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贾家三子弟看成功之路

 栖鸿看红楼 2022-08-31 发布于山西

贾家是大族,直系旁系,人口众多。风光有钱的,主要是宁荣二府、敬赦政三支。其余全可算作旁系。“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旁系,纵不富足,也有义学可以就读,“闲着无事的、无进益”的,过年时还可以从长房长支的贾珍那里领年货。被舅舅称为“很不知好歹”“没个计算儿”的贾芸,父亲早亡,没有进项,家里也还有小丫头使唤。

但人往高处走,不是吃饱了饭就满足的。大部分人都不满足于现状,有更高的追求。但奋斗的方法多种多样,成功不是人人能有的。

贾府旁支的年轻人,书中用墨较多的有三个。通过他们的比较,可以给我们的奋斗提供一些借鉴。

说贾蔷是旁支,可能不太准确,因为书中写明他是“宁府中之正派玄孙”。他不是敬赦政的亲子亲孙,父母早亡,属于比较穷的家庭。他的发迹是受到贾珍贾蓉的照顾。关于贾蔷和珍蓉父子的关系,书中写得比较隐晦:“宁府中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词。贾珍想亦闻得此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

这段描写,似真似假,若隐若露,惹人遐想:什么样的谣言竟让贾珍“避些嫌疑”?舍得“分与房舍”,原来是怎样的亲密关系?关系亲密到“分与房舍”的地步,那“小人诟谇谣诼之词”仅仅是谣言吗?

有分析者认为,贾蔷是贾珍的私生子,焦大所说“养小叔子”即指贾珍和贾蔷之母;有人则认为同样是“养小叔子”,指的是秦可卿和贾蔷;张爱玲则根据后文“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分析指出,贾珍父子同以贾蔷为娈童。我认为这种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是推测,没有严格证据。但有一点似乎无疑,贾蔷与贾珍父子的关系中,有色情的成份。

有这样一层关系,贾珍对贾蔷的关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贾蔷和王熙凤关系很好。贾瑞调戏王熙凤,凤姐就是派贾蓉贾蔷去对付,既杜绝了觊觎又敲诈到银子。在闹书房时,贾蔷要保护贾蓉的妻弟秦钟,却不肯自己出面以免得罪薛蟠,于是挑唆宝玉的小厮茗烟,还故意请假早退,造成不在现场的事实。从这些来看,贾蔷很聪明,善于协调、利用错综复杂的关系,不动声色地替自己渔利。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场时只有十六岁的贾蔷,以其聪明才干、人脉潜力,假以时日,不难有所成就。但是,贾蔷在成长的漫长过程中,做了些什么呢?

元妃省亲,建造大观园的大工程,诸多闲散弟子都想来分一杯羮。相比于别人的费力钻营,贾蔷却是顺水推舟、不费吹灰之力,由贾珍委派了“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的工作。这本来不是一项简单工作,连贾琏也说“里头大有藏掖的”,但有贾蓉暗助,有赖大代为筹谋,倒也顺利完成。接下来贾蔷顺理成章,管理戏子。

其实贾家“旧有曾演学过歌唱的女人们”可以带领管理,贾蔷不过“总理其日用出入银钱等事,以及诸凡大小所需之物料帐目”,但整个戏班子还是由他总负责。元春省亲,女戏子中唯有龄官最出采,受到元春点名表扬,并要她再演两出。

这里元春没有指定戏目,“不拘那两出”。接下来闲闲几句,意味深长:

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

这里已经暗示了龄官与贾蔷不同寻常的关系,可能还不到后文“画蔷”时的深情,至少也是才艺出众博得贾蔷另眼相看。

但是,作为管理者的贾蔷,指定的戏目却不是龄官本角之戏。于公于私,贾蔷都不会有看龄官出丑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她展示最好的才艺。怀着好意,却指定了并非本角的戏目,贾蔷的专业素养,明显不及他的圆滑取巧。

在这阶段,蔷龄二人还是上下级关系。龄官“执意不肯”,贾蔷“扭他不过”,及折射出其管理能力,驭下无方。到后文处,戏班子解散,女戏子们入园服侍,马上有藕官烧纸、蕊官斗口,以及芳官的一连串风波。个性解放是另一个话题,至少反映贾蔷在管理十二戏子的几年里,存在明显的管理不力的问题。

龄官才艺出众,相貌美丽而“大有黛玉之态”,性格也相近。她的爱情,使贾蔷的形象也得以升华。但既使如此,面对龄官深刻、纯粹的挚爱,贾蔷仍显得世俗、庸凡。

戏班子解散之后,众戏子有的被赎,有的“分散在园中使唤”。龄官不在留下的八个之列,也许被父母赎回,或者辗转嫁给了贾蔷。但从她前文两次吐血来看,她很可能跟莳官一样早早的死去了。

