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与戈尔巴乔夫

 苏三客厅 2022-08-31 发布于北京

最近有一则清朝闭关锁国的研究引起很大轰动。但是没有今天戈尔巴乔夫的轰动大。


戈尔巴乔夫今天去世了。估计他没有想到他的去世能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引起这么广泛的关注。

这两件事之所以在中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都是因为对于中国现实的关切。

回想一下,自清末至今,全中国人都是“政治挂帅”的。任何一个知识分子假如不关心政治都可能被戴上“精致利己主义”的帽子。但假如你关心了,恐怕被骂得更厉害。人是一种“宗教”动物,信仰占据着人类的精神核心地位,而偏偏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不同信仰。

清朝“闭关锁国”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理论问题,许多人想多了。假如你是严肃的学者,最好去看看原文,不要如红卫兵一样想当然地发大字报。

我承认讨论这样一个话题非常敏感,两头不讨好。干嘛要讨好?

文明学由于更多关注大趋势,所以在书中本人认为,自宋以降人类文明整体开始向沿海转移,自“发现新大陆”以来引发的工业革命更使东亚远离人类文明核心——这是明清坠入深渊的根本原因,文明假如不是自己突变就需要传播。所以,清末是否闭关锁国一点也不重要。

锁不锁清朝的命运都是崩溃,所谓宿命是也。所以,这个讨论没有多大意义。假如不闭关锁国呢,可以获得印度那样的殖民地位。

为什么不是日本的地位?假如你能解释青海为何不是上海,你就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了。我认为《发现文明》基本解释清楚了,问题非常不简单。

假如说清朝的问题还是可以讨论的,那么苏联解体问题几乎不能讨论,因为这不仅关联意识形态,而且牵涉到利益立场,比如你是华侨,你习惯于站西方立场,而他习惯于中国立场,就没法谈了。好在文明学也是号称极力要跳出三界看世界的,那么文明学是怎么看的呢?

《发现文明》中专门有一节讨论苏联及其解体。文明学是反对一百多年来流行的制度决定论或政治挂帅,文明学不仅讲文明的大趋势,讲地缘地理气候,就政治不讲具体制度,而讲适配论。那么具体到苏联解体,本人认为苏联的发展完成了其历史任务,所以最终走下历史舞台。存在即合理,所以顺其自然,不悲不喜。


一战前沙皇俄国败于东部的小日本,一战中间战败于西方,这个刚刚解除了农奴制的落后农业国家,自1917年开始利用集体主义苏维埃,实际上就是现代铁血斯巴达,不仅打败了邪恶的纳粹德国,而且在斯大林期间奇迹般地高速完成了工业化,并且在之后的赫鲁晓夫时代使苏联成为全球第二大霸权国家,并且第一个宇航员上天。这份过硬的答卷就是今天俄罗斯老人们怀念苏联时代的原因所在。

苏联发展近70年后,这种铁血斯巴达制度与东欧人的精神面貌已经严重不符。根据文明学的适配原则,现代社会的民主、自由都是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一旦物质条件达到一定阈值,社会必须发生变革,否则就会发生崩溃。为何最初的呐喊出自现代化条件更高的东欧而非落后的中亚,就是一种体现。这种内部的需求与西方外部的共同作用,使苏联最终解体,可以说70年前苏维埃的那种需求环境不再,是主要因素。所以,戈尔巴乔夫与中国的清末一样,宿命所在。清朝无论是否锁国都要灭亡,苏联是否有戈尔巴乔夫都要终结。

但苏联由于疆域辽阔,这一帝国的解体引起的反应却是非常不同的。东部诸国因为经济条件好,顺利进入西方国家行列(但被误解为民主高尚论),但南部经济不发达国家却战事不断,有的甚至进入比原先苏联时期还严重的独裁腐败。

苏联时期的现代化水平与生活水平都远高中国。但苏联崩溃之后,自由派叶利钦领导期间俄罗斯人均GDP在最差时只有苏联最好时期的大约三分之一,大批俄罗斯妇女只能以卖YIN为业,隔壁的乌克兰妇女则成为西方国家代孕子宫。就整体生活指数HDI由于苏联解体导致的倒退中俄两国在全球的排名在短短的几十年内缩短了56个名次。中国大部分省份甚至高于原苏联的乌克兰,乌克兰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俄罗斯的GDP总值仅相当于今天中国的一个沿海省,比如山东。

这种经济与生活水准上的严重倒退,引起中国人的极大焦虑。这种社会制度的改变也引起学者的关切。中国的未来怎么办? 

总的来看,从文明学的角度,无论你持何种观点立场,都挡不住文明发展的脚步。所以,适配即合理。人民选择什么,它就在你眼前,不悲不喜。作为一个观察者,解释才是我的工作。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没有永恒的国家与制度。中国在过去150年里都在变化,甚至是巨变,这是因为宏观文明地缘变化导致的结果(详见拙著后半部“亚洲崛起”的论述)。中国周边的国家也都在变,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让所有人欣慰的是,总体在变好,而不是变坏。所以,你焦虑什么呢?相信明天!

(在线匆匆议论,来不及多言,更多观点可以围绕文明学的“同时不同代”来思考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未来。告诉我答案,我给你批改作业)

《发现文明》15集(即80小集)视频合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