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叔”那些事儿

 栖鸿看红楼 2022-08-31 发布于山西

在《三国志》中,蜀汉所占篇幅是最少的;从国力来衡量,蜀汉是三国中最弱的;从存在时间来看,蜀汉存在的时间是最短的。但是数百年来,大部分读者、听众(《三国演义》或相关故事在很长时间里,更多是靠口耳相传,而不是案头阅读)心目中,刘备才是“正统”,以至于敌对的曹操,在戏剧中一向以“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

究其原因,当然与《三国演义》成书时代有关。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罗贯中。而罗贯中的生平、籍贯,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而他写作《三国演义》,受到了当时政治格局和人心向背的影响。在元末残暴统计之下,百姓痛恨异族、渴望汉族正统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魏蜀吴三国在百姓心目中的善恶地位,又进而通过评书、戏剧等形式,影响到文学创作。

尽管如此,刘备建立的蜀汉,仍于数百年的汉朝相去甚远。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皇叔”的血统问题。

众所周知,汉朝分西汉、东汉,再加上二世而亡的蜀汉,一共三部分。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蜀汉的建立者是刘备。刘秀和刘备都是刘邦的子孙,但与一脉相承的皇族血统已经相隔很远了。

先说西汉,刘邦之后,刘盈继位,无子而卒,吕后专权多年。到吕后死后,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恒忐忑不安地回到长安,登上皇位,开创了文景之治,接下来的武帝刘彻把西汉带上鼎盛,也让西汉按照水满则溢的客观规律,走上由盛转衰的下坡路。

刘彻有很多异母兄弟,一个名叫刘胜,封为中山王,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另一个名叫刘发,封为长沙王,谥号定,史称长沙定王。好,我们先放下这两个人,再回到刘彻身上。晚年的巫蛊之祸,使刘彻失去培养多年的继承人,不得已把皇位传给虽然聪明过人、但年纪细小的刘弗陵。弗陵无子早逝,经过短暂的动荡,皇位传到刘询的手中。刘询是个好皇帝,也是正统的皇嗣,只是辈份有点远,他已经是刘彻的曾孙了。

刘询之后,传子元帝,元帝传子成帝,成帝传侄哀帝,之后的平帝、孺子婴,都是宣帝后裔。换言之,从汉武帝刘彻开始,西汉的皇帝们,与中山靖王、长沙定王已经在血缘上越走越远了。

和明朝的皇族一律封王不同,汉朝的亲王列侯逐渐递降,传到几代之后,就会成为平民。长汉定王传到第四代孙刘钦,只是一个县令。到刘钦的儿子刘秀,就只是一介平民了。在反抗王莽新朝的起义军中,像刘秀这样的远支皇族宗室,并不在少数。其兄刘,还有建元更始的刘玄,都是宗室出身。他们和平民相比,有一定的号召力,但夺取政权,凭借的还是实力。刘秀最终胜出。时公元25年。距离汉武帝登基的公元前140年,已经过去了165年。也就是说,东汉的皇帝,与西汉的皇帝,“一百六十五年前是一家”。

作为中山靖王十七代玄孙的刘备,与东汉的皇室根本没有血缘上的交集。如果一定要追溯,从武帝继位的公元前140年算起,到献帝登基的公元190年,时间过去了二十九年。从汉景帝的两个儿子长沙定王、中山靖王算起,到刘备已经是十八代玄孙,献帝刘协则是十九代玄孙。十八(十九)代祖先曾是兄弟。

