公益人才,基金会聚焦于培养一批优秀的社区基金运营人才,整合资源构建成华区社区基金伙伴网络,推进社区和社会的资本合理有效利用。

从2020年12月启动以来,开展专题培训、研学参访等活动共 计7场,涵盖基础理论、项目、宣传、筹款等六大板块,总计 48学时。与人次400余人次。

“星火计划”:通过“公益创投”的形式为社会主体提供资金、能力、资源等多样化支持,深入推进成华区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为社区做实事:基金会支持了多个社区项目:

仙韵社区“再出发行动”志愿服务项目

仙韵社区机车馨苑“有事好商量”小区治理项目

“馨享童年,共筑友好”国际化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项目

华社区发展基金会联合社区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

成华区睦邻节:以推动构建社区共同体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元参与的睦邻友好活动,从而拉近邻里间的距离, 激活居民公共意识。

2021年第一届成华区'嗨in社区睦邻节' 系列活动,落地杉板桥社区、石油社区等5 个社区。


 专项基金如何申报及评估?

我们注意到基金会的专项基金占比较大。也询问了专项基金的申报及评估标准。

王林介绍说,专项基金的申报操作都是全程透明的。成华区的个人,企业,社区等都可以提出申请,由基金会组织的专业评审进行立项的审核,背调等,申请通过后,会与申请方签订相关协议,进行公示。基金会也会派专人进行监管指导,保障专项基金的落实及有效实施。

因为是社区发展基金会,王林说,专项基金也会特别扶持社区进行专项基金的申报。如果是社区申请,5000元就能申报成立。而且他们也会特别看重项目的公益性,是居民有需求的,能尽快实施可操作的。基金会也是希望项目是自下而上,能给社区赋能。

他说基金会扶持的多个项目,都是由社区发起的, 实实在在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困难与问题。

基金会如何对志愿者进行支持培养?

 社区公益离不开志愿者的参与。基金会如何对志愿者进行支持培养?王林说,他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持续扶持志愿者,一是高校学生,每年都有高校学生参与志愿者项目,他们会与高校团委等联合,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活动,进行志愿者服务。但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难以固定与持续。他们最看重的是培养社区的志愿者骨干。这些志愿者的综合能力素质都更为优秀,也适合长期进行志愿者服务。


专业志愿者杜玉科:志愿者需要更专业的技能,不能仅靠为爱发光

图片
已经做了十几年专业志愿者的杜玉科

杜玉科说话语速很快,但表达思路异常清晰。他之前是一位医生,后来开始关注公益做公益之后。就投身其中无法自拔,他现在算是全职投入到了公益事业里去了。做了十几年公益之后,他现在聊起做志愿者,有更深的体会。 这次疫情,他组织了他团队里参加过专业训练的志愿者进入到封控小区。自己带着临时行军床住在封控小区里,在高温下战斗了近一个月。

他说,从7月15日到8月11日,28天,一共174位志愿者参与了抗疫志愿者服务。他爆出了非常精确的志愿者服务数据。“我们每天会组织30人开展工作,16人进入封控一区,我们都是专业志愿者,有不少医务人员。主要进行密接转运等难度较高的志愿者服务”

他说有一天他们一夜间就转移了24位病人,从晚上8点到早上8天一直没休息,志愿者穿着防护服,连水都没喝一口。当时还是36度以上的高温。

作为专业志愿者,杜玉科非常强调“专业”二字。

图片

杜玉科总结的防疫志愿者手册

他说做防疫志愿者更重要的是需要专业技能。防护服的正确穿戴方法,病人的正确接送,转运密结者的规范流程。他们都尽力保障在每一个环节里都更为专业。而且他非常重视保护志愿者自身的安全。总结这些年做志愿者的经验。他说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我保护。首先保护好自己不受感染。

为此他特别制定了一个详尽的防疫志愿者工作手册。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佩戴眼镜等,这个手册详尽地列举了工作流程和规范,让志愿者能在短时间掌握基本的防护手段,每个志愿者都必须掌握一二三级的防护规则。

目前他的公益组织管理着上百人的专业志愿者团队,老杜对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也深有心得。他说志愿者本身都是出于公益奉献之心参与志愿服务。但他经常提的一点就是志愿者一定要记得是“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面对志愿者工作中的误解,挫折等不计较,他也特别提到,志愿者其实需要被认同与肯定。做公益是为爱发电,但如何让志愿者发电,还需要更多措施激励志愿者,同时对志愿者进行心理建设。

