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期新书简录(20220831)

 昵称61560146 2022-08-31 发布于浙江

编者按:

本公众号将不定期发布信息较为简略的新书资讯,题为“近期新书简录”,供读者参考。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提供资讯。

图片
图片

玄鸟生商:商代玉器的神话考古

图片

作者:杨骊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价:88元

ISBN:9787208176959

内容简介:

商代上承夏,下启周,是文化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时代。商代的玉器既抽象又写实,造型奇诡又线条优美,堪称神话思维和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玉文化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也是研究创世神话的一条幽径。

本书选取商代较有故事的玉器进行研究,把文献与实物、神话与考古结合起来,研讨商人先祖之谜、商人崇拜的神奇动物、人形玉器的神话雏形、玉石兵器的神秘功能等,并从玉石巫术的视角重新解读商王之死,期待从一个特别的文化视角审视商代玉器,探寻商代人的神话思维。

目录:

引子:一个王朝的兴衰与玉器争夺战

第一章  商王之生:玄鸟创世的神话谜题

一、一只玄鸟的千古疑案

二、商墓里飞出大群玉鸟

三、源远流长的神鸟崇拜

四、玄鸟是什么神奇动物?

五、神鹗崇拜六千年

第二章  鱼跃蝉蜕:生死轮回的再生神话

一、商代玉鱼的生死化形

二、鱼龙神话的原型物证

三、商代玉蝉的文化分类

四、蝉联之梦缘何而起

五、蝉、鹗、熊、蛙、鱼:再生神话通观

第三章  天人交感:合雕玉器的神话思维

一、异军突起的合雕玉器

二、合雕玉器的神话思维

三、羽人形象的玉器维形

四、龙鸟合一的升天神话

第四章  以玉为兵:玉石兵器的神奇功用

一、黄帝神话中的玉兵时代

二、蔚为大观的商代玉兵

三、王者之钺

四、以玉为兵,所御者何?

第五章  神奇玉人:人形玉器的神话原型

一、玉人身份之争:侍从还是贵族?

二、神秘玉人的纹饰密码 

三、阴阳合体的创世形象

第六章 商王之死:玉石巫术与二王博弈

一、细节诡异的纣王之死

二、商纣王的“不死玉衣”

三、周武王拿黄钺做什么?

四、天智玉之谜

附录:玉文化与殷墟考古一唐际根先生访谈

一、殷墟考古与商代玉器

二、四重证据法与玉文化大传统

参考文献

后记

曶鼎通考

图片

作者:黄海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定价:69元

ISBN:978754323345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华东政法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甲、金、简牍法制史料汇纂通考及数据库建设”系列成果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黄海先生撰写。本书对一件重要的西周诉讼类金文材料——曶鼎,进行了集释、考证及研究。该书稿共包含八个章节,分为两部分。在上编“曶鼎铭文集释”中,作者对铭文进行了逐句集释,搜集整理了自清代以来100多年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句的理解一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下编“曶鼎铭文研究”中,作者在全面理解掌握铭文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中包含的两个诉讼案例——“五夫”案与“寇禾”案,复原了两个案件的案情;以这两个案件为例,并参照裘卫诸器、琱生诸器等重要诉讼类铭文,对西周诉讼程序进行了复原;最后,从“寇禾”案出发,结合《周礼》《左传》等传世史料和其他出土材料,提出了中国古代专职法官起源于战国,是宗法社会向集权社会过渡的产物这一观点。

目录:

导言 

上编 

曶鼎铭文集释 

第一章 铭文第一段集释 

一、铭文释文 

二、铭文集释

三、铭文大意 

第二章 铭文第二段(“五夫”案)集释 

一、铭文释文 

二、铭文集释

三、诸家案情述略

四、铭文大意 

第三章 铭文第三段(“寇禾”案)集释 

一、铭文释文 

二、铭文集释 

三、铭文大意 

下编 

曶鼎铭文研究 

第四章 曶鼎铭文研究概述 

一、曶鼎铭文研究的发展经过 

二、曶鼎的时代与内容  

三、铭文考释的争论 

四、曶鼎铭文与西周法律史的研究 

第五章 “五夫”案复原 

一、诸家对“五夫”案案情的复原 

二、“五夫”案的重新复原  

三、“五夫”案释义 

第六章 “寇禾”案复原 

一、诸家复原的“寇禾”案案情 

二、“寇禾”案的重新复原 

三、“寇禾”案释义 

第七章 曶鼎铭文所见西周诉讼相关问题研究 

一、西周时期的诉讼程序 

二、西周时期的诉讼费用 

三、西周时期法律的“非强制性”  

