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特定条件下与个性化成效,重在事项、过程与结果;论文写作:获得工作规律的正确认识,重在策略、模式与方法;经验总结:特殊机遇与偶然工作成果,重在经验、亮点与绩效;论文成果:工作中领悟出的思想结果,重在思路、措施与规律。写总结和做交流的思维模式是“工作做法附加体会”,写论文则是聚焦具体问题研究“几项体会渗透做法”,总结反映工作的“努力程度”它决定你“当下的信度”,论文揭示工作的“研究深度”它决定你“未来的高度”。让“形式”变成“经验”和“成果”,是交流之困。如教学类:《通过阅读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让“范围”变成“主题”和“观点”,是科研之痛。如高职类:《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促成良好品德的形成》;让“解读”代替“论述”和“说理”,是论文之疾。如小学类:《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意义》《识字教学的基本原理》具有问题意识: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实践,论文写作要求提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能否写论文不是最重要的,能从自身实践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最重要,要从工作的疑难和困惑中寻找问题,从具体实践的场景中去捕捉问题。挖井与挖塘的关系:选题的角度越小越好,将一个点挖透;存异与求新的关系:在“异”中创新,在创新中永远向未来;与已有研究对话: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说别人没有说好的,说别人没有说透的;与潜在读者对话:想想语言是否明白,看看论据是否可靠,论证是否合乎逻辑。论文不是写作技巧问题,而是思维方式问题,美国人说:是5%的创新人才,养活了95%的常人,木桶效应:可以是扬长效应,也可以是补短效应,既站在巨人肩膀上研究,又通过思维变式达目的。现实生活中的牛人,资质能力并没有比普通人强很多,区别在于善于利用外物;古之“借风腾云”“借尸还魂”“借腹怀胎”“借名钓利”“借力打力”“借鸡生蛋”等;都是讲究借助外部力量而求得发展,人的成功也需要借力。思维上转变,行动上迅速,能力上提升,所带来的恰是借势成长,只要善于利用,一个人的人脉网络才能为其提供足够资源和力量,你的亲人和朋友,有一面之交的,甚至你的对手,都能为你所用。论文是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准确而真实地描述出来。一旦以我为主体,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主体“我”的思想倾向;论文写出来终究是要给人看的,别人关心的是怎么做的和所得到的结果与结论。而“我”是不能支撑任何结论的。深入浅出好学问,深入深出深学问;浅入浅出没学问,浅入深出假学问;防止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把复杂的问题说糊涂;用谁都听不懂的语言来讲谁都明白的道理。符合起码的学术论文格式、标点和排版习惯规范;行文要流畅、句子要规范、词语搭配要准确;各段内容的衔接要自然,而且符合逻辑;所论述的问题的篇幅应保持一定的比例。文章字符5000以上,便于知网查询;论文图表与行文应紧密结合,不要东一句,西一个图;图表做的应该规范和美观,公式先文字提到再公式表达;文章各级标题的序号依次为:一、(一)、1、(1),不宜用①;图和表分开标注:图和表都应有标题或标出连续号,图一(1),表一(1)。M—专著,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 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如: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月):起止页码.专著作者.题名[M].出版地:社名,出版年:起止页码.或许就能得到编辑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