他也提到志愿者需要被更好的保护的问题。尤其是疫情期间,志愿者本身面临疫情感染的风险。一般的意外险,很难对感染的志愿者能起到保护作用。这算是疫情期间志愿者的一个硬伤。他也希望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做了多年的专业志愿者。他也分享了一个特别有价值的志愿者工作方式。

他说,最好的公益志愿者的工作方式,就是出力,出心力。志愿者不要去参与太多募集资金的事,而是最好由专业的基金会去募集公益资金,专业的基金会有更专业的方式来募集与管理公益资金,志愿者则用自己的能力来出力办事。这样分工明确,公益的成本也会降到最低。也会吸引更多人来参与,传播公益。“一人出一百块钱做公益,不如100个人一人出一块钱,这样会有100个人来参与,传播这个公益项目”。

图片

探访结束后,我们与基金会的年轻团队合影


  社区抗疫,志愿者协同作战

下午我们来到了成华区仙韵社区。几位刚参与了社区抗疫的志愿者也来和我们进行了交流。

图片

退休的彭阿姨一直在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

退休的彭阿姨说她退休后就一直在参与社区志愿者的工作。有份力出份力,志愿者的工作就是她每天的日常工作。

 年轻人的表现让人惊讶

仙韵社区这次有不少年轻人特别踊跃报名参与做志愿者。刚在7月疫情期间加入社区志愿者的小邓给我们讲了她的感受。

图片

从事美业行业的邓秀华说做志愿者是她最有价值的体验

邓秀华说,她从事美业相关行业,这次从社区群里得知志愿者征集,就立刻报名。发现每天都需要抢志愿者的名额。每天出来的名额几乎是秒抢而空。小区里的年轻人,也都特别积极参与志愿者的招募。

她说,年轻志愿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快速地解决问题。“这些90后,用自己的方式在参与,他们很聪明,也很会用高效的模式来收集统计数据,为大家传递信息。每次有情况发生,不到10分钟就能传递所有信息。”更让她感动的是,这些平常素不相识的邻居,因为疫情互助,大家的距离也拉近了。大家都等着,疫情结束后,互相认识,成为更密切的朋友。她也表示自己会持续做志愿者,接受更专业的培训。“做志愿者是我这些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王老师:女儿要我带她一起做志愿者

图片

王老师这次不仅自己做志愿者,女儿也要求参与

在西南石油大学做老师的王秀老师,说这次最特别体验的是带着她读小学的女儿一起参与做志愿者。刚开始的时候,是她先报名参与志愿者,穿上大白做数据统计工作。后来,女儿看到妈妈每天都在忙碌做志愿者。特别为她骄傲, 女儿说自己也要参与。后来她就带着女儿一起去扫楼做统计工作,遇到有人不愿意开门的时候,女儿会很礼貌地说,“请问家里有人吗,我们需要统计下核酸建成人员。请您配合,谢谢。”她说女儿可爱温柔的问询,会让很多人感到亲切,也会积极配合。让通知工作更为顺畅。

小区里也越来越多有各行业经验的志愿者的加入,也让工作流程,效率提高不少。她说,做志愿者让她觉得用一种更文明的方式在参与这个城市的改变。

图片

和基金会团队一起探访仙韵社区的志愿者们


    平均年龄60+岁的红色志愿者

第二天,我们在成华区锦绣社区见到几位平均年纪都60多岁的社区“红色志愿队”。几位叔叔阿姨都是居住在成都数年的老街坊。同住在一个社区里。他们给我讲了他们在今年疫情期间的抗疫故事。

图片

锦绣社区里的“红色志愿队”

志愿者阿姨说,她们其实平时就在社区里做志愿者。这次疫情期间,她们也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队伍到小区里维护秩序。但是却时不时有居民会认为她们是有拿钱做事的,这让阿姨们特别委屈。她们说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开始的时候还感觉委屈,做一番解释,但后来她们也就不再解释了。“做志愿者本来就是义务服务,要有服务精神,我们尽力去做了就问心无愧。”

