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的规矩,母亲疼爱儿子,应该从生下、甚至怀孕起。但是王夫人疼爱宝玉,却似乎有点不寻常。 首先是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宝玉抓周抓了“脂粉钗环”,贾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没有提到其母王夫人的态度。 这倒也不奇怪,有贾政在,王夫人不出头,况且母亲对儿子支配力量大,妻子对丈夫牵制能力小。但是反过来,王夫人会不会因贾政的态度,而影响自己对儿子的态度? 黛玉进贾府,王夫人叮嘱她别睬宝玉,称之为“孽要祸胎”“混世魔王”“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疯疯傻傻”,极力贬底宝玉。虽然这样说,是为了隔离黛玉,但说儿子“疯疯傻傻”还可以,哪有说自己儿子是“孽要祸胎”“混世魔王”“有天没日”的?这不是跟贾政狂怒之下“弑君杀父”异曲同工了吗? 再说宝玉挨打,王夫人痛哭,竟然说:“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居然希望用一个儿子的生命,换取另一个的,这偏心也太严重了吧? 这是气极之语,但气极了说的话,往往更反映真实情况。比如:如果贾珠在世,不会惹贾政生气;王夫人在贾珠身上操了很多的心;王夫人现在对宝玉的爱,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是她的唯一依靠。 再联想宝玉是在贾母身边长大的,元春朝夕教导他读书识字,应该也是在贾珠身边上长。而王夫人对袭人说起:“先你珠大爷在,我是怎样管他?”贾珠应该是在王夫人身边长大的。换言之,王夫人亲自抚育了长子,女儿和次子都是跟着祖母。 不亲自抚育,并不代表不疼爱;如果是被迫隔绝,反而会因为补偿心理而加倍疼爱疼爱。但贾母的慈祥与睿智,从来没有违背意愿而强夺其子的先例:迎春、惜春是由于父兄的荒淫,探春是由于生母的粗鄙,黛玉是由于母亲去世父亲不再续弦,湘云则是父母双亡。是否可以想象,元春和宝玉,也是由于生母王夫人的忽略,才被祖母抚养的? 王夫人不会厌弃自己的儿女。但对比于贾珠“十四岁进学”的出色,宝玉显然相形见绌,而女儿元春更比不上长兄重要。 贾母曾对邢夫人说:“你兄弟媳妇本来老实,又生的多病多痛,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笆儿弄扫帚。”王熙凤的出色是人所共睹的,“天天丢下笆儿弄扫帚”还是指王夫人。可见其能力不够出色。 一个能力有限、爱心也有限的母亲,面对接连而来的三个儿女,恐怕会有些力不从心。王夫人在贾珠在世之时,把绝大部分的爱心和精力放在长子身上,对宝玉难免有些冷落。贾珠的夭折,给了宝玉一个机会,使他成为王夫人唯一的依靠,也为他赢得了王夫人更多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