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玩新手受骗系列首期:海南黄花梨—套就在这儿,你钻不钻? 

 灯下悦读 2022-08-31 发布于广东

接上篇海南黄花梨新手成长进阶篇(下)—棕眼篇

终于能写点轻松简单的东西了…

之前的文章基本都是教学类的,主旨还是建立基础思考逻辑和鉴别/鉴赏能力,这样多少能有些基本自保能力。

但经验流的领域光靠这种讲解能起的效果肯定有限,且在我的角度去考虑新手的问题难免会有疏漏,能有案例讲解辅助认知就最好不过。

案例讲解我尽量做成一个系列吧,主要是素材收集有难度。

这是案例讲解首期,非常典型。

如果只是卖假货也就罢了,见怪不怪,说一嘴这东西不对也就完了,并不会在意谁是卖家。

但这个案例出乎我意料,细节堪比教科书,典型到我一看就知道:

喔嚯…这期素材有了

哈哈哈哈哈哈嗝……

不废话,入正文。

——————————————————————————————————————

微信订阅号名称:假正经的木头人

订阅号ID:JZJ_mutouren

———————————————————————————————————————

为了方便阅读,这里简单整理一下事由

某日接到鉴定海黄手串的单子,看完后下结论手串不是海南黄花梨,配饰看起来倒像是海黄,配饰与手串非同料制作,后客户将制作手串的原材料与据称也是同料制成的461牌图片发给我,原材料明显与手串不是同种类同品相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手串非此料制成,配饰与461牌亦然。

后客户与该卖家沟通质询,并录制对话视频,客户已同意我在文章中引用该视频,我已进行打码变声处理,但考虑到隐私保护的问题,最终还是决定不引用视频,仅文字叙述。

先上图

原材料

原材料

据称为图一原材料制成的手串,规格1.5

据称与图二手串同为图一原材料制成的461牌

据称是同料制成的手串与461牌

事由已说明,以下为买家质询卖家时视频的对白整理,主要有八点:

(文字均为视频原话)

01

卖家:紫油梨老料放久了外皮会风化,颜色会变浅,但里面还是紫的。

02

卖家:高温打磨木料的油会溢出到珠子表面(原话:跑出来到珠子表面,此处本人修改便于大家理解),哪怕颜色不深的木料打磨后颜色都会变深。

03

买家询问珠子用多少目打磨的。

卖家:珠子打磨是用五千目打的。

买家:海黄需要这么高目数打磨么?

卖家:我的加工工艺就是五千目,不是需不需要,三千目五千目都行,看各家水平。

04

买家:原木底色与车制出的珠子底色完全不是同一个颜色

卖家:加工的事你不懂,紫色木料加工出来就是紫黑色,所有紫油梨做出来都是紫黑色。

05

卖家:如果XXX(我没听清,推测可能是肉眼直接观察的意思)的手串是紫色的话,那个就不是黄花梨,是紫花梨或者赛州黄檀。

1 2 3 4 5 均为卖家解释为什么料子是黄色的做成珠子却是紫黑油梨

06

买家:这个原材料和手串包括配饰和牌子是不是同料制成?

卖家:手串和原木是同料,配饰不是,因为你原料不够了。

买家:原料有半斤,为何不够?

卖家:半斤就只做出了一条手串(规格1.5),我避开了原料发黄发浅的地方,且车珠子要把材料切成小方块再磨圆,损耗极大,不是半斤料就一定能做一串珠子,有时一斤料也未必出一串,要看木料的形状。

07

买家:配饰都不够料做,为何还有材料做一块461牌?

卖家:因为开头答应给你做完手串后再做个手把件,但切开手把件的材料有空心,做手把件还要花几百块钱工费,我觉得没必要,我是为你省成本,我才用我自己的料给你做配饰,难道这样还不好么?如果我先做了你的配饰(原话:如果我把它全部都做了的话),到时候又说不够做个手把件,人是不可能判断很准确的,就像料子里面有空,我们也不知道。

08

买家:唉~~……(叹气Ing…)

卖家:你觉得我的解释符合逻辑么?你不能听别人瞎说(此处别人应是指我等鉴定者),没关系,你可将手串和原木寄去广州鉴定,看它是不是海南黄花梨,如果说不是…

(视频到此结束,我很好奇后边儿说的是啥,但实在无法脑补……)

我们对卖家解释的这八条逐一进行讲解。

一、

紫油梨老料外皮会随时日增长而风化变浅,内里不变:

我们先说这个理论对不对。

木料外皮,一般理解是芯材之外的白皮,白皮的自然变色(非土埋非水埋)顺序是亮白—黄白—干白—灰白—灰

亮白:材料刚采伐,白皮尚有活性,此时肉眼可见/手感明显的的白皮带水,白的非常纯粹干净,白皮一称便是如此,这是含水率最高时的颜色。

黄白:黄褐阶段放置半年左右水分蒸发七八成后

干白:白皮含水率极低

灰白:白皮水分完全蒸发

灰(水泥灰):白皮已腐化,一般多为土/水埋料

上图示例:

刚采伐的新料

亮白,俗称新料

黄白,俗称新干料

干白,俗称老干料

灰白,俗称老料

灰(水泥灰),俗称老料

这算是拓展知识,表皮越变越浅这个理论如果按上图所示的色号来说,是没错的,无所谓是不是紫油梨老料,只要是白皮,颜色变化基本都这样。

但是!对,这里有但是…

你的原材料,没有白皮啊!全是芯材啊!

