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进拴|游莫干山记

 智泉流韵原创 2022-08-31 发布于河南

郭进拴|游莫干山记

莫干山地处德清县境内,是天目山的余脉,山上多是竹林--称之竹海也许更恰切些吧。山颇陡峭,道路依山而转,蜿蜒多弯。从车窗下视,竹海茫茫,人宛若置身绿云之上,给人一种凌虚蹈空之感。山上除了竹子还是竹子。车一直盘旋而上,路是新修的,不太宽,仅容两车相错。我们上山时,遇到几辆下山的拖拉机,载着满满一车竹枝,颤颤巍巍的,导游说那是林工在修剪竹林。我们的车赶紧停下让它先过去。俯瞰山下,未收割的稻田一片金黄,山坳处屋舍俨然,一切像极世外桃源。翘首山顶,只看到崇阿叠嶂,那个要到达的终点则似乎遥不可及。


就在你心下疑惑不已的时候,终于到了。山上与庐山相仿佛,随高低起伏的地势,建有大大小小的各式房屋,因为不是旺季,山上很少游人,街道上除了当地人之外,几乎看不到什么游客。莫干山乃天目山余脉,距杭州60公里,在德清县境内,论雄伟不及黄山、泰山;说险峻不如华山、三清山,但山峦峻秀,清泉不竭,绿竹如海,凉风习习,素有“清凉世界”之美誉,以竹、泉、云“三胜”和绿、凉、清、静“四优”的环境闻名遐迩,与北戴河、庐山、鸡公山并称为我国四大避暑胜地。


炎炎夏日,天赐良机,能偷闲去莫干山一游,在这翠竹的海洋、绿色的世界里,既养眼养身又养心,不仅观赏了其曼妙绮丽的风光,享受了那份独特别致的清凉,还深为这座文化名山丰厚的历史人文情怀所感动,所赞叹,所眷恋。
从杭城出发至德清,然后走进郁郁葱葱的大山,在蜿蜒曲回的山间公路,也不知盘旋了多少个弯,才到达“翠绿仙境”--莫干山景区,这时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清新的空气携带着翠竹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真是“清风迎面来,溽暑随步失”。
沿着山间竹径徒步而行,眼前山幽草长,杂花生树,树影婆娑,青翠欲滴,好一派原生态风光。导游告诉我们已经来到“剑池”景点,传说是干将、莫邪铸剑的地方。


“剑池”不大,水也不深,但处处陡崖峭壁,流泉淙淙,飞瀑四溅,雾气蒸腾,氤氲缭绕,真可谓险峻与柔丽相济。踩着湿滑的山道石阶,忽上忽下,即便大伙小心翼翼,还是有女同伴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手上玉镯断为三截,幸亏没有伤及身体。这或许是得益于玉之护身的功能。
山峡间绿荫匝地,清风徐徐,空气特别清新,不愧为天然的氧吧,让人神清气爽,身心愉悦。一路小桥流水,翠竹摇曳,沿石径缓缓而行,可见干将莫邪塑像、试剑石、试剑亭、剑池飞瀑、阜溪桥诸多美景,每到之处我都细细端详,恐怕遗漏哪怕一帧的美景风光。
有人说:莫干之美在剑池,剑池之美在飞瀑。

诚如斯言。剑池飞瀑共分为四叠,逐级而下,气势磅礴,犹如银河天降,白练倒悬;凌空冲泄,飞珠碎玉;云蒸雾腾,水烟弥漫。无论你是俯视或是仰观,无论你在桥上或是潭边,无论从哪个角度,映入眼帘是同样的雄浑明丽,同样的窈窕多姿,都能撩动你的心弦,让你痴迷,让你陶醉。其玄妙壮观的景色可寻旧诗为证:“飞泉裂石出,浩浩破空来。万壑留不住,化作晴天雷。”
天还在淅淅沥沥下着雨,但在
上午10点多时雨终于停歇了。我带着手机和一个探索之心,一个人独自登上通向山顶之路。那条路明显是后天建成,铺着厚厚的水泥看时间十分平坦,可是走了不到100步,我就开始大口喘气,后背冒汗,小腿肚明显感觉肌肉被拉紧。

可惜我不愿就此放弃,看上去十分容易的登山之路其实十分费体力,山的坡度之大只有走过才能体会,道路两旁是整整齐齐的竹子,让子置身在竹海之中,窸窸窣窣的竹子在传达欢迎的乐器,我就一边大口呼吸山中新鲜空气一边和每个竹子打打招呼。总想,能多待一分钟都是我的福气,就这样走了很远。可惜越高的地方雨越大,大到两边的竹子即使欢迎我也无法再为我遮雨了,雨太大,我只好放弃登顶计划,迈着小碎步一路往回跑。

