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说红楼13王熙凤出身于四大家族,为什么不识字?

 栖鸿看红楼 2022-08-31 发布于山西

王熙凤开始不识字,到后来看帐薄多了,略识了几个字,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已经能看懂潘又安写给司棋的情书了。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开始她为什么不识字?我的回答是:王家姑娘,本来就不识字!

“四大家族”的说法,作品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出现的是“护官符”,而且门子点明“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位列于此的,仅仅是一省的“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也就是说,“四大家族”仅仅是一个小地域范围内的显贵,绝不是权倾天下的大豪门。

在四大家族之中,贾家较有文化品味,连嫁女儿选的也是侯门之后、探花郎林如海,既择门第,又看才学。但贾家的文化品味还不及史家。贾母就不用说了,史湘云虽然已经穷了,又在叔叔婶婶手里过活,受到冷落,但见到贾母给宝琴的金辉煌的斗篷,还是一眼看出“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贾家的大观园是新盖的,史家却在贾母小时候就有“枕霞阁”等名胜。根基之厚,显然更胜于贾家。

薛家虽也位列四大家族,但富商的出身,奠定了文化气息和品味。薛父把宝钗当成男孩子教养,宝琴也游历天下,她们的文化中有掩饰不住的现实性、利益性。不是说唯利是图,而是一遇到谋利的问题,宝钗就非常熟悉。探春理家时,宝钗在见识上更为广博全面,是为明证。

而王家,除了有显官之外,实在找不出文化底蕴。书中没写王夫人识不识字,但“两宴大观园”行酒令,连刘姥姥都念得出几句押韵的俗语,只有王夫人“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同为王家女的薛姨妈,则说出了“梅花朵朵风前舞”“十月梅花岭上香”“织女牛郎会七夕”“世人不及神仙乐”几句,勉强交差。

由此看来,王家虽是四大家族,一时显贵,可是并不重视女儿的文化教育。以至于长一辈的王夫人、薛姨妈,晚一辈的王熙凤,都没有什么文化。而薛姨妈念出的那几句酒令,多半是结婚以后受丈夫熏陶,才积累的文化修养吧。

    附记:这篇文章,是我发在“悟空问答”上的。欢迎大家到“悟空问答”去关注我“老却英雄似等闲199”,和我共同探讨红楼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