第八章 中国古代专职法官源起考论——从“寇禾”案讲起 

一、社会形态的演变与专职法官的出现 

二、传世文献所载专职法官辨正 

三、小结 

附录一:“曶鼎铭文集释”引用著述索引 

附录二:曶鼎相关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 

古文字与旅游文化研究

图片

作者:常耀华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定价:65元

ISBN:9787501026807

内容简介:

常耀华教授的这部新书,堪称是别开生面的学术著作。利用卜辞金文等古文字材料,来探讨中国古代的旅游生活。存世游记及有关文献,时代大都在汉唐以下,但先秦时期,甚至上古,有关旅游的事迹和人物仍有若干可考,足与常耀华教授书中引述的古文字材料对参。

目录:

序一 李学勤

序二 王柯平

第一章 甲骨刻辞与商代旅游史之建构

一 关于旅游的界说问题

二 旅游之于中国上古时代

三 殷墟甲骨之旅游刻辞

第二章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上古游子之心象

一 封狐千里,人在旅途

二 入山无术,必有患害

第三章 行前择吉:诹日卜辞研究

一 由“诹日”观念之发源说起

二 商代旅行诹日卜辞举隅

三 商代诹日无刚日、柔日之别

四 关于商代有无日书的问题

第四章 关于出行告祭卜辞

一 古文献所见将出告祭之礼

二 甲骨文所见将出告祭之礼

第五章 出祖:上古旅行道祭礼俗研究

一 由长亭饯别说到转祭道神

二 金文“盥”与祖道

三 从甲骨文中的“奠俎”说到商代的道祭典礼

第六章 岂异带面傩:一种关乎旅行的文化俗尚

一 禓与傩及其来历

二 傩、方相、罔两、疆良、穷奇及其他

三 甲骨文有傩祭吗

四 由时傩、大傩说到商代之傩仪

第七章 殷人的主要出行方式

一 卜辞“步”=“车行”吗

二 锐骑千旅,虎步原隰

三 陆行乘车

四 服牛、服象

五 水行乘舟

第八章 循卜辞:商王巡游踪迹之原始记录

一 关于甲骨文“图片”字的考释

二 风行地上,王以省方:商王的循出与循伐

第九章 回看射雕处:甲骨文中有“观猎”

一 卜辞之“省田”与“观猎”

二 卜辞之“省牛”与“田猎”脱不了干系

三 卜辞之“省从”为“田猎”说献疑

第十章 驰骋畋游:商代贵族主要之游乐方式

一 田猎刻辞之数量及其判断标准

二 殷商的苑囿围场与离宫别馆

三 甲骨文所见商代田游之组织

四 甲骨文所见田猎之器具

五 甲骨文所见猎获之动物

六 甲骨文所见田猎之方式

第十一章 逞欲畋敏:殷商渔猎之研究

一 商代贵族畋渔动机及其鱼类资源

二 殷人的渔猎手段

三 殷历与殷代的畋渔制度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二 主要甲骨著录书简称表

附录三 甲骨文田猎刻辞性质刍议

秦汉栎阳城:

2012~2018年考古报告(第一卷)

图片

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定价:688元

ISBN:9787030722201

内容简介:

秦汉栎阳城是战国时期秦献公、孝公时期的都城,也是秦末汉初塞王司马欣、汉王刘邦的都城,更是都于长安之前的汉王朝第一座都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栎阳城考古工作所获成果报告的第一本,在全面整理秦汉栎阳城2012~2018年资料的基础上,刊布了2012年考古勘探成果和完整的T1~T5考古发掘资料,全面公布考古成果,在进行科学编排后,提供给考古学、历史系等相关学科学者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001

第二章 T1 /013

第三章 T2 /055

第四章 T3 /296

第五章 T4 /407

第六章 T5 /538

后记 /558

插图目录

汉镜铭文汇释

图片

作者:鹏宇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定价:680元

ISBN:9787222205536

内容简介:

本书搜罗广泛,潜心爬梳,充分搜集出土和传世资料,做好基础工作。本书对2021年以前的已出版、已发表的汉镜进行了为全面的搜集与整理。本书后附《参考文献》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用618篇期刊收录的汉镜铭文资料;第二部分列出中文古籍、中文现代书籍、外文书籍75项;第三部分列出期刊及会议论文100篇;第四部分列出学位论文44篇。

