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宝玉为什么有这样的把握?

 栖鸿看红楼 2022-08-31 发布于山西

贾府之中,等级森严,泯灭天性。连最受宠的贾宝玉,也从来没有叫过一声“爹”“娘”,满嘴“老爷”“太太”。哪怕是跟心爱的黛玉表白,也是:“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倒是跟邢夫人,还当面叫过一句:“大娘方才说有话说,不知是什么话?”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鸳鸯抗婚,贾母向王夫人发火,经探春分辩后责怪宝玉不提醒,宝玉解释:“我偏着娘,说大爷大娘不成?通共一个不是,我娘在这里不认,却推谁去?”这是受宠溺之极的少爷无原则的话,母亲和伯父伯母,难道没有亲疏之别、对错之辨?因为母亲在这里,就应该母亲认错?但无论如何,这是宝玉仅有一次,称王夫人为“娘”,还是对第三人的转述。

叫贾政为“爹”,更是绝对没有,不仅当面,连背后也没有。唯一一次比较接受,也是撒娇的场合。王夫人记不清“天王补心丸”的名字,说有个“金刚”,被略通医理药理的宝玉嘲笑“若有了金刚丸,就有了菩萨散了”。

宝钗擅长体察人心意,猜到王夫人的愿意,是要说“天王补心丸”。宝玉又取笑母亲:“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王夫人宠爱地责怪:“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一向畏父如虎的宝玉,这一次却底气十足:“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

据贾母说,宝玉“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不像个避猫鼠儿?”贾政管教儿子,也的确严厉。比如有一次遇到贾环在院子里乱跑,本来十来岁的男孩子,跑跑跳跳是常态。但贾政一见之下,就“喝命小厮:'快打,快打!’”对贾环如此,对向来不喜的宝玉,也不会慈善太多。

那么,为什么宝玉能够认定:“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

一方面,在与王夫人撒娇的场合,即使说几句过分的话,也不会有人献殷勤报告贾政。而王夫人处处维护宝玉,更不会去报告。贾政无从知道,自然不会“捶”他。

但如果为此,宝玉应该说:“我老子不会知道,当然也不会捶我”,而不是“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在宝玉的自信中,关键在于“不为这个”。

“这个”是什么?是嘲笑母亲“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也就是取笑王夫人信佛过甚,失去冷静严格的判断能力。

在贾府之中,王夫人是最信佛的。贾母虽然溺爱宝玉,听马道婆说供奉菩萨用香油点海灯,也会“点头思忖”,权衡利弊;赵姨娘虽然请马道婆上供,又送“白花花的一堆银子”,不过是为了借魔法镇魇敌人;黛玉偶然说一句“阿弥陀佛”,与其说是信佛,不如说是抒情感叹;宝玉自己,更是常常“毁僧谤道”,以至于袭人约法三章,专门提到这一点。

而王夫人,不仅定期吃斋,而且最相信尼姑道婆的话。赵姨娘与马道婆密谋完毕,就有王夫人的丫鬟来请,可见马道婆与王夫人来往之密。而芳官等人被逐之后,寻死觅活,要求出家,王夫人本来不同意,却听了智通、圆信两个尼姑的话,马上同意,并且还赏了财物。

两个尼姑劝说王夫人,理由是“佛法平等”。实际心里打的主意,却是“巴不得又拐两个女孩子去作活使唤”。王夫人根本看不到这一层,平白给尼姑送去两个奴才。

马道婆向贾母骗灯油,是骗钱,以贾府的富贵与奢侈,贾母尚且要沉吟考虑;马道婆向王夫人行骗,骗的是三个活生生的人,王夫人却马上上了当。仅此一事,就可以看出王夫人信佛的慈悲之下,隐藏的是多少糊涂昏聩了。


张爱玲的小说《雷峰塔》中写过:“信佛的多半都是老太太和愚民。”虽然这话有些绝对,但如果没有坚定清醒的信仰,普通人的信佛,多半是出于愚蠢和空虚,借佛来寄托心灵。贾政也并不是一个清醒敏锐的人。但是至少跟王夫人比起来,二人是有高下之分的。他显然是不信佛的,并且对王夫人的迷信有下意识的反感,至少是鄙视。

虽然反感鄙视,贾政也并不干涉。不是宠爱,而是冷淡。作为贾府二老爷的原配正室,王夫人花费不大的信佛供佛,可以算在正常娱乐之中,不算过分。贾政既然在感情上不能给妻子更多,怎么还能阻止妻子的这些娱乐?况且你信佛是你傻,我犯得着劝你吗?吵架也需要力气的。贾政对夫人的感情,已经淡泊到不值得吵架的程度了。

不干涉,也仅仅是不干涉,不劝阻但也不纵容。可是并不会影响贾政内心对此的反感和鄙视。宝玉一定是深知父亲对母亲信佛的反感和鄙视,才放心大胆地说“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

一句笑话,却折射出贾政夫妻之间的多少冷淡:我不喜欢,但我懒得理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