表面光滑有光泽且显露纹理

这全都是芯材啊,不仅是无白皮的芯材,而且还经过打磨抛了呀,没打磨过表皮不可能反光,不可能体现出纹理,这是基础认知了。

这跟外皮没有关系,这是你打磨抛光后的芯材,它就是黄色的!

拓展:正经的紫油梨老料,外紫内泛黄的概率比外黄内紫的概率高的多,有图为证:

八所沉水紫油梨

制成手串

本预计是全紫黑,紫黑透彻那种,结果虽然也不错,但毕竟不如预期,我最近这手气…

唉…

不用举更多例子了,那都是泪…

这就是典型的用看似正确的理论(严谨来说并不完全正确)来强行套入,欺负人经验不足,混淆概念

二、

高温打磨油会溢出(原话:跑出来)到珠子表面,珠子打磨后颜色会比原材料深。

卖家解释黄色的料子做出来变成紫黑色的主要原因。

打磨油溢出这个事在部分木种里的确是表现的比较显著的,譬如崖柏、小叶降真香等含油率巨大的木种,打磨都是粘砂纸的,小叶降真香甚至都无法盘玩,油大到粘手套。

至于其他表现正常的木种,打磨抛光就只是打磨抛光,有油渗出,也远未到可改变性状的程度,且原材料本身的油脂能令其性状完全改变这到底是什么原理?

你把一块铁烧透了,它就能变金子了?

强词夺理,言过其实。

海南黄花梨紫油梨含油率可见前面的文章:

海南黄花梨新手成长进阶篇(上)—判断材料的四大要素

珠子打磨后颜色会比原材料深,这点是对的。

但理论是对的,用在这里就不行!

颜色加深是有其限度的

图例可见文章

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简要区分手段(补充篇)

图示:

这块料子原材料的底色和线条颜色与卖家的原材料类似,做成珠子是这个品相。

打磨抛光后颜色变深是在同一色系内程度加深

浅黄-黄,黄-深黄/褐色,一定是同色系内程度加深,不是黄褐-紫黑这种直接改变本体色系的好吧!

好比我健身,我会从一个身材普通的黄种人男姓变成一个身材健硕的黄种人男性,我不可能因为健身变成一个身材健硕的非洲黑人啊!

我就健个身,人种都变了?

你就打磨抛光,品种都变了?

你平时是XX震惊部的作者么?

要不你怎么什么都敢编呢……

三、

五千目打磨以及打磨目数与各家水平的关系

这个三千还是五千目打磨呢,倒也没有什么强制要求,一般加工打到三千目就足够了,愿意多打就多打,愿意少打就少打,只是多打的意义也不大,这个也不是多多益善的事儿

由于这段对话是卖家解释黄底如何变成紫黑的原因,其理论为:因为五千目目数比较高,所以它变黑了…

(说实话,我不太懂怎么概括这种毫无关联的理论,看起来很莫名其妙,但他就这么个意思…)

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这种“理论”。

这个五千目,指的是砂纸的目数/标号,目数越高,砂纸越细腻,目数越低,砂纸越粗糙。

五千目的细腻程度呢,如果按盘珠子来算,差不多是你双手的细腻程度,图示:

(截取自网络,盘珠机效果图,图侵删)

【五千目的细腻程度真的很高了,表面是光滑的,有条件可以自己拿一张摸摸看】

打磨砂纸的目数越高,抛光后亮度就越高。(亮度也是有极限的,主要与材料本身有关)

砂纸目数只跟珠子表面的细腻程度有关,打磨目数越高,被打磨物体表面就越细腻,而细腻程度越高,抛光完成后呈现的光泽就越亮,这就是砂纸目数和被打磨物品之间的关系。

我不太理解卖家是想如何解释砂纸目数的概念…

我也不太能理解用五千目打磨和用三千目打磨到底在水平上有什么差别?

工序差别只是多换两张砂纸到机器上,其他流程都一样…

多换两张砂纸就是水平高一点了?

你对水平这个词的理解是不是有问题?

而且…

这好像也不到五千目嘛?

