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元供御款茶盏

 永宝斋 2022-08-30 发布于北京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前一句说明茶已是生活的必需品,宋人王安石也在《议茶法》中称:“茶之为民用,等于料盐,不可一日以无。” ,后面一句琴棋书画诗酒花,个个也大都离不开茶。

宋-元供御款茶盏   永宝斋藏

   我们经常说日本茶道源自于宋朝点茶,宋人喝的是抹茶,到了明朝就改喝散茶。印象中很少有说到元人喝茶的场景,难道元人不喝茶,喝的都是酒?

宋-元供御款茶盏   永宝斋藏

   其实茶文化到了元代,不但得到了继承,还有了很多的创新。

   元代上层社会沿袭了宋朝的抹茶法,皇室所需茶叶仍以龙团凤饼为主,继续由贡焙生产进奉。元人耶律楚材在《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中写道:“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令耶律楚材无限思慕的建溪茶正是武夷产的饼茶,碧玉瓯和黄金蹍则是点茶用的茶具。

宋-元供御款茶盏   底足 永宝斋藏

   只是元朝皇族更喜欢在茶中加入各种辅料,这或许是蒙古人以奶酪、肉类为主食,加入辅料可以帮助消化,口感更适佳,尤其是加入香花和果品。

   但是,在元代民间,饮茶习俗已经发生了改变。

《童子侍茶图》

   在元墓壁画《童子侍茶图》中可以看到,一个头梳双髻、身着袍服的童子在庭院中奉盏(带盏托)侍茶的场景。童子身后左侧的桌上是备茶的一应茶具,有成叠扣放的瓷盏、叠放的盏托、冲泡茶汤的大碗、贮存散茶的盖罐等。

   重要的是往日宋人备茶时必用的茶具,如碾、罗、风炉、汤瓶等均不见踪迹。而出现了现代人都常见的茶叶罐。

   所以,明代初期,朱元璋下令禁止团茶入贡,改用散茶、叶茶、芽茶。只是从此皇族也不再喝自宋以来的抹茶了。茶文化在中国从来都没有卡顿过。

 宋-元供御款茶盏    永宝斋藏  

   我的这件供御款茶盏,在形制和尺寸上,与日本那令人瞩目的四件曜变天目盏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我的供御款茶盏胎质较为粗糙,施釉较薄,修足粗率,且“曜变”的主要是蓝色。

   我想会不会是元人崇尚蓝色,在延续宋人喝茶方式的同时,由于有自己审美需求,所做的略微改变?如果是这样,“供御”也有了合理的解释。因为到了明代以后,茶盏就应是另一种样式了。

宋曜変天目盏 日本大阪藤田美術館  口径:12.3CM  高度6.8CM 足径:3.8CM

宋曜变天目盏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美秀博物馆藏 口径:12.1~12.3CM 高度:7~7.3CM  足径:3.7CM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宋建阳窑黑釉盏 故宫博物院藏 高7.5厘米 口径18厘米 足径5厘米

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博物院藏  高9.6厘米 口径16.2厘米 足径4.9厘米

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故宫博物院藏 高5.8厘米 口径12.8厘米 足径3.9厘米

宋福清窑黑釉盏 故宫博物院藏 高6.5厘米 口径12.5厘米 足径4.5厘米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