像刘备这样的宗亲,在《三国演义》中并非绝无仅有。比如益州刘璋。而且他也并非没有实力,在刘备四处奔走无立锥之地的时候,他已经是一方诸侯,占据了益州。

事实有时很荒谬。按中国传统的算法,“五服”之后,就不算亲戚了。献帝刘协偏要拉住刘备称为“皇叔”,仅仅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作为东汉最后一个皇帝的汉献帝刘协,一生坎坷,多灾多难。母亲王美人怀孕就被灌了堕胎药,生子后即被毒死。其父灵帝明知道凶手是何皇后,也没有处分,反而把皇位传给了何皇后的儿子刘辩。小刘协在祖母董太后(后来成了董太皇太后)身边,眼见着宫廷政变,兄弟俩名为皇帝、亲王,却像东西一样被抢来抢去,直到董卓废少帝刘辩,把年仅九岁的小刘协扶上皇位。

做了皇帝也还是任人排布的傀儡。从董卓到王允到曹操,妻子儿子被杀而不能救,只能流着眼泪说“我也不知道哪天被杀”,之后又被迫娶仇人之女为皇后。

献帝刘协本人很聪明,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了解,也不甘心受人胁制。但手中无权,一腔壮志、满腹豪情,无所归依。朝中大臣,尽是曹操心腹,献帝想争取人心也无从下手。在此情况下,刘备出现在他的眼前。

刘备投曹操入许都,其实是兵败之后的无奈之举。但他有比较高的声望,是献帝能接触到的唯一可能反对曹操的军阀。献帝对他的期望可想而知,“皇叔”之称,出于献帝之口,其实反映了这个百般无奈的小皇帝那一点点微茫的渴望。至于刘璋,虽有实力,但远水不解近渴。

献帝对刘备的渴望,和刘备自己的人生定位,是有很大差距的。刘备虽然常常以“汉室宗亲”自居,其实目标决不是做一个力挽狂澜的忠臣,而是要开创自己的千秋基业。但对“皇叔”之称也很高兴。有了这个称呼,他就可以在政治上与曹操分庭抗礼,以汉室正统自居,指责曹操“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但这一切,都需要实力的支撑。所以在许都的时候,刘备对曹操一直很客气。就是在脱离了曹操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刘备也没有反对曹操,他要到投奔荆州刘表,有了自己的实力和军队之后,才旗帜鲜明地提出“吾乃汉室宗亲,奉天子密诏”来讨伐“国贼”曹操。

屡次讨伐,刘备一直没有称帝,虽然已经巩固了蜀地,成为实际上的一方诸侯。但是从政治上讲,刘协的存在,才是汉室正统。只要刘协在位一天,刘备只能是远离朝廷、心怀忠诚的大臣。所以刘备迟迟不肯称帝,直到曹丕篡汉自立,才借“传言汉帝已遇害”之机,遥祭,上尊谥,忧虑生病,然后称帝。

从政治上讲,蜀汉的存在,是东汉的延续;刘备称帝,是为了“灭魏兴刘”。如果放着曹魏不去讨伐,蜀汉政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一个政权而言,建立之初,首先是安定,其次是发展。但正如刘备在祭文中说的:“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他提出政治目标,就是像光武帝刘秀那么扫除奸雄,恢复汉室。

对于政治家而言,政治目标也许只是一个口号。刘备虽然一向以忠义自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可以感情用事。建国之初,他并没有把伐魏作为战略重点,却轻易破坏了与孙吴的联盟,兴兵伐吴。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无非是因为他已占有蜀地,兵马强壮,并且有一批死心塌地的良臣名将。

但在刘备死后,年轻的刘禅继位,关张已逝,“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蜀汉已经没有了刘备当初的号召力。这个时候,“灭魏兴刘”又重新成为蜀汉的政治资本。要靠这个口号,才能延揽人才,才能生存和发展。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诸葛亮要六出祁山。国力不如人,军力不如人,有“难于上青天”的天险而不守,偏偏要劳军远征,六出祁山。

就军事而言,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是错误的。但从政治上来说,蜀汉政权不能放弃这一战略主旨。刘备在世,是这样;刘备过世,失去了老一代领袖的号召力,年轻的刘禅更不得不如此。“皇叔”,既是蜀汉兴起的政治资本,也制约了蜀汉以后的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