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的快乐

 皮皮中尉 2022-08-30 发布于河南

本文导读:

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情,有快乐也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快乐。


二十年前那个明媚温暖的阳春三月,我和室友阿强一起去拜见各自的本科毕业论文导师。比起踌躇满志、早已选择好写作题材的阿强,我的内心很是忐忑。离论文答辩不足三个月,我居然还没有明确写作目标,实在担心会被一向严谨的教授给轰出门去。


然而,教授办公室里的实际情况却出乎我的意料。一是导师对我很亲和,虽然在各大报刊学报上屡有大作发表,但年近半百的他却没有一丁点儿架子,笑吟吟地招呼我坐下,和我热切地攀谈;二是导师对论文选题的态度,听我哆哆嗦嗦说自己还没有确定论文选题,他只是略微楞了一下,就接着笑呵呵地问我:“那你对哪一类选题感兴趣呀?”

导师和善的姿态反倒让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我在脑海中快速搜索,希望赶快找到一个合适的题材来。终于,我想起自己昨天晚上还在看的睡前读物,就壮着胆子问导师:“我最近比较喜欢许地山先生的小说,您看写这个可以吗?”

“哦?”导师略一沉吟,当即答应。“当然可以!既然是写本科的毕业论文,你当然要找你最喜欢最擅长的题材领域来发挥。但是,你的阅读量一定要够,单凭看完一本书写写读后感是绝不可能过关的!”

“老师,我昨晚看小说时,感觉到许地山在字里行间凸显出的基督教'救世’思维。我可以具体结合宗教和小说之间的联系进行解读吗?”我突然有了一丝灵感。

老师笑着摆摆手。“这个不谈也罢!你刚刚确定解读方向,不妨多读几本书。也许读着读着,你就有了新的发现。从今天起,我给你一个半月时间,等你拿出初稿。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分析技巧了。”

就这样,我一扫来时的忐忑不安,兴高采烈地与导师道别,在走廊里却看到了一脸沮丧的阿强。阿强靠在走廊一侧的墙壁上,正阴沉着脸看一张写满字迹的纸。

原来,阿强的导师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针对阿强提出的论文写作目标,“百回本《水浒传》的语言特色”提出了严格的研究方向。在正反两面A4纸的摘要中,导师要求他找出小说中的所有语气助词,然后分类整理,最后归纳出元末明初白话小说语气助词的使用特征来。

阿强惨兮兮地说:“其实我是想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可教授说我如果写得好,这篇论文就可以归入他的整体课题计划,说不定还能让我做他的研究生呢。唉,算了,反正小说我也读了十几遍了,也就是辛苦点儿吧。你呢?”

“哦,老师倒是没挑剔我的方向,只说我的阅读量不够,让我抓紧看书。”

“啊?”阿强意外地张大了嘴。

在那天之后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我和阿强度过了截然不同的读书时光。

我连买带借,搜罗了许地山先生几乎所有的长中短篇小说作品,一本一本地读下去。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在茶余饭后,甚至在厕所里,我沉浸在“落华生”别具一格的叙事情境中。我愈发感觉到出身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这位小说大家,将基督教普世情怀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巧妙嫁接。我逐渐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也隐隐有了归纳解析、诉诸笔端的冲动。

而阿强,每天都捧着他那本最喜爱的《水浒传》研读,不时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忙得不亦乐乎。记着记着,阿强就扔下笔对我长吁短叹。“这种方法是古籍整理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法,咱们这些本科生根本就没受过这样的训练呀!我摘抄语气助词都已经快抄得恶心了!”

阿强经常带着自己的笔记本去找导师请教。每次请教回来都要照例发一番牢骚。他的思路又被“枪毙”了,他的论据被老师推翻了,他想换选题被老师驳回了,等等等等。直到某天晚上,阿强把心爱的《水浒传》恶狠狠地扔在床上,对着吃惊的我们恶狠狠地说:“没想到啊,读书竟然读到了死胡同里!等过了这一关,老子打死也不看书了!”

四月底的一个早晨,我和阿强并肩走向图书馆。阿强在十五次易稿后,终于获准可以开始写作了。而我,书包里带了一叠稿纸,打算今天将初稿一气呵成!

当日近黄昏,阿强正字斟句酌呵欠连篇时,赫然发现我正笑眯眯伸懒腰,一摞稿纸写得密密麻麻,一篇论述许地山小说中基督教情节意象与传统文化嫁接技巧的近万字论文,完成了。

几天后,导师干脆利落地审核通过了我的初稿,只是提出了几处字句方面的修改意见。再后来我这篇论文通过了答辩,还得到了优等成绩。而阿强那篇历经千辛万苦写就的初稿,又一次被导师批驳得近乎体无完肤,直到答辩的前一天深夜还在修改,最终勉强过关。

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经历,带给我和阿强最显著的区别,不是其间的轻松亦或艰苦,而是时至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依旧喜爱读书,而阿强,当真履行了“诺言”,很少再去触碰书本。他后来对我说,一拿起书本,他就会想起那次痛苦的经历,只想呕吐!

我想,阿强的导师本无可厚非。作为当时国内古籍整理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年近七旬的老教授是把阿强当作自己的研究生一样进行训练,传授给他最严谨细致的研究方法。只不过,作为一个师范专业的本科生,阿强不适应这种训练,导致他被终身“剥夺”了读书的乐趣。

而我,则要感谢导师对我的宽容和引导。他没有限定我的阅读范围和研究方式,而是鼓励我自由地归纳发现。也正是在他有意营造的宽松氛围下,我才能带着兴趣去读书,感受读书的成就感、读书的快乐。如今人到中年的我,甚至还在坚持写读后感,学着用书本得到的知识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因此,我是幸运的。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相信除了少数研究型人才,绝大多数朋友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从而拓展认知体系。而这一切的关键,必须建立在主动自愿的基础上,建筑在快乐求知的根基上。

所谓“存机心必有机势”,一旦人对读书在快乐之余有了别的企图,诸如借读书立形象图富贵追求黄金屋颜如玉,那读书就不免成为苦事,读书的人就不免背上了沉重包袱,同是读书,感受会大相径庭、效果也会南辕北辙。

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情,有快乐也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快乐。只要不读不健康的书,自己喜欢看什么、看多少,取决于自己的快乐,不用在“某某读书”上忙着刷数据争排名,也不用时刻准备着让别人审视自己的读书效果。眼界气度,才是读书最宝贵的回馈,才是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