四、五、

加工的事说了你也不懂。

紫色木料做出来是紫黑色的,所有紫油梨做出来都是紫黑色,如果肉眼看成品就是紫色的,那是紫花梨或者赛州黄檀。

除了第一句加工的事以及“紫色木料…所有紫油梨做出来都是紫黑色的”这不太严谨(原材料底色紫的够深才会做出紫黑色的成品),其他的说的都没错,我前面的文章有写,感兴趣自己看一下。

但加工的事买家不懂,我刚好略懂…

你知道,如果真把一块底色是黄色的材料打磨成紫黑色的成品是什么意思么?

那叫珠子被烧焦了!此为大忌!

人工种植的沉香要做品相就是硬把珠子打焦发黑,人为制造出油性很好的品相,那不是什么好活儿明白吧?详见

克价比黄金?我们聊聊沉香。

沉香木质疏松,打磨使表面焦糊化的难度较低,难点在于怎么防止温度过高糊化程度太深以致表面结晶。

海黄木质如此坚硬,你要让它焦糊化?

黄底变黑底,像这样?

你看到右边那一截了么?

你猜这是火烧的还是打磨出来的效果?

又该如何在使它焦糊化的同时还能有自然过渡的底色以及刚好能与底色搭配体现出的纹理?

靠加工吃饭的人,要真是把手串给打糊了,那是招牌都要被锤烂了呀…

如果有人可以把黄底的料子如此打磨成紫黑油梨且如此自然,那这种人我只能用一幅图来形容

我特喜欢这个版本的《头文字D》

谁要真有这门手艺啊,那是可以原地出道业内爆红的好么,那是大家要供起来的大师呀…

要把黄料做黑,要么染色,要么火烧。

打磨抛光?

不存在的!

这根本就不是同一块料出来的东西,我就不说纹理对不对得上了,就这种原材料,绝对车不出紫黑油梨!

六、七、

这半斤料只做出了……配饰是不是同料……料子不够用……

对话太长,简单来说,就是卖家解释半斤料为何只做出了1.5的手串,做了手串做了461牌却不够做配饰的原因。

材料能做出多少成品,主要是看形状,这个道理是没错的。

做成珠子的流程是切方块车圆珠也是对的。

至于损耗大小主要看规划、使用工具(线锯还是刀锯),这一点倒是能体现个人水平,水平高的,做东西省料,做出来的比预计的还多;

水平低的,可能车珠连配饰都规划不进去喔…

为了理清逻辑,我们先说说车珠子的规划和流程:

拿到材料先明确需求,是要车珠还是要做把件/雕件,车珠要车多大,要什么样的配饰,把件要多大,确定下来尺寸以后根据尺寸留下余量然后切料,车珠的一部分,做把件的一部分,做配饰的一部分,然后按需车制。

珠子多大,配饰多大,够不够数,这是在料子切片时就能够准确得到的数据,优先级最高,在此时完全可以发现配饰不够,而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因为规划阶段(无论把件还是珠子)都会预留足够多的空间来预防意外情况出现,预留的量只多不少。

切片过程中若出现意外也可随时调整切片厚度并重新进行规划。

所以基本不会出现够车珠够做牌子却不够做珠子配饰的情况,这完全不符合正常的加工流程和行为逻辑。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什么概率特别低的意外情况,但是…

材料侧面

这是一块圆柱形的材料!

这是车珠子最好的形状之一仅次于正方形长方形之类的规则多边形

这不是什么奇形怪状的随型,这是所有形状里因形状而造成损耗的比例最低的那种形状啊!

只要料子里面不是被虫吃透了成蜂窝状(表皮和切面完整无洞,这块料肯定没有虫吃),这种规格就算有裂,保守估计也能做一条2.0+一条小一点规格的珠子呀,在不济一条2.0加配饰+461是肯定出的来的!

说到配饰…

画圈的地方绰绰有余。

配饰不够做?

话语的前后逻辑更是莫名其妙。

本来要做手把件结果里面有裂,然后做了块461牌,但做完461牌剩余的材料不够做配饰了???

不知道原本规划出了个什么模样的手把件,但既然是以手把件为需求来规划,一定不是一小片薄片,最后不知为何,精简成一块在工艺里属于低损耗的461牌。

而做461这种最形制剩下的余料居然连小配饰都不够做…

行为逻辑违背常理,材料损耗突破天际,手串和配饰不同料,461牌和手串配饰都不同料,三件东西,三块不同的料子制成…

你可真为买家“好”呢…

(你倒真敢说这两是同料,我都为你的勇气鼓掌…)

你不是车珠子的,你是魔术师吧…

八、

你不信可以送去鉴定

这一点其实很有趣,被客户质疑真假的问题只要是做这行的肯定都遇到过,各自应对的方式都不同,在黄花梨里一般比较啰嗦的就是海越之分,无论什么应对方式,涉及到海越之分的问题只要是跟你说“你不信就把手串送去鉴定”的,不是坏就是蠢!

