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故事多21

 春天来了hovy5i 2022-08-31 发布于上海
图片
【睡】
本义:闭目安息,大脑皮质处于休息状态。如:睡意、睡觉、睡梦、睡眠、入睡。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那】
较远的人或事物。那人。
说时迟,那时快: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海】
“海”字本身有大的含义,特别大的碗叫作“海碗”,把特别能喝酒叫“海量”,把特别宽广的胸怀称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的第二个特点是数量众多。人多叫“人海”,云多叫“云海”,树多叫“林海”,作业多呢,则叫“题海”。
沧海桑田:葛洪在《神仙传》里记载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说自从她当仙女以来,已经见到东海有三次变为桑田了。后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海阔天空:“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原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后常用“海阔天空”比喻想象或说话等无拘无束或漫无边际。
【真】
“真”本义是天性、本性,引申为真诚、真实、确切等。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也说归真返璞。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灼(zhuó):明白。
古诗词:《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老】
“老”最开始指老年人。与“少”“幼”相对,表示年纪大,如:“老人”“老大爷”“敬老院”。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说老了的良马虽然伏处马房中,但仍想着跑千里的远路。诗句是比喻有志之士,年虽老但仍有雄心壮志。《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思是:人的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老”还可以作为尊称,比如“张老”“老师”、“老太太”、“老前辈”。
一个人岁数大,做事情往往更有经验,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是“老手”,表示他经常做某件事,富有经验。“老到”、“老江湖”、“姜还是老的辣”。
但同时老人由于生活时间太长了,身体机能不再像以前那么灵便,所以“老”字又表示陈旧的意思,与“新”相对。如“老房子”、“老机器”、“老脑筋”、“老一套”、“老办法”等。
“老”字又用作对死的讳称。张溥《五人墓碑记》:“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意为: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到死。
“老”字还有孝敬的意思。如《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字是动词,当敬爱讲,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指老人、长辈。第一个“幼”字是动词,当抚养、教育讲,第二个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指子女、小辈。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老”字有“很”的意思,如“他老早就来了”,“我老早就知道了”,“我是从老远赶来的”。
【师】
""为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由此引申指军队。""在商周时代属于最大的军队编制。
教育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榜样:师范。
效法:师法古人。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师、禅师。一国的首都:京师。
兴师动众: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多含不值得的意思)。
事不师古: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师出无名: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
【吗】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同】
本义指合力、会合,《诗经·豳风·七月》中“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人执宫功”。“我稼既同”是说自己的庄稼已经聚集会合在一起了。
引申为“相同、一样”,例如《论语·子路》中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意是君子不会因与人意见不相同而与人相处不悦,小人表面和人意见相同但内心不悦。
又由此引申出“共同、统一”。例如陆游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同”,即指国家统一。而“同舟共济”的“同”是指的“共同、一起”的意思。“统一”就意味着和谐和安定,因此人们常说“大同社会”,其中的“同”就是表示和谐安定。
当“同”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或指引进比较的事物时,虚化作介词。同又表示和的意思,作连词用。如:我同她是好朋友。以上义读tóng
“同”又读tòng,用于“胡同”一词,胡同指小巷子。
“同学”的“同”是作为副词修饰“学”,是共同地学习、受业的意思,逐渐固定成为一种在校学生、同校学习者的称呼。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同舟共济:大家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淮南子·兵略训》:“同舟而济于江,卒遇风波,百族之子,捷捽招杼船,若左右手,不以相德,其忧同也。” 济:渡河。
异曲同工:也说同工异曲。曲调虽然不同,却都同样美妙。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后比喻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工:工巧。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什】
Shén, 什么、说什么、什么时候、干什么、为什么、什么事、什么人、什么。
shí,什物、什锦、器什、什刹海
【才】
古人写才,表示地下的嫩芽破土而出。从地面刚探出头的,一定是新芽。
本义指草木初生;引申指才质,才能,有才能的人等。从本义引申,又指刚刚(表示时间)
古诗词:《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亮】
本义:明亮。还有响亮、明白清楚的意思。
正大光明,为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图片
【时】
“时”字,是在“日”字旁边加个“寸”字,“寸”字在古代也是指手,就是说要抓紧时间。
古人在时间无尽的流逝中,感受冬去春来,四时变化,并创造了日晷(guǐ)、铜壶滴漏、圭(guī)表、二十八宿圆盘等计时工具。
“时节”:“节”是竹节的意思,竹节把竹子分成一段一段的,时间也是如此:一年被分成四季,一天被分成上午、下午、晚上,也可以被分成十二时辰,或是我们熟悉的二十四小时。
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更曾有四时行焉”的感慨。有一天,孔子对子贡说:“我不想再跟你们讲什么道理了。”子贡问孔子:“您要是不跟我们讲道理,那我们该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说话,上天不也是不言不语吗?尽管上天从不开口,但四季运转不息,万物成长不止。孔子观察四季,感悟到四时与天道运转不息,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修养也不应停止,不应总依靠别人的教导,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
审时度势:研究时机,估量形势。度(duó):揣度,推测。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这首诗里,雨水仿佛通人性,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节,及时降临,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
古诗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候】
本意是指守望、侦察,如:等候、候车室、候选人、守候、候补、候场、候审、候诊。看望,问好,如:伺候、问候。
也指征兆,时节,如:时候、气候、候鸟、候虫。
还指事物变化中的情况,如:火候儿、症候。
【觉】
jué。本义: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 。如:感觉、知觉、触觉、视觉、觉察。
引申指醒悟 。如:觉悟、觉醒、觉今是而昨非。
