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任中恒︱龙江的诗歌,龙江的诗人——读诗说人之二

 陈晓春 2022-08-31 发布于江苏

 



龙江的诗歌,龙江的诗人
——读诗说人之二

文/任中恒

民国初期,清朝的流人有一部分进入了地方政府,民国十年,担任龙江县知事的张霖如,他虽不是流人,也是一个通过科举制度而产生于清朝的文人官吏,他是光绪二十三年拔贡(1897)举人。在清民之交,曾担任过文职官员,民国四年即1916年任青冈县知事,民国五年,1917年任拜泉知事,1921年至1923年改任龙江县知事。所谓清朝的拔贡,是科举制度规范下,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官职,而且中了举人的次年3月就可以参加拔贡考试,发榜时间是杏花开的时节,并且通过考试的人就是拔贡。 张霖如在龙江县任职时写了不少诗,其中《边城眺晚三首》写的文气十足。

夕阳衷草含烟里,游子边城家万里。

鸿雁一声天外秋,乡心顿足西风气。

  

张霖如原籍是河北安国人,即今县人,三十几岁离家,孤寂一人来到边远黑龙江省的青冈、拜泉、龙江任职,离家万里,回去一趟很难。思念家乡的游子,对飞过鸿雁的一个声音都非常敏感,乡情、乡愁、乡心立刻如同被刮来的西风吹寒,顿觉心里很凉。这是背井离乡人群体共同的心路历程。

张霖如离开龙江知事官场的95年后,一个叫张景春的龙江县科级官员、优秀诗人、地方文史研究人员。他曾担任龙江县诗词楹联协会主席,他履职尽责,费劲千辛万苦,把龙江县域的优秀诗人的诗和联,编撰一本《龙江县百年诗联文选》,收录了龙江古今200余作者,编入千首以上的诗和几百幅楹联作品,他的付出努力,成果巨大,这是继齐齐哈尔诗词协会编辑出版的《龙沙三百年诗词选》之后,又一部留芳百世之书。

张景春不仅把龙江县100年里的优秀诗篇呈现给了全国大众。他也创作了很多的诗作,十分耐读。在同样写秋的诗歌里面,他未写悲秋、困惑的语句,没有那么低沉、哀伤,他是一个务实的现实主义诗人,写的都是实情实景,一切有别于浪漫主义。

        

《无题》

北国晚秋处处黄,凉风弄稻款款香。

骚客只会悲落叶,不见农夫收割忙。

  

在张景春眼里,看到的是大地里处处泛黄,大地果实累累,丰收在望。闻到地里的稻子款款缕缕芳香,感知又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年成。那些不知农家苦的游荡之人,不要见落叶就情绪低沉,见秋风就感叹伤心,君不见,那些农民都在忙着收获农作物吗,哪有闲功夫观望秋风落叶的虚景,更没心思去无愁愣说愁,给自己添烦恼,张景春,那些现实主义的诗,让人感到诗意脚踏实地。

  

民国十五年即1927年,一位57岁的龙江诗人名叫张延厚,字伯未,号公竺,亦号退庐。曾担任过黑龙江洮南县县长,省府参议。民国十六年,任黑龙江省龙江志总纂。与著名的魏毓兰交好,时有唱和。著有《古韵今通》、《退庐杂纂》等。 他的一首诗 《题遁园生圹卷事》是这样写的:

  

老生在我共乾坤,万古从无不死人。

最后荷锄仍敛骨,愿先剪纸与招魂。

平原苍莽秋风度,高冢巍峨白日昏。

待到九京高会日,一尊欢笑聚儿孙。

这首诗是1920年以前免去省府参议后写的,老生,即生老病死的意思。生圹是为自己建造的墓室。这是人在不得志时,写的诗歌,说人到了这个世界后,没有不死的,修的墓穴没有不封门的。百年后都得被锄头铲地挖露出白骨。大地总会有秋风刮过,高大坟包就是日出日落人的归宿,人的最后之地。待到九泉之下,等着儿孙一定会来,与之相聚。

90年后,一个诗人与张延厚走过的历程几乎一致,走过同样的吏场,辞去县长大秘高参,去做过县志编纂,这个诗人叫朱殿学。他曾经是县政府顶级大秘书,县长高参,后来与张景春一样辞去政府办副主任一职,结束高参岗位。朱殿学也到了档案局担任局长,主管县志编撰工作。与张延厚一样的仕途路径,一样的工作感触,同样的经历,诵咏出一样的华丽的诗章。

他写的《诗酒人生不老情》其中一首如下:

  

韶华水逝去无声,诗酒人生不老情。

晚意春风拂翠柳,丹心红日照寒冰。

疏狂尽品纯香色,豪迈全托赋比兴。

荣辱沉浮轻一笑,半痴半醉度余生。

  

诗人朱殿学,已经感悟到了,年华像流水一样无声而逝,可是,有诗有酒的人生,就会有一种不老的情怀,晚风拂翠柳,有夕阳无限好的寓意,不管仕途咋样,都要以一颗丹心去面对。此时年轻气盛的时期已过,应尽心的品悟人生和诗歌美酒的纯香,把豪迈的诗风展现出来。什么人间荣辱,什么仕途官爵,对此,都不重要了,对过去都付之一笑,放弃了官场登途。今后不问世事,一半清醒一半醉,过好今后的生活。

诗人这种沧桑的历史感,有多么厚重,诗的寓意如静水深流,让人无限的回味。


作者简介

任中恒,笔名耕牛,1953年3月生人。做过企管、党办、行政办的工作,机关退休公务员。在《黑龙江粮食经济》《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黑龙江商业经济》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几十万字。创作了近百万字的历史探索、散文、小说、评论、诗歌等作品,在相关的杂志或网站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