图片

红色志愿队的王选书阿姨

图片

红色志愿队的颜泽静阿姨

图片

红色志愿者的谢丽敏阿姨

严阿姨说,这只红色志愿者的年龄都在60到70岁。都是退休的党员。他们在疫情期间担任志愿者义务帮忙在社区通知核酸检测,维持秩序,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其中有的志愿者身患癌症还坚持在做事,还有一位切菜缝了十几针还在坚持做志愿者的工作。

图片

红色志愿队队员周继光叔叔

图片

红色志愿队队的黄清卫叔叔

65岁的志愿者服务感动90岁老人

红色志愿队的黄叔叔,已经65岁了。他说疫情期间,他主要负责维护秩序,小区里有不少老人,残疾人,等,出门不便,都需要上面去统计数据,催做核酸。还负责给小区居民送物质。有栋楼里有一位独居的90多岁的老人。开始他敲门半天都没动静,最后不得不大力敲门,开始老人不理解为何要有人敲门还有些不高兴,得知是一位65岁的志愿者来给他送物资的时候,这位90岁的老人难掩热泪。

图片

在锦绣社区的亭子里,我们采访“红色志愿队”


幸福画师李在荣:画出最美逆行者

李在荣,锦绣社区幸福画室的主人。他靠自学,掌握了素描,水彩,国画等各种美术绘画技能。平常他在社区开设的幸福画室里对社区居民进行教学。

图片

2020年疫情开始,他就开始创作抗疫主题的绘画作品。有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医务工作者,他画出了志愿者在疫情中的各种工作状态。这次7月疫情天气特别热,一位医务工作者中暑快晕倒了,他画了一幅画送给医生,医生特别感动。这些画里,很多都会出现防疫工作者的眼神,他说,从这些眼神里能看到他们温和而坚定的神情。让人感受到力量。  

图片

现场他也给我们展示了他最新的创作。

图片

在画室里,我们看到李老师这几年创作的上百幅作品,他说因为疫情期间,他经常看到有医生,护士,志愿者们为了抗疫在辛苦付出,就创作出不同类型的画作,来表达他对抗疫志愿者的敬意。他给我们展示他的多幅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是水粉画,有的是国画,水彩,素描。他还出了一本画册来记录社区抗疫记录的故事。

最后,他拿出一副长达数米的大幅画作。里面是他画的志愿者抗疫场景“致敬最美逆行者”。

图片
图片

探访李在荣老师的社区画室


   社区:感谢志愿者的无私付出

图片

 我们与仙韵社区书记孔涛,志愿者代表合影

图片

仙韵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交流

在探访中,仙韵社区的社区书记孔涛, 高度肯定了志愿者在抗疫过程中的力量,在动辄几千,上万人的小区里,频繁的核酸检测和物质运输这些工作,不依靠志愿者的支持,靠社区是根本无法完成。仙韵社区书记孔涛说,这一次90后年轻志愿者的积极表现,也让社区看到了年轻人热心公众事物的新形象,她说平常会感觉到90后会对很多事情有不少意见,但在疫情期间,90后非常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甚至和老一辈的代沟也在疫情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年轻人看到老年志愿者还在无怨无悔参与服务,也深受感染。彼此都多了理解和共情。

图片

锦绣社区副主任华静说非常感谢志愿者对社区的支持

锦绣社区副主任的华静说,锦绣社区里的志愿者们长期都与社区密切合作,支持社区里的大小事物。社区的疫情期间,上万人的社区服务工作都是志愿者一起完成,她非常感谢志愿者对社区的支持。


短短几天的探访结束了。成都的高温和疫情却还在持续。还需要更多志愿者参与到这还未知结束时间的战斗。更多的社区还需要成华社区基金这样的专业基金,来扶持社区的日常建设,改善社区居民的实际日常需求。社区里哪有什么大事呢,其实都是些日常生活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希望能有更多公益机构,如同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一样能关注到社区建设这个领域。也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参与到社区志愿者的队伍里。

图片

 抗疫还需要持续,志愿者还将继续前行


后记:探访完后几天,我一早抵达天府机场,结果被告知北京健康宝被弹窗,我无法登机。只能赶紧退票,买到一张没有疫情城市的机票再争取能辗转回京。而此时,成都的疫情再度反弹,多个区域,包括我探访的成华区又有新增病例,有小区被封控。疫情如此反复无常,我们要面对的,还将会是持续的抗疫过程。只能说,加油志愿者,让我们成为更专业的志愿者,一起互助,共度难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