中华早期漆器研究

图片

作者:洪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98元

ISBN:9787522800400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收集和梳理历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至夏代漆器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科技检测分析结果,对中华文明早期漆器进行考古学综合研究。本书首先按照出土遗迹单位梳理出土漆器,继而对这些出土漆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和组合分期,以及生产工艺(包括制胎、髹漆与装饰等)、流播与器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探究特定时期内漆器在物质文化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水平、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在生产方面的核心区域归纳与地域特点,以及在使用方面的等级制度、性别差异及相关礼仪制度,最终落脚于探讨早期漆器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 早期漆器的考古发现/018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漆器的考古发现/019

一 浙江出土新石器时代漆器/019

二 江苏出土新石器时代漆器/056

三 上海出土新石器时代漆器/060

四 湖北出土新石器时代漆器/061

五 山西出土新石器时代漆器/062

第二节 夏代漆器的考古发现/089

一 河南出土夏代漆器/089

二 内蒙古出土夏代漆器/103

第二章 早期漆器类型及其特征/105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漆器类型及其特征/106

一 日常生活用器 /106

二 乐 器/124

三 兵 器/125

四 服 饰/130

五 交通工具/132

六 葬 具/132

第二节 夏代漆器类型及其特征/133

一 日常生活用器/133

二 乐 器/136

三 兵 器/136

四 服 饰/138

五 葬 具/138

第三章 早期漆器类型与组合的演进/140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漆器类型与组合的演进/141

一 日常生活用器类型与组合的演进/141

二 其他漆器类型与组合的演进/146

第二节 夏代漆器类型与组合的演进/150

一 日常生活用器类型与组合的演进/150

二 其他漆器类型与组合的演进/152

第四章 早期漆器的生产工艺/154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漆器的生产工艺/155

一 胎骨与制法/155

二 髹漆与纹饰/164

三 玉石蚌构件与饰件/173

第二节 夏代漆器的生产工艺/181

一 胎骨与制法/181

二 髹漆与纹饰/182

三 玉石蚌金属构件与饰件/184

第五章 早期漆器的流布与器用/188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漆器的流布与器用/189