之前的文章有写过了,详见

骗你没商量!海南黄花梨新手大坑—藤香木和鉴定证书

(后半段有视频,马未都先生解释木材鉴定)

且不说一般人有没有这个功夫联系上这些鉴定机构然后寄送过去,就这个鉴定费用可能都比买东西花的钱多。

那木材鉴定究竟可不可以呢?

可以的。

严谨的鉴定需要提供整棵树所有部位的样本,最后鉴定出来的结果也只有树种。

不!含!产!地!

这代表什么呢?

如果你较真了(假设只送手串过去也能鉴定),送去鉴定,结果是这样:

送去的是海南黄花梨,鉴定结果是【降香黄檀】;

送去的是越南黄花梨,鉴定结果是【降香黄檀】。

就是你真的花了这么多功夫去做,最后只能证明它是黄花梨,树种没错,至于产地,无法鉴定。

而要鉴定是不是黄花梨这个树种就太简单了,打磨一下就行呀…(部分藤香木除外,但鉴定藤香木的争议不大,好解决)

嚷嚷着让你鉴定的人,要么是不懂瞎喊,要么就是心里有数,知道你不会这么麻烦,而且就算去做也没用,多数情况下后者居多

此举无非想表达出“我是真的,不怕你鉴定,不怕别人泼脏水”这种身正不怕影子斜的硬气形象。

色厉内荏。

以上八条,条条不合逻辑!

卖家看似做傻事,留下这么明显的证据,稍懂一些的一眼就看出问题,他这么做是不是傻?

其实不是,这个做法很精明

他是会看人下菜碟的。

买家在这条串之前已经跟他买过一条串

手串长这样:

糠梨通货

新料

而这条串的文字介绍是:海南黄花梨紫油梨树头料

前戳是:义卖

【据买家说卖家说卖得款项捐福利院并提供了捐款证明…】

稍有了解,就能看出这条串是糠梨新料,属通货级,跟紫油梨没有任何关系,没看出问题的,是连紫油梨糠梨都分不出来的纯新手。

这是种策略,跟你碰到过的“恭喜你,你中奖了,只需要先打XX钱就可以领取XX钱奖金…”或者“我,秦始皇,打钱…”那种一听就是诈骗电话的策略一模一样,打这种电话的人也有数的,直接挂电话的都不是对口客户…

懂行的他骗不到,直接筛掉,留下的,全是他的菜。

人家一招就摸清你的底了,再接下来,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了…

不仅有策略,且胆大、心细!

体现在哪?

在配饰。

这个手串,不是海南黄花梨的,但配饰是海黄!

哇,这一手就很妙!

鉴定这条手串是有一定难度的,底色深厚,线条不清晰,不易观察。

我一开始认为是藤香木来着(后来结合买家提供的其他材料以及卖家很笃定的说可以鉴定的时候基本就能肯定是越黄南部料了),开头只能确定它不是海南黄花梨,但具体它是什么材质的确有过摇摆。

这条手串,最容易观察到的、最显著的地方,就是配饰。

配饰,用和手串相近色系的海南黄花梨来做。

手串,用越南黄花梨南部紫油梨来做。

一般情况下鉴定,是不是先挑容易观察的地方观察特征?

而正常情况下配饰和手串是同料制成的…

据买家反馈,这招的确骗到过一些他寻求鉴定找到的我的同行…

你说这心不细?

461牌倒是海南黄花梨的糠梨新料,这操作比较迷…

要是买家问你为什么颜色不一样你该怎么答呢…?

如果要问“为什么不给一块紫色的461牌呢,那样不是更难穿帮?”

很简单嘛…

紫油梨的461牌贵啊!

啧…他说的一句话倒是真没错的

“人是不可能判断很准的”

我一开始以为我是不是误会了。

看了你的朋友圈截图,我才明白,你这些招儿玩的已经是炉火纯青了呀。

你要只是卖卖假货坑坑新手也就罢了…一般我们也就一句“当交学费吧,比你惨的还很多”也就算安慰了,管他谁卖的假货呢…

但你不一样呀!

人家只是骗钱而已,你这是骑在人脖子上闹肚子啊!

欺人太甚!

你的杀伤力可比那些个半吊子大多了。

还好,最后你好歹是干脆的给人把钱退了(最后买家全部退完,总额三千多,自认大几百块钱损失,仅让他退两千多)。

我没有点名道姓,不是因为你。

是因为道德只能用来要求自己。

是因为行有行规。

你愿意走那条道儿,你走不长。

我们不一样。

本篇结束

下篇如果没有案例会写新手入门新修篇

附言:我没有替人鉴定的需求,能成文是因为这个事儿对新手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并非单纯为人出头专门撰文,我无私仇,行有行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