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斩”到底有多疼?受刑者连写7个字才惨死,雍正看后立即废止

 众生平等 2022-08-30 发布于云南

雍正十二年三月,北京城菜市口人头攒动,不用问,这一定又是哪位死囚到了行刑的日子。

根据消息灵通的人士所说,这一次要执行的刑法,却显得有点“与众不同”:腰斩!

图片

腰斩,可以说是我国一个相当古老的刑罚了。它指的是将犯人拦腰砍成两段。

不得不说,砍头的见得多,但是砍腰的还是少见。但是当围观群众们见到犯人被执刑完毕后,却没想到这一切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只见犯人不但没有毙命,反倒还带着痛苦的表情,用两只手拖着自己的上半身,艰难地在地上扭曲、蠕动和爬行着,最终,犯人开始用手指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写着东西,一直写到第七个字才气绝身亡。直到这里,围观百姓才从这恐怖的景象中恢复过来。

图片

然而,这些百姓可能没想到,他们是中国最后一群见证了腰斩的人。不久后,雍正皇帝下令,彻底废除腰斩之刑。据说,这是因为有人将犯人的惨状,和他写的那七个字告诉了雍正。

那么,这位犯人究竟是谁?他到底写了哪七个字呢?腰斩之刑又究竟有多么痛苦呢?

说到腰斩,它在我国应当算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刑罚。简单来说,腰斩是我国极少数被官方转正了的私刑,而且历代王朝基本都沿用了这种刑罚。要知道,在中国,能达成这两项成就的刑罚可不多见。

图片

而腰斩如此受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它是一种兼顾了“干脆”和“痛苦”两种要素的刑罚。

中国最为经典的死刑执刑方式,就是斩首和绞刑。这两样属于是世界通用的,而且“经济实惠”。

斩首是一刀两断,双方都能落个轻松,而且头颅很有代表性和震慑力,证明人真的死了。绞刑虽然痛苦一点,但是好歹还能留个全尸。

所以可以看出来,斩首和绞刑都可谓是干净利落,直接把人处死,而且回收遗体也方便。

图片

而除了这两个以外,其他的酷刑都多少沾点“行为艺术”了。比如炮烙、剥皮、千刀万剐之类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人好好死,一定要让对方在死前受尽折磨。但这些刑罚的复杂程度也是高得离谱,没几个小时搞不下来。

比如大名鼎鼎的凌迟,这一刑罚的完整手续是割三千多刀,说实话,这种反人道的刑罚虽然对犯人来说确实极为痛苦,可是对执刑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图片

据说清朝末期,上海一个县城因为没有刽子手,找了个杀过人的兵丁来执行斩首。结果兵丁第一刀就给砍歪了,犯人哀嚎不已。兵丁听得胆战心惊,又砍了好几刀都没砍对地方,搞得血肉模糊,斩首硬生生搞成了剐刑。

最后这位兵丁横砍竖砍,终于把人弄死了之后,就有了心理阴影,这辈子都不敢动刀了。

一个杀过人的兵丁都是这个情况,可见让刽子手持续执行一场像凌迟那样的残酷刑罚,也是对刽子手在心灵上的极大摧残了。所谓执刑一次,就要少活十年,不可能长久干下去的。

图片

那么,有没有一种既干脆利落,不折磨刽子手,又能让犯人持续痛苦的刑罚呢?有,那就是腰斩

腰斩是一种起源于周代的酷刑。第一次出现是在《春秋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里,有一句“君不忍加之以鈇质,赐之以死。”,这个“鈇质”指的就是腰斩之刑,那个时候的腰斩用的还是斧头,到后来就改用铡刀了。

而且能看出来,这“腰斩”之刑“酷名远扬”,比较厚道的君主看见对方要被判腰斩了就赶紧把他赐死,免得他受苦。

图片

腰斩痛苦在哪呢?就在于它是将犯人拦腰砍成两半的。众所周知,人体的大器官基本都在上半身,腰斩直接从腰处下手,相当于大器官基本都没动,所以人体的生理活动在理论上是可以运转的。

因此,被腰斩了的犯人不但不会立刻失去意识,反而还会极其清醒,但死刑犯可没有医疗救助,被拦腰砍断之后只能是持续失血,其结果就是犯人将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亲眼见证自己流血而死。

图片

所以一般的犯人被腰斩之后,基本都是要活一阵子才能断气的,可谓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痛苦万分。而刽子手也解脱了不少,就是一刀的事情,不用像凌迟那样持续作业。

不过,很多看过一些古典小说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刽子手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其实是有不少小动作可以搞的。如果死者的家属给钱,那么一刀两断,给对方来个痛快的速死,皆大欢喜。

图片

如果死者家属不给钱的话,那行刑的质量可就没保障了,随便来一刀,爱死不死,什么时候死和我有啥关系。

刽子手们虽然执行凌迟的时候心态可能会崩盘,但是人家到底受过训练,杀头出了点状况还是可以应对的,不会像之前提到的那个临时工一样脆弱。

那么,腰斩也有小动作可以搞吗?还真的有。在刽子手这一行里,腰斩也有速死和慢死两种斩法。

图片

事实上,如果坚决和准确地执行腰斩,没有任何误差的话,腰斩的死亡速度其实非常之快。因为这一刀将会直接切断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是人体的超级大动脉,一旦被切断,就意味着身体将瞬间失去下半身的所有血液,这些血量占全身血量的四分之一,外加心脏泵出的血液也将有四分之一无法回流,当场就能让人因失血过多而休克,不到30秒,人体内的血液将全部流尽,一命呜呼。