一 新石器时代漆器的流布/189

二 新石器时代漆器的器用/191

第二节 夏代漆器的流布与器用/202

一 夏代漆器的流布/202

二 夏代漆器的器用/206

结 语/213

附表一 新石器时代漆器一览/227

附表二 夏代漆器一览/230

主要参考文献/232

后 记/242

插图目录

图0-1 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东侧室髹漆/004

图0-2 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前室南壁髹漆/005

图1-1 浙江出土新石器时代漆器/020

图1-2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漆、木器/022

图1-3 田螺山遗址出土漆、木器/024

图1-4 陶胎漆器/025

图1-5 玉钺(小兜里M14︰12)及其象牙镦/026

图1-6 反山M12出土漆器/027

图1-7 反山墓地出土漆器/028

图1-8 反山墓地出土玉钺(M14︰177、221)/029

图1-9 瑶山墓地出土漆器/030

图1-10 瑶山M9及出土漆器/031

图1-11 卞家山遗址出土漆觚/032

图1-12 卞家山遗址出土漆觚/033

图1-13 卞家山遗址出土漆觚/034

图1-14 卞家山M56及出土漆觚/035

图1-15 卞家山遗址出土漆器/035

图1-16 卞家山遗址出土漆盘/036

图1-17 卞家山遗址出土漆器/037

图1-18 钟家港中段出土漆器/039

图1-19 小青龙遗址出土漆觚/040

图1-20 小青龙遗址出土漆木柄玉石钺/041

图1-21 小青龙遗址出土漆器/041

图1-22 新地里M93及出土漆器(M93︰12)/042

图1-23 新地里遗址出土漆器上的嵌饰/043

图1-24 龙潭港墓地出土漆器及相关遗物/044

图1-25 庙前遗址出土漆盘(H2︰55)/045

图1-26 好川墓地出土漆器/046

图1-27 好川墓地出土漆器/047

图1-28 好川墓地出土漆器上的石嵌饰/048

图1-29 好川墓地出土漆器上的玉嵌饰/048

图1-30 好川墓地出土漆器上的玉嵌饰/049

图1-31 好川墓地出土漆器上的玉嵌饰/050

图1-32 圩墩遗址出土漆器/057

图1-33 梅堰遗址出土陶胎漆器/058

图1-34 绿松石嵌饰(花厅M50︰29)/059

图1-35 蒋庄M233出土漆觚/059

图1-36 高城墩M11及出土漆器/060

图1-37 吴家场墓地出土玉嵌饰/061

图1-38 屈家岭文化漆器/062

图1-39 陶寺墓地出土漆鼍鼓(M3015︰15)/064

图1-40 陶寺墓地出土漆鼍鼓/065

图1-41 陶寺M3016足端墓底鼍鼓与石磬、土鼓配置情况/066

图1-42 陶寺墓地出土漆案/067

图1-43 陶寺墓地出土漆案/069

图1-44 陶寺墓地出土木俎/070

图1-45 陶寺墓地出土木俎/071

图1-46 陶寺墓地出土漆豆/073

图1-47 陶寺墓地出土漆豆/074

图1-48 陶寺墓地出土漆豆/075

图1-49 陶寺墓地出土漆豆/076

图1-50 陶寺墓地出土漆豆(M2001︰24、M2001︰23)复原模型/077

图1-51 陶寺墓地出土漆高柄豆/077

图1-52 陶寺墓地出土漆高柄豆/078

图1-53 陶寺墓地出土漆觚/079

图1-54 陶寺墓地出土漆器/080

图1-55 陶寺墓地出土漆器/081

图1-56 陶寺墓地出土漆器/082

图1-57 陶寺墓地出土漆器/084

图1-58 陶寺M2200出土弓箭/085

图1-59 陶寺M2200出土箭杆、骨镞/085

图1-60 陶寺墓地出土漆弓/086

图1-61 陶寺文化墓地出土漆器/087

图1-62 陶寺M2003/088

图1-63 二里头ⅢM2出土朱漆雕花漆器(ⅢM2︰2)/090

图1-64 二里头遗址出土嵌绿松石铜牌/091

图1-65 二里头2001ⅤM1出土遗物/093

图1-66 二里头2002ⅤM3/094

图1-67 二里头2002ⅤM3出土漆器/095

图1-68 二里头2002ⅤM3出土遗物/096

图1-69 二里头2002ⅤM3出土遗物/097

图1-70 龙形绿松石嵌饰(二里头2002ⅤM3︰5)/098

图1-71 龙形绿松石嵌饰(二里头2002ⅤM3︰5)局部/098

图1-72 二里头2002ⅤM4局部/098

图1-73 圆陶片(二里头2002ⅤM4︰5)/099

图1-74 二里头2002ⅤM5/099

图1-75 二里头2002ⅤM5出土漆器/100

图1-76 玉柄形器(二里头2002ⅤM5︰6)/101

图1-77 大甸子墓地出土遗物/104

图2-1 新石器时代漆碗/107

图2-2 新石器时代漆豆/108

图2-3 新石器时代漆高柄豆/110

图2-4 新石器时代漆盘/111

图2-5 新石器时代漆觚/113

图2-6 新石器时代漆杯/114

图2-7 新石器时代漆囊形器/115

图2-8 新石器时代漆筒/116

图2-9 新石器时代漆盆/117

图2-10 新石器时代陶胎漆器/118

图2-11 新石器时代漆器/119

图2-12 新石器时代漆、木勺和斗/120

图2-13 新石器时代漆案/121

图2-14 新石器时代漆、木俎/123

图2-15 新石器时代漆蝶形器/124

图2-16 新石器时代漆弓/126

图2-17 新石器时代斧钺漆木柄及其饰件/128

图2-18 新石器时代斧钺漆木柄玉饰/129

图2-19 新石器时代漆器/131

图2-20 陶寺M2001墓室全景/132

图3-1 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出土26号石雕/147

图3-2 叶家山M28出土酒器组合/152

图4-1 带石锛加工痕迹的木料/158

图4-2 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葫芦和东汉墓出土葫芦胎漆器/160

图4-3 人头盖骨容器/161

图4-4 人头盖骨容器(卞家山G1②︰223)/162

图4-5 研磨器(王坟TⅡ-402⑦︰01)/168

图4-6 新石器时代漆器纹饰/172

图4-7 祭坛图与祭坛形玉片/175

图4-8 玉器上的“阳鸟祭坛图”/176

图4-9 大甸子墓地出土石皿(M453︰17)/183

图5-1 新地里遗址出土玉锥形器及套管/195

图5-2 陶扁壶(陶寺H3403︰13)上的朱书文字/201

清乾嘉时期的《说文》学与篆书创作

图片

作者:杨帆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定价:90元

ISBN:9787501373888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清初的《说文》研究与篆书创作”“乾嘉时期的《说文》学对篆书创作之影响”“乾嘉时期《说文》学者的篆书创作”“邓石如的《说文》研究与篆书创作之得失”“以《说文》为本的他类篆书创作”等部分,论述清乾嘉时期《说文》学的兴盛与篆书创作的关系。此外,附录“《唐写本说文解字》与《说文》宋刻元修本、汲古阁本篆文字形对照表”“二李石刻与《说文》篆文字形对照表”,以供篆书创作资鉴。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术语释义