而戏班子解散,贾蔷失业。甚至在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热闹中,他已经缺席,直至八十回终,再没有出现。他已经从贾珍的扶持之下,一步步淡出了贾府的权力圈子。

相比于贾蔷,贾芹戏份更少。他也是在修建大观园的工程中走舞台的,只是来得晚,要到省亲之后,才通过母亲走王熙凤的门路,分管了家庙铁槛寺中小和尚小道士。

贾芹第一次支领了三个月的供给,便“随手拈一块撂与掌平的人,叫他们吃茶罢”,用公款给回扣。因为贾琏王熙凤管家,“掌平的人”是他们夫妻的下属,此举又是间接向他们夫妻行贿。贾芹的讨好没有白费,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时,他还作为“凤姐手下办事的”而出席。

但就在同一回里,族长贾珍给没有收入的闲居子弟们发放年货,贾芹不请自来,受到贾珍的斥骂。贾珍不仅责备他贪婪,有收入还来领物,更指出他“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这不仅是作风问题。因为是在家庙里,又是预备伺候皇妃省亲的和尚道士,他的行为就是亵渎皇家,是犯罪了。

贾蔷和贾芹,一个淡出人们的视线,远离了权力中心;一个贪污腐化,利用职务之便大行犯罪活动。而在贾府中,有另一个草头辈的年轻人,出身和他们差不多。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年轻人又是如何开创事业的。

贾芸父亲早死,还有一个不成器的舅舅卜世仁。卜世仁,谐音“不是人”,对待外甥的求助,他不仅不帮忙,还说尽便宜话,最后和妻子一唱一和、装腔作势,连一顿饭也不肯打发外甥吃。

贾芸的求职之路,比贾蔷和贾芹更多了些波折。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贾蔷是受到族长贾珍的照顾,贾芹则是靠母亲周氏巴结王熙凤。而贾芸走了不少弯路。他开始是求助于贾琏,贾琏也答应关照他,但在王熙凤的专权之下,没有获得成功。他偶然碰到贾宝玉,就顺着贾宝玉的玩笑,认比自己小四五岁的叔叔为父亲。后来贾芸几次来找宝玉,甚至有一次都到了怡红园跟宝玉聊了半天。但是贾宝玉虽然受宠,并没有实权。他们见面,只说了些“没要紧的散话”,什么谁家戏子好,谁家花园好,谁家丫头标致,谁家酒席丰盛,谁家有奇货,谁家有异物。这些话题,都不是贾芸关心的,和他当务之急没有半点关系。

贾芸终于找对了门路,是他发现实权掌握在王熙凤手里。但是王熙凤眼里根本没有贾芸这样的穷亲戚,遇到贾芸向她请安,她连正眼也不看。对于王熙凤,贾芸采取感情投资和物质贿赂,双管其下。一边恭维王熙凤能干,一边把借钱买来的香料送给王熙凤。

向王熙凤行贿的可不止贾芸一个。但是贾芸话说得好听,送礼又是王熙凤正等着用的东西,马上得到青睐,第二天就得到了种花种树的工作。

这是贾芸成功的第一步,虽然经过曲折波折,但终于找对了突破口。辛弃疾有句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的生活里,想得到什么,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要走很多弯路,甚至走很多错路。如果没有坚持,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回到《红楼梦》,贾芸找到了工作,这是他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但就在这一步以前,还有几处细节,值得我们玩味。

贾芸向舅舅卜世仁借钱不成,反而受了奚落,一肚子是气。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炕上拈线,在做针线。母亲已经吃过饭,还给贾芸留了饭。从这里可以看出,贾芸的母亲是个比较本分、节俭的妇女。看来她没有贾芹母亲周氏替儿子谋前程的本事。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回家抱怨父母没有本事,甚至“啃老”。可是贾芸呢,面对母亲,他想到的是,舅舅的冷酷势利会引起母亲生气,所以干脆不说去舅舅家的事。就是在自己受到挫折的时候,他还能照顾母亲的情绪,所以在这里有一句旁批“孝子可敬”,这是对贾芸人品的肯定。

贾芸的人品,不仅表现在孝敬母亲这一个方面。就是向醉金刚倪二借钱这一段描写,也可以看出贾芸的很多美德。首先是走路两个人相撞,倪二抡拳就想打。贾芸呢,叫“老二住手!是我冲撞了你。”本来两个人相撞,也说不清谁对谁错,但是在这样的小问题上,贾芸是可以让步的。这就换来倪二跟他一番谈话。

倪二了解了贾芸的困境之后,是主动提出借钱给他的。这时候贾芸正在缺钱,遇到有人主动借钱,是不是喜出望外、马上答应下来呢?不,贾芸“心下自思”,经过一番考虑:醉金刚虽然是泼皮无赖,但因人而施,有义侠之名。这是一方面,考虑到倪二的为人,如果是下三滥不可靠的人,即使有钱,贾芸也不肯借他的。这是原则性问题,跟谁撞谁、谁认错道歉不一样,原则性问题是不能让步的。