我喜欢深山中安静到窒息的感觉,好像世界只剩下了我、竹子,还有大自然的声音。莫干山没有三清山清澈见底的小溪,也没有水流湍急的瀑布,只有一簇簇很细小的水流从更高的地方流淌而下。莫干山也没有南昌梅林高大的原石,更没有原石在地壳运动下形成的洞穴和奇观。莫干山更多像一个江南姑娘,温文尔雅,端庄大方,让你一目了然却会十分倾心。
莫干山竹秀,人也秀。一位女孩子听说我是作家,露出兴奋的神情,主动给我作导游。

我们在幽静的竹林小径中穿行,太阳是绿的,空气是绿的,夹路的芳草是绿的,汨汨山泉也是绿的,在绿的生命中衬托出小女孩白里透红的笑靥,衬托出路边的嫣红佳卉,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女孩自豪地告诉我,这莫干山中心区有四千余亩地,竹林就占地两千多亩。她如数家珍地说:“莫干山毛竹特别粗壮,大的比大碗口还粗,高达二三丈,竹林密度也大,平均每亩竹林有350株,新竹产量超过4600公斤,这在国内是罕见的……”竹径下流泉淙淙,飞瀑横鸣,氤氲雾气,缭人衣裙。我简直无心读竹了,看着这位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她那秀美的脸漾起动人的笑意,透示出作为莫干山人的自信。

说到激动时,她那像刚破土的笋尖似的胸部也起伏抖动。是的,作为莫干山人,怎么不为之自豪呢?我询问莫干山竹的品种,小女孩扬起眉毛,兴奋地说:“叔,要说莫干山竹的种类,居全国之冠哩。除毛竹外,还有箬竹、苦竹、花竹、方竹、紫竹、淡竹、木竹、桃枝竹、象牙竹、罗汉竹……”小女孩一口气报出26种竹,那神情就像背算术口诀一样娴熟,眉宇间显露出喜悦。我惊奇地问她为何对“竹经”如此熟悉,她说作为莫干山竹民的后代,不懂竹就不是莫干山人。末了,她意味深长地说:“叔,我就是莫干山上一株竹啊!”

那位俊美的女孩儿告诉我: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旨令造剑名匠干将在三个月内须铸成两柄绝世好剑。干将和其妻莫邪便在秀美幽寂的剑池畔结庐,夜以继日,磨以山之石,淬以池之水,赶紧铸造宝剑。但不知何因,铸剑铁水总是不能凝固,转眼吴王期限将至,夫妻俩心如刀割,焦急万分。

一天,莫邪突然想起干将曾经说过,当年师兄欧冶子为铸宝剑,用一名女子祭炉后才获成功,她决意仿效,为了铸剑为了爱情而献身,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入熔炉。霎时,炉火熊熊,红霞万朵,铁水凝固,干将含泪将其铸成雌雄二剑,寒光闪烁,锋利无比,合而为一,分则为二,取名“干将莫邪”,果真为绝世好剑。
干将把这两柄凝含着妻子生命的宝剑呈献吴王,自己却成为暴戾君主的第一个试剑人。后来人们为纪念莫邪、干将,就将他俩铸剑之山以他俩姓氏为名,称为莫干山。此传说源自《搜神记》,流传甚广,鲁迅先生曾为此写了故事新编《铸剑》。我儿时听父亲讲过这个传奇,还记得当时听得泪眼汪汪。
莫干山海拔719米,峰峰有水,步步皆泉;修竹满山,云雾缭绕。七、八月份平均温度仅24度,早晚尤为凉爽,晨起似春,夜眠如秋,作为避暑胜地实在名不虚传。


徜徉景区,看翠竹森森,风动叶舞,绿海涌波;听飞瀑流泉,芳馨清逸,欢心悦目。置身这幽雅宁谧的绿色涟漪中,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心焉能不宁静,身焉能不清凉,“遗世而独立”之感不禁滋生。
莫干山历史底蕴深厚,有一千多年的开发史,人文景观、逸闻传说多彩多姿。从清末民国开始,就逐渐成为众多达官名流趋之若鹜的“世外桃源”,在此留下了许多游踪墨迹,为莫干山赢得了巨大的名人效应。如苏东坡、赵孟頫、蒋介石、汪精卫、杜月笙、周恩来、郭沫若、巴金、茅盾、郁达夫等等,连一贯深居简出的毛泽东也曾两次踏上莫干山,并作口占《看山》一首:“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还有陈毅元帅,他曾在莫干山留住十日,喜其风物之美,撰《莫干山纪游词》七首,把山中的“三胜”“四优”特色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小窗排队长。
莫干好,大雾常弥天。时晴时雨浑难定,迷失楼台咫尺间。夜来喜睡眠。
莫干好,雨后看堆云。片片层层铺白絮,有天无地剩空灵。数峰长短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