第二节 资料运用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总体构想 

第一章 清初的《说文》研究与篆书创作

第一节 顾炎武对《说文》的先导性研究

第二节 《说文》毛氏汲古阁本的刊行与篆文风格 

第三节 王澍篆书创作论 

第二章 乾嘉时期的《说文》学对篆书创作之影响

第一节 戴震的影响与启示 

第二节 段玉裁的研究及其影响

第三节 桂馥的研究及其影响 

第四节 《说文解字》的校刊 

第五节 《说文》检字法的研究 

第六节 篆书创作论对《说文》学之回应  

第三章 乾嘉时期《说文》学者的篆书创作

第一节 孙星衍的《说文》学研究与篆书创作之守成 

第二节 洪亮吉的《说文》学研究与篆书创作之探索 

第三节 钱坫的《说文》学研究与篆书创作之新创  

第四节 《说文》学者篆书创作之检讨 

第四章 邓石如的《说文》研究与篆书创作之得失

第一节 博涉群碑与手写《说文》

第二节 “隶笔作篆”辨析

第三节 篆法“不合六书”议

第四节 延誉与不遇

第五章 以《说文》为本的他类篆书创作

第一节 杨法的奇篆 

第二节 朱为弼的商周铭文篆书  

结 论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论证 

第二节 关于篆书创作及研究方法的省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与《说文》宋刻元修本、汲古阁本篆文字形对照表

附录二 二李石刻与《说文》篆文字形对照表

后记

中国印章学教程

图片

作者:周晓陆、付威、王安祺、刘东芹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定价:98元

ISBN:9787305253140

内容简介:

从古至今,中国印章的制作与使用,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其研究成果,可了解篆刻艺术、文书制度、官制变迁、鉴定文件和书画真伪等等。

《中国印章学教程》一书为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系列教材,侧重于讲述历史印章的基本发展线索,使读者基本了解中国印章。

本书第一章对中国印章文化和世界古代印章的概况作了简略介绍。

第二章是中国印章的基础知识,细致入微地解析专称、用字、材质与制法、部位名称、印面与读法等有关印章的各种知识和信息。

第三章主要讨论中国古代实用印章的分类,介绍了传世古玺印的由来和古代实用印章的基本分类。

第四章主要讨论古代实用印章的分期,结合古代文献、考古学所得和文物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古代实用印章的分期意见,这一分期意见可以简略地表达为“两段八期说”。

第五章讨论了中国艺术印章的发展。

第六章从文物学角度出发,讨论了中国印章的辨伪问题。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印章文化简论

第一节 中国印章文化

一、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

二、印章的两大类

第二节 世界古代印章简况

一、古代近东地区的印章

二、古代埃及的印章

三、印度河谷文明的印章

四、米诺斯—迈锡尼文明与希腊、罗马的印章

五、伊朗高原的印章

六、小结

第二章 中国印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 专称

一、玺

二、印

三、章

四、宝

五、记

六、图书、图章

七、合同

八、关防

九、一些农民起义印的专称

第二节 用字(附图形印)