:jiào。指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如:午觉。睡了一大觉。
先知先觉: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得】
古人写得,一只手得到一个贝壳。
得,本义是得到。引申为合适、得意。
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
得鱼忘筌。有一个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捕鱼工具“筌”投到水中,然后全神贯注盯着浮标,终于一条鱼一头扎进筌里。渔夫高兴极了,他取下鱼之后赶紧跑回家报喜。妻子说:“你能捕到这只鱼也是筌的功劳,现在你把它放到哪里啦?”渔夫左找右找,怎么也没有找到,这才想起他把筌放在水边,忘记带回家了。后来,人们就用“得鱼忘筌”这个成语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自】
“自”的本义为鼻子。
古人常用手指自己的鼻子来表达“我”的概念。人的面部最突出的部位是鼻子,所以手指鼻子称自己也就不奇怪了。由此引申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表示自己。如:自我、自身、自豪、自信、自暴自弃、自吹自擂、自给自足、自高自大、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如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表示从(由此开始)的意思。如:自始至终、自古以来、自此、自小、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自”字还有自然、当然的意思。如:“公道自在人心”。
古诗词: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一会儿说他的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chuō)不穿;一会儿又说他的矛锐利得很,无论什么盾都戳得穿。这时候,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此人无言以对。后来人们就用“自相矛盾”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成语:夜郎自大,用来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是说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后来到了夜郎国,夜郎国君也问了使者同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当时道路不通,那些小国家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说自不量力。
自投罗网:比喻自取灾祸,自己送死。罗、网:捕鸟的器具。
【己】
“己”,像一条捆绑东西的弯曲绳子。
“己”的本义是绑在箭上或绑在猎鹰腿上的绳子,后来通常用作“自己”的“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接受不了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孔子认为,为人处世要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当你将善良、理解、宽容播种在他人心灵的土壤上时,自然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反求诸己:指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求:追究。诸 :“之于” 的合音。
舍己就人: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克己慎行: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知己知彼:也说知彼知己。《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意思是对敌我双方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后也用“知己知彼”泛指了解自己和对方。
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安分守己:指规矩、本分,不做违规、违纪、违法之事。分(fèn):本分。
【很】
本意是指表示程度加深,表示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或达到一个相当的范围。如:很快、很好。
【穿】
本义:破,透。如:穿透、揭穿、穿窬(钻洞和爬墙,指盗贼)、穿凿。
引申指通过,连通。如:穿过、穿行(xíng )
引申指着(zhuó)衣服鞋袜。如:穿衣、穿鞋。
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水滴石穿:也说滴水穿石。水经常滴在石头上,能使石头穿孔。比喻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衣】
“衣”的本义就是指的上衣,下衣叫“裳(cháng)”。《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兮,曷维其亡!”大意是绿色衣啊绿色衣啊,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裙。看到这衣裳我心忧伤,旧情深深我怎能忘!
“衣”后来泛指身上穿的各种衣裳服装。如《论语》:“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为: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
衣服是罩在人身上的,由此“衣”又引申泛指覆盖物体表面的东西。如“书衣”、“甲衣”、“弓衣”、“胎衣”等如“糖衣炮弹”,指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现在用来比喻经过巧妙伪装使人乐于接受的进攻性手段。又如花生米外面薄薄的皮叫作“花生衣”。
“衣”有时被用作动词,表示穿(衣)的意思。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意思是:七十岁的老人能穿上丝绸能吃上肉,老百姓能不挨饿受冻。其中“衣帛”的意思就是穿丝绸。又如《庄子·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这是说:不耕种却吃粮,不织布却穿衣。又如“衣锦还乡”等。
衣冠禽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卑劣的人。其实这个成语原本是一个褒义词,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官品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文官的衣服上绣的都是禽类,例如一品文官绣的是皮毛纯白的仙鹤,象征清正廉洁;二品文官绣的是锦鸡,在古人心中是君子的楷模。而武官的衣服上绣的则是猛兽,一、二品武将绣的是狮子;三品武将绣的是老虎。明朝中晚期以后,宦官专权,文官武将无恶不作,老百姓对当官的人深恶痛绝,于是“衣冠禽兽”一词才有了贬义。
古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成语故事:一衣带水。南朝末年,陈国在长江以南,隋(suí)文帝杨坚住在长江以北。那时候,隋文帝杨坚正在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由于江水浩大,隋文帝的军队不能过江到江南,因此无法攻打陈国。但是,隋文帝并不因此感到气馁(něi),他望着江南,果断地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因为有一条像衣带一样的江水,就阻挡我不能去解救他们吗?”因此,隋文帝下令造船,最后消灭了陈国,统一了全国。“一衣带水”指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窄,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汉服衣领交叠的方式很有讲究。古人的衣服没有扣子,多用系带固定。汉服的领子一长一短,长长的左襟压过短短的右襟,盖过正胸,由系带固定在身体的右下侧。两个领子相互交叠,叫作“交领”;因为系在右侧,叫作“右衽”。少数民族服装的领子,和汉服正好相反,是右襟压左襟,叫作“左衽”。如果你去过三星堆遗址,见过那个眼睛像外星人一样的青铜立像,就会发现,作为西南夷一支的古蜀国人,他们的衣领就是“左衽”的。
【服】
本义指降服、使顺从。表示将被驯服的人装船运走,其含义也是使顺从。
又可引申为佩服、信服、从事、致力、担任、使用、适应等义。
还被用为饮用或吞服药物等。
又指衣服,这实际上是由"服侍"之义假借而来的。
心悦诚服:从心眼里佩服。《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悦:愉快。诚:真心。
以德服人: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快】
其本义是指高兴、痛快,引申指迅速、直爽、将要等。
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

  

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 

动态图片 - 暴风雪 - caijisong1948aa 的博客

春天来了祝福您幸福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