另外贾芸还想到,倪二本身是放高利贷的,如果“一时醉中慷慨”,过后又“加倍的要起来”,该怎么办?考虑的结果是什么:“不妨,等那件事成了,也可加倍还他。”借钱是为了行贿,行贿是为了求职,而行贿之后求职是有相当把握的。也就是说,贾芸这里借钱,是考虑到自己的还款能力的。虽然倪二说得好听,说是不要利钱,但贾芸还是把加倍的重利考虑在里面,自己确实有还款能力的情况下,才借了这笔钱。想想我们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信用卡,学生还有校园贷,但是借了钱还不上的比比皆是,甚至有因此出丑送命的。做事的分寸,我们得向贾芸学习。

接下来又有个小细节。倪二把钱交给贾芸,随口托他给家里带个信,说自己不回家睡觉了。贾芸“收了银子,来至家门,先到隔壁将倪二的信捎了与他娘子知道,方回家来。”答应别人的事情,哪怕是件小事,他也言出必行。这种严谨精细的态度带到工作中,必然会有好的效果。

贾蔷负责管理戏子,忙着跟龄官谈恋爱,却连龄官本角之戏是什么也弄不清;贾芹负责二十四个和尚道士的供给,忙着聚赌、“养老婆汉子”。贾芸呢,在买办花草的过程中,他认识了许多花匠,以及许多“名园”,于是给贾宝玉送了两盆白海棠。

送白海棠这一段,看起来无关紧要,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海棠诗社。但细细品味,里面涉及的信息其实很不少。首先,贾芸的信,和探春的信都是在三十七回中出现的,一高雅,一俚俗,相映成趣。这样的安排,对贾芸当然是一种讽刺。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种务实的态度:你们吟风弄月、诗酒风流,那是你们的事;我作为一个俗人,一个忙着谋求衣食的穷人,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虽然是一个俗人,贾芸很能了解别人的欣赏趣味。他送给王熙凤的是香料,因为端午节送礼正好用得着,送给宝玉的是两盆白海棠,因为宝玉这个“无事忙”就喜欢赏花弄草的。同时,宝玉是大观园里各位奶奶小姐们和外界接触的主要渠道之一,送给宝玉的两盆白海棠,也是辗转向这些奶奶小姐们献殷勤。果然,李纨“心如槁木死灰”,可就是她“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大俗人贾芸送的两盆花,却成了诗社第一次写诗的题目,就连诗社的名字也是因此而得名。这就不能不说贾芸眼光敏锐,懂得把东西送给最欣赏它的人,能让一件东西发挥最大的效用。

贾芸这封信,自称“不肖男”,称呼宝玉为“父亲大人”。在几个月前,贾芸和宝玉在路上偶遇,当时宝玉甚至不认得贾芸是谁。在开玩笑的时候,贾芸借势说了一句“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道,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这话说得很可笑,很势利,但也很伤心。贾芸自父亲去世之后,无依无靠。认宝玉为父,其实是想借助宝玉的地位,是有所图谋的。

但是宝玉这个不知稼穑艰难的公子哥儿,他对贾芸的许诺是“和你说天话儿,我带你园子里玩耍去”。他没有想过贾芸是想求职,只凭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把好玩的东西和贾芸分享:我们家大观园好,你没机会进来,我带你去玩。

贾芸通过王熙凤得到种花草的工程,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熟悉了大观园。宝玉带他园子里玩耍的承诺,对他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了。如果换了别人,你不能给我好处,我何必还惦记你呢?但是贾芸不是这样,他送给宝玉白海棠,是报答从前许诺的好处,也是放长线吊大鱼,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呢。作为从下层往上爬的奋斗者,贾芸不放弃任何机会。

送白海棠之后,贾芸基本就不出场了。但这个人并没有像贾蔷那样消失,在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候,他还在场;晴雯生病,宝玉比女孩子们比作“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也就是说,虽然小说对贾芸不再有大篇幅的描写,但他不仅没有远离贾家的权力中心和管理层,而且也成为贾宝玉心中经常想起念起的人物。

在高鹗的续书中,贾芸参预了拐卖巧姐的行动。这一点明显是高鹗的败笔,在几百年来,已经受到无数批评。曹雪芹写作的时候,有个朋友一直陪伴他,并且在作品旁边留下许多批语,是我们研究《红楼梦》最可靠的依据。其中有一条批语是写贾芸的:“孝子可敬。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这句话是对贾芸人品和能力的双重肯定。贾芸虽然势利,虽然俚俗,虽然缺乏文化修养,但他孝敬母亲,对朋友义气,精细周密敬业。他的事业才可能继续发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