一、古文字系统

二、今文字系统

三、民族文字入印

四、图形印

第三节 材质与制法

一、材质

二、古代玺印印体制法

三、古代玺印印面文字(图形)制法

第四节 部位名称、钮式

一、部位名称

二、钮式

第五节 印面与读法

一、印面分析

二、边栏界画

三、印文读法顺序

第六节 使用方法和遗痕

一、抑印

二、烙现

三、钤色

四、佩印

第七节 印章谱录与著述

一、印谱的起源及早期发展

二、明清以来一些有影响的古玺印谱录

三、关于古代玺印的著述

第三章 古代实用印章的基本分类

第一节 存世古玺印的由来

一、部分实用印存世之由来

二、部分随葬印存世之由来

第二节 印章的基本分类

一、私印

二、公印

第四章 古代实用印章的分期

第一节 第一期胚孕期

第二节 一段第二期萌生期

一、对中国玺印起源的讨论

二、殷商时代的玺印

三、西周时代的玺印

四、小结

第三节 一段第三期蓬勃期

一、文献记载

二、蓬勃期玺印的考古发现

三、分域研究

四、小结

第四节 一段第四期典则期

一、文献记载

二、分节研究

三、小结

第五节 一段第五期涣解期

一、公印的制度规定和文献记载

二、分节研究

三、小结

第六节 二段第六期更变期

一、公印的制度规定根

二、分节研究

三、小结

第七节 二段第七期规范期

一、公印的制度规定

二、分节、分区研究

三、小结

第八节 二段第八期新流期

一、制度规定

二、分节研究

三、明清农民起义和群众运动用印

四、小结

第五章 中国艺术印章

第一节 中国的印章艺术

第二节 史前期

一、高古深邃传统

二、印宗秦汉传统

三、凌厉荒率传统

四、阳文圆朱文传统

五、图形印传统

六、押印传统

七、泥封印陶传统

第三节 滥觞期

一、印艺自觉的开始

二、宋人的创制

三、元人的成就

第四节 集派期

一、集派概说

二、文何之功

三、其他印人

第五节 发展期

一、清初的发展

二、浙派的突起

三、徽派的成就

第六节 繁荣期

一、晚清诸家

二、近代印艺

三、近现代印学社团

第六章 中国印章的鉴定与辨伪

第一节 实用印章的辨伪

一、辨误

二、辨伪

第二节 泥封与印陶的辨伪

一、泥封

二、印陶

第三节 艺术印章的辨伪

一、印材

二、字法、刀法、边款和印面布局

第四节 印谱的辨伪

参考书目

一、印谱及图录

二、专著

后记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语素研究

图片

作者:刘秀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定价:108元

ISBN:9787520352437

内容简介: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语素研究》以毛远明先生编着的《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所记录的语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起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数据库,对这个封闭性语言材料的语素采取专书使用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和分析,并与《汉语大词典》进行比较,旨在揭示在儒佛道文化的影响下,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不同类别的石刻文献的用语中,汉语语素的面貌及其特点,并归纳其规律,以便为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添砖加瓦。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目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章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的研究价值

第一节汉魏晋南北朝石刻特点及研究现状

一 石刻语料特点

二 研究现状

第二节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的研究价值

第二章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的构成及语素频区的划分

第一节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的确定标准和原则

一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的确定

二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的辨别

第二节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的分布情况及数量特征

一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的音节分类和分布

二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单音节语素的内容分布

三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单音节语素的性类分布

四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单音节语素的构词能力分布

第三节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频区的划分

一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使用的概况

二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频区的划分

三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频区的类型

第三章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组合的语法关系分析

第一节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联合式语素组合

一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联合式语素组合的形态结构

二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联合式语素组合的特点

第二节汉魏晋南北朝石刻偏正式语素组合

一 语义构成

二 从词性看内部性类的构成

三 偏正式语素组合的表现特点

第三节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支配式语素组合

一 词性分布情况

二 支配式语素组合的特点

第四节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表述式语素组合

一 词性分布情况

二 表述式语素组合的表现特点-

第五节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补充式语素组合

一 语义构成情况

二 词性构成情况

第六节附加式语素组合

一 附加前缀

二 附加后缀

第七节重叠式语素组合

一 AA式

二 ABB式

三 AABB式

四 ABAB式

第八节连动式语素组合

……

第四章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语素的语义研究

第五章 汉魏晋南北朝石刻二种特殊的语素组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图片

诸子与诸国: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

图片

作者:张经纬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价:59元

ISBN:9787101156270

内容简介:

张经纬先生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脉络作为主线,通过对东周列国主要人群迁移趋势的动态描述,重新为诸子百家的纷至沓来绘制清晰的脉络。全书突破以往将东周历史与诸子思想分开叙述的既有范式,将诸子哲思置于各国历史演进互动的背景之下,提出中国古代思想起源的全新范式,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目录:

代前言:诸国与诸子 

西周第一 

早作打算

先辈的辉煌

周人的事业

体系的挑战

西周的崩塌

继承人们

周、郑第二 

郑伯克段于鄢

王师为用

周、郑一体

王室的分裂

被弑的君主们

齐国第三

齐桓公的霸业

齐国始弱

管仲的对策

尊王乎?攘夷乎?

区区之齐在海滨

晋国第四 

公子重耳的一生

祖上三代

晋献公的选储原则

秦晋之好

晋、周间的诸戎

第二波迁移浪潮

楚国第五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楚与周

楚与郑

楚与越

第三波浪潮

吴国第六 

吴、越始壮大

子贡存鲁

楚强吴弱

越国居上

“能居”之地

孔子第七

幸运与不幸的孔子

孔夫子的理想国

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王国

君子之礼的失败

给未来一些变化的理由 

魏国第八 

魏国的兴起

晋分三家

在儒、墨间选择

从自给自足到劳动分工

奔流到海

田齐第九

齐,五战之国

田氏代齐

以弱胜强 

黄老之学 

有宗将坏,如伐于山

赵国第十

胡服骑射

受困中的赵国

异军突起

最后的外援

势不可当

秦国第十一

秦并天下

秦国向东 

商君之法 

亡于秦而取偿于齐

秦国之势

诸子第十二

春秋三前浪

战国三后浪 

收支平衡

孔子的三个面向

诸子的方案

从儒家到法家

黄河入海流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来的孟子:《孟子》新解

图片

作者:甘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价:48元

ISBN:9787101157635

内容简介:

