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小栈179成语专题

 栖鸿看红楼 2022-08-31 发布于山西

         人们常用“胸有成竹”来形容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者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这个成语形成于哪个朝代?

A.春秋

B.战国

C.盛唐

D.北宋

答案:D

        北宋画家文同,为画好竹子,不避暑热,不分春秋,坚持观察,终成大家。晁补之说他:“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苏轼则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把画竹引申为普遍道理:“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意思是:既然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不能做到的原因,是由于想法和动作内外不一,心与手不能协调一致,没有学习的过错啊。所以凡是心里明白而操作不熟练的,平常自己以为明白,可事到临头就忽然忘记了,难道只有画竹是这样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