图片

但是像这种“速死”的福气,得通过打点刽子手来获得。如果犯人不给钱或者钱没给够,再或者上面属意要让犯人死得难受点,那刽子手就会执行“慢死”的斩法,也就是将下刀的地方往下移,移到接近大腿根的地方再动手。

这样动刀,就把腹主动脉给避了过去,只砍断了股动脉。如此一来,喷血量将会减小一些,而身体也可以反应过来,通过肌肉挤压的方式尽量堵住血管,降低出血量,让人多续一会儿命。

图片

当然,即使身体触发了保护措施,这些努力也不过是让人多苟延残喘一阵子罢了。

要知道,古代可没有抗生素,一个破伤风足够要了死囚的命,而且下半身分离出去之后泌尿系统也会丢失,哪怕救得回来,也会因为毒素无法排出而死。总而言之,慢死就是慢死,不但活不成,还会持续承受痛苦。

比如明朝时期,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夺下了皇位后,原来建文帝手下的忠臣方孝孺坚决不肯向朱棣称臣,朱棣一怒之下,就把方孝孺判了腰斩。

图片

而刽子手自然不敢让方孝孺死得过于轻松,于是执行了“慢死”。结果就是方孝孺被处刑后,用双臂支撑身体,蘸着自己的血,一口气写了十二个半的“篡”字。

各位可以想想,“篡”的笔画那么多,方孝孺当时又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写起来该有多费劲。结果方孝孺竟然能意识清醒地写十二个完整的“篡”,可以想想他活了多久,疼了多久。

因此,“腰斩”作为一种让死囚痛苦,让刽子手省心的刑罚,成功战胜了周代所有的其他刑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极刑之一。

图片

要知道,周代不少的极刑都是带有很大的野蛮倾向的,常见的就是“醢刑”,也就是把犯人剁成肉酱,个别君王还会把这肉酱分赐给臣子作为示警。

除此之外还有“烹刑”,把人扔进大锅里煮熟,可以看出来这些刑罚颇有“淳古之风”,带有一点原始人的那种人吃人的作风。

而到了汉朝,这些野蛮的刑罚基本都被废止了,唯有绰号五马分尸的“车裂”,和“腰斩”留存了下来,用以惩罚乱臣贼子们。再到后来,“车裂”被更加残酷的“凌迟”代替,而腰斩依靠着它的“经济实惠”,一直保存到了清朝。

图片

毕竟,总有一些人,他们犯的事情光是斩首或者绞死的话不解恨,但是用凌迟的话又太过分,所以也只能用腰斩这种“比凌迟痛快,比斩首痛苦”的刑罚来处理了。

至于明清时期的“廷杖”打死大臣?有一说一,这可不是死刑,虽然我“着实打”,打得狠了一些,把人给打死了,但这说到底也是他自己身体扛不住啊,我廷杖的杖数就那么多,也不多打,他要扛得住不就不会死了?

图片

但腰斩这一十分不人道的刑罚,到了向来以“明刑重典”治国的雍正皇帝时期,却被宣布废止了。据说,这正是开头那位死囚的“功劳”。

这位死囚的名字叫做俞鸿图,是河南的学政,主管河南地区的教育和考试工作。雍正十二年,朝廷开科取士,而在考试这方面,河南从明朝时期就“内卷”得不行了,所以这一次科考,有几个人打算买通俞鸿图,以探听考题。

俞鸿图对此当然是严词拒绝,但是俗话说“家贼难防”,这些学生一看俞鸿图无法收买,就打点了一下他的小妾和仆人,成功得手。

图片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河南考场作弊案案发,俞鸿图首当其冲,被逮捕入狱。

按理说俞鸿图这个情况也挺冤枉,毕竟这事情他不是故意的,哪怕真要他死,那么判个斩首或者绞刑也差不多了。

谁让他撞上了执法严酷的雍正皇帝呢?雍正一声令下,直接把俞鸿图判了腰斩,还要俞鸿图的亲家邹升恒负责监斩,意思就是你敢给他求个情试试。

图片

邹升恒当然不敢得罪雍正帝,所以到死都没敢给俞鸿图说话,连打点刽子手的钱都不敢给,结果自然就是俞鸿图被执行了“慢死”

被腰斩后的俞鸿图痛苦万分,用手指蘸着血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断气。

俞鸿图已死,邹升恒终于能放心大胆地给亲家说情了。他在向雍正帝复命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俞鸿图被行刑后的惨状,着重说了那七个“惨”字。

图片

雍正帝本来也是个容易上头的人,一听俞鸿图死得这么惨,立刻觉得这腰斩实在有点残忍,于是正式下令,废止腰斩。

于是,从东周列国,到康乾盛世,“腰斩”这一极其反人道的惩罚在历经两千年,给历代囚犯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之后,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以人为本丨读者至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