本书对《孟子》做了全面的注释和翻译,注释尤为重视重要概念的辨析,讲究整体思想的逻辑性。书前有长篇《绪论》一文,介绍了孟子的生平、著作和他与孔子、子思的关系,以及孟子思想的内涵和价值。本书观点新颖独特、鞭辟入里,语言凝练雅致、清新脱俗,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孟子》普及读本。

目录:

绪论

一、孟子其人

二、《孟子》其书

三、孟子与孔子

四、孟子与子思

五、孟子的思想

六、孟子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

七、结语

凡例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卷七 离娄章句上

卷八 离娄章句下

卷九 万章章句上

卷十 万章章句下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征引书目

重要日本汉籍引原本《玉篇》辑考

图片

作者:李昕皓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定价:68元

ISBN:9787519465490

内容简介:

顾野王的原本《玉篇》在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惜历经多次修订,原文中大量经史引文和各家疏证被删削严重,但随文献传抄留存于部分日藏汉籍中。本书选取明引、“暗引”原本《玉篇》的日本汉文典籍二十一种,利用“野王”“玉云”“顾氏”等关键词,穷尽性地搜索原本《玉篇》内容,与原本《玉篇》残卷、 宋本《玉篇》和《篆隶万象名义》进行逐条比勘、校释、考订,共辑考原本《玉篇》引文529条,涉及字头450字,其中有404字未见于原本《玉篇》残卷,69字属于“暗引”原本《玉篇》,以期对原本《玉篇》的复原有所裨益。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背景与内容 

1.2.1   顾野王及原本《玉篇》

1.2.2   原本《玉篇》的修订 

1.2.3   《玉篇》一书的海外流传 

1.2.4   原本《玉篇》残卷整理 

1.2.5   “原本《玉篇》”的宽式界定及理由 

1.3 中日原本《玉篇》研究文献综述  

1.3.1   原本《玉篇》本体研究 

1.3.2   原本《玉篇》引书研究  

1.3.3   原本《玉篇》辑佚研究  

1.4 研究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材料

第2章 原本《玉篇》引文 

2.1 凡例 

2.2 正文 

2.2.1   卷第一至卷五

2.2.2   卷第六至卷十 

2.2.3   卷第十一至卷十五 

2.2.4   卷第十六至卷二十 

2.2.5   卷第二十一至卷二十五 

2.2.6   卷第二十六至卷三十 

第3章 暗引原本《玉篇》引文 

3.1 暗引原本《玉篇》引文的判断标准 

3.2 暗引原本《玉篇》引文 

3.2.1   卷第一至卷五 

3.2.2   卷第六至卷十  

3.2.3   卷第十一至卷十九 

3.2.4   卷第二十一至卷二十九 

第4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史记的读法

图片

作者:阮芝生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价:158元

ISBN:9787551158077

内容简介:

《史记》不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但却是最著名的一部史书。

《史记》的价值——

正史鼻祖,史学之正宗;

散文大宗,无韵之离骚;

一家之言,诸子之风范;

百王大法,经学之血统。

这里所说的“百王大法”,不是指普通自然产生的鉴戒作用或批评意见;而是指司马迁在洞察古今二千年中人事的盛衰、存亡、成败、得失之后,秉持先秦学术的大传统,怀抱个人的深心宏识,在历史写作中有意无意地为现在以至未来的政治领导人(或有志于成为政治领导人者)提供一些最高的政治原理与准则(大经大法)。

目录:

《史记》的特质 1

一、前言 1

二、论治的传统 2

三、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6

四、百王大法 9

五、结论 12

司马迁的心 16

一、前言 16

二、司马谈之死 17

三、李陵与司马迁 21

四、《报任安书》里的苦衷 29

《报任安书》析论 43

一、前言 43

二、《报任安书》读本 44

三、“推贤进士”可以有求援之意 49

四、《报任安书》的写作年月 56

五、《报任安书》的作意与司马迁的隐衷 66

六、“太史公牛马走”的解读 76

七、司马迁之心 92

论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 100

一、探究的线索 100

二、治乱吉凶在人 102

三、人能弘道无如命何 110

四、究天人之际 118

五、思想渊源 128

试论司马迁所说的“通古今之变” 137

一、历史思考的出发点 138

二、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140

三、古今之大变 144

四、利与争 154

五、以礼义防于利 162

六、归本《春秋》 167

附说:《礼》《乐》二书疑仍出于太史公论 169

论《史记》五体及“太史公曰”的述与作 179

一、本纪 181

二、表 187

三、书 194

四、世家 198

五、列传 204

六、太史公曰 212

七、结语 216

论《史记》五体的体系关联 224

一、编次的先后(一) 224

二、编次的先后(二) 232

三、五体的关联 240

四、合传、附传与类传 250

附:《史记》篇目 260

太史公怎样搜集和处理史料 272

一、基本前提 272

二、史料的搜集 275

三、史料的考订 289

四、史料的整理与运用 298

五、结语 309

千秋太史公 313

《史记·河渠书》析论 322

一、“书”体作法与作“书”目的 323

二、篇章结构 327

三、河渠与利害 329

四、“悲”《瓠子之诗》 332

五、余论 339

三司马与汉武帝封禅 344

问题点——“故”发愤且卒 344

一、封禅及其实行条件与目的 345

二、汉武帝封禅及其与始皇封禅之比较 350

三、《论六家要旨》的真正用意 361

四、司马相如的尸谏——《封禅书》 365

五、《封禅书》与《五帝本纪》中的黄帝 371

六、结语 376

论吴太伯与季札让国 381

一、前言 381

二、论吴太伯让国与开吴 382

三、论季札让国与“让以阶祸” 392

四、论季札的志节与“以让化争” 405

五、从《春秋》经义看季札让国 413

论《史记》中的孔子与《春秋》 431

一、前言 431

二、《史记》中的孔子 433

三、太史公所认知的《春秋》 442

四、“继《春秋》”与《公羊春秋》 454

五、“失其真”与《左氏春秋》 464

六、结语 473

论留侯 492

一、太史公怎样写《留侯世家》 493

二、与萧、韩、范增之比较 498

三、圯上纳履故事之分析 511

四、学术本源 523

五、余下的几个问题 533

《伯夷列传》析论 548

《伯夷列传》发微 558

一、篇章结构 558

二、怨报真情 561

三、传首微义 564

四、画龙点睛 568

五、诗文余响 570

滑稽与六艺 580

一、前言 580

二、篇章结构 581

三、“滑稽”四要件 582

四、讽谏与“谈言微中” 586

五、滑稽与六艺 590

六、评《褚续》所记滑稽六章 596

七、评苏辙《古史·滑稽列传》 607

八、结论 613

货殖与礼义 621

一、前言 621

二、解析篇章结构 622

三、货殖与情性 627

四、一之于礼义 634

五、传末篇终微旨 642

六、结语 653

附论一:评《货殖列传》引“《老子》曰”为赞同说 655

附论二:再论《礼》《乐》二书之真伪 659

离骚校诂(修订本)

图片

作者:黄灵庚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280元

ISBN:9787534899072

内容简介:

《离骚校诂》分文字、训诂、章句三部分,对《离骚》逐字作了详细的考证,追本溯源,理出了某些字的发展脉络,设立辞目七百三十余条。此次修订改换了底本,对原条目做了大量的删改增补,具体到每条引文,基本上是重新撰写,增补了在新材料、新发现条件下的新成果。是全新的古籍整理成果。

目录:

离骚题解     一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九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二六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三六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四三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四八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五三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六五

……

论屈原之死  七三九

引用书目  七六四

词目索引  七九七

初版评文  八二〇

图片

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

图片

作者:苏秉琦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价:89元

ISBN:9787108073136

内容简介:

在大量扎实的考古实践工作基础上,苏秉琦先生提出区系类型学说,认为中原地区只是独立发生发展但又互相影响的六大区系之一,从而对历史考古学界根深蒂固的古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并将新石器时期的中国文明状态传神地描述为“满天星斗”。

书中精选136篇苏秉琦先生论著,带领读者探寻“满天星斗”的远古中国。

谨以此书纪念苏秉琦先生逝世25周年。

目录:

写在《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前面的话

《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选编代序

第一章 问题与综述:中国文明的初始秘密

百万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文化

重建中国古史的远古时代

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

文化与文明

第二章 满天星斗格局

象征中华的辽宁重大文化史迹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

关于辽河文明

关于渤海-环日本海的考古

仰韶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起源问题

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

仰韶文化同历史传说的关系

谈“晋文化”考古

关于陶寺发掘报告编写及有关问题

楚文化探索中提出的问题

关于“几何形印纹陶”

第三章 试论传说材料的整理与传说时代的研究

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

瓦鬲的研究

图片

信息来源:当当网

微刊小编:彤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