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这3句话背后的言外之意,搞懂你会前途无量……

 曾仕强 2022-08-31 发布于北京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3466戳上方蓝字关注


一个人必须由自己承担所有言行的后果。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600字,深度阅读需8分钟,受益终生|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的沟通是非常奇怪和复杂的。

比如, 西方人沟通,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公开透明。

中国人不是,沟通的时候,我们是小心翼翼的,甚至常常要求对方“我告诉你,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因为我们心里会担心、会害怕:我告诉了你,你却出卖我,把我讲出来,让我以后怎么做人呢?

基于这个原因,中国人经常不说实话。全世界都搞不清楚,于是一直骂中国人欺骗,现在连中国人自己也在骂中国人。

其实,这才是标准中国人的做法,也是标准的中华文化,标准的中国式沟通,如果连这都看不懂,怎么看得懂中国人?

和中国人沟通,一定要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

今天,我们通过三句话,来体会一下中国人的沟通要领,学会有效沟通,你才能读懂人心,前途无量。

这三句话就是:

○我告诉你,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如果你一定要告诉别人,那就不要说是我说的;

○如果你不但告诉别人,而且说是我说的,那我一定否认我说过。

这三句话听起来怪怪的,却具有相当的道理。

1
用心判断,各自负责

先来看“我告诉你,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这句话,它至少包含三层意思。

首先,我告诉你是因为我们关系不同,如果换成别人,我不一定会说,就算说了也未必说得这么仔细。

所以,希望你也能尊重我,自己知道就好,用不着告诉其他的人。

只有彼此配合,下一次有什么事情,我才敢放心地告诉你。

其次,要不要告诉别人,其实是你的权利,由你自行决定。

我告诉你不要告诉别人,主要用意在提醒你,不可以随便告诉别人。

至于要不要告诉别人、告诉哪些人,由你自己决定,反正我说我的,你也不一定会听。

最后,我希望你不要告诉别人,当然含有必要时可以告诉别人的意思。

不过你要告诉什么人,必须审慎选择,不要选错对象,以免误了事情又引起纠纷。

这样,我们才能够了解,为什么中国人听话的态度,通常是“你说归你说,我听归我听,我不一定信你的道”。

我们相信“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却又不能禁止人家说出和我们不同道的话,因此采取各自负责的态度,你说你的,我听我的。

同道的部分,当然可以听;不同道的部分也不必制止你说,反正我不听就是了!

既然如此,我们的说话态度也逐渐调整为我说归我说,你要不要相信,或者相信到什么程度,那是你自己的事,必须由你自己判断,同时也自行负责。

所以,听话的人,最好多问一些问题,以便从双方的互动当中掌握正确的信息,而不是事后一味将责任推给说话的人,因为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我告诉你,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的真正意思,其实就是我说归我说,你必须自己用心判断,才能够相信。

可以因为是我说的,你就推卸责任,不用心自行判断

这种各人负起责任的用意,值得鼓励才对。

2
反求诸己,合理判断

至于“你若要告诉别人,就不要说是我说的”,既是一种尊重别人的嘱咐,也是撇清自己责任的方法。

其隐含的言外之意也有三个方面:

首先,你当然可以审慎地选择对象,然后告诉他我所说的事情就好像我选择你一样。

只要关系够,可以放心地告诉他,不必担心产生什么不良的后果。

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再保密,也会有一两位非说不可,否则将来有可能得罪他们。基于这样的考虑,当然不得不告诉他们。

之所以提醒你不要告诉别人,是指一般性的别人,并不能严格到包括特殊的人物在内。

其次,你所审慎选定的对象当中,可能有人是我的亲友。

我没有告诉他们,反而由你来转述,他们一定觉得很不愉快,甚至责怪我不够尊重他们,因而心生怨恨。

所以,你要告诉他们时,不要提起我的名字,也就是不要让他们对我产生不良的反应。

要不要告诉,我充分尊重你所做的决定。但在保密信息来源方面,请你充分尊重我。

最后,你所要告诉什么人、告诉到什么地步,既然由你自己决定,所说的内容当然也是你自己认为可以说的你才会说。

因此,你说的已经和我说的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不必提起我。

否则听的人把内容和我连在一起,不知道又会产生什么后果,万一节外生枝,我岂非自找麻烦?

平心而论,站在说话者的立场,固然是听者必须自行负责,遇到任何问题不要推到说者的身上。

但是,站在听话者的立场,却刚好相反,希望说话的人必须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起责任,不要把责任推给听话的人。

一般而言,说话凭良心,不应该乱说才是正常的,可惜很多人不是这样。

说话的人,如果随便一些,不要那么正经,或者声明一下,自己是随便说的,不一定要当真;听话的人,可能警觉性高些,就不致过分相信说话人。

偏偏他说话的样子,一本正经,丝毫不像开玩笑,而且说的内容又很有根据,好像真的一样,我们才会相信。

事后出现差错,当然忍不住指责他:“要不是你这样说,我根本不会相信。”

不过,就算我们千方百计想把责任推给说话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谁也禁止不了乱说话,把责任推给乱说话的人,又有何用?

不如听者自己小心,比较实际。

3
得消息不问出处

有些事明明是自己说的,我们却常常加以否认。

因为我告诉你的时候,已经提醒你不要告诉别人,你一定要告诉别人,我也禁止不了。所以我只要求你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现在你不但告诉别人,而且公开信息的来源,明白指出是我说的,那我就加以否认,说我没有说,或者不是这样说的。

这种情况常常引起很多误解,认为中国人骗来骗去,缺乏诚信。

其实,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并非缺乏诚信,原因有三:

首先,不容许不仁不义的行为一直出现。

我告诉你不要说是我说的,你竟然不尊重我,说是我说的,已经不义在先,我坚决否认不过是不仁在后。

以不仁回应不义,用意在制止这类不仁不义的情况持续地发生,因为它终究会破坏你我的感情,摧毁你我的关系。

希望你明白,我这样做,并没有欺骗任何人,只是表明我的态度:像你这样不能配合,以后谁还敢跟你合作?

其次,你告诉别人是我说的,我又弄不清楚你同谁说了、当时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如果只是凭第三者指出是我说的,叫我怎么能够承认?

按情理说,你如果在场,我可以问清楚整个情况,判断是不是和我所告诉你的内容相同,再决定承认与否。

现在你又不在场,在不容易求证的情况下先予否认,必要时等查证清楚再来承认也不晚。

最后,一个人必须由自己承担所有言行的后果。

你既然敢说,就要负责到底,才值得大家信任。

现在说了半天,居然把责任推给我,说是我说的,我当然不愿意承担这种责任。这才是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中国人警觉性高,所以怀疑心重,于是发展出一套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明哲保身道理,这套道理也适用于沟通。

比如,对任何人说的话,我们多少都将其分为“将信”和“将疑”两部分,只是这两部分的比重有所不同而已!

为什么将信将疑呢?因为不怀疑的话,人家欺骗我们怎么办?还不是自己倒霉,又惹人家笑话。

不相信的话,如果人家所说的是真的,岂非自己吃亏,同样被人家嘲笑?

所以,采取既不相信,也不怀疑的态度,经过一番查证、判断、分析,然后才决定相信到什么程度,应该是比较合理而且安全的方式。

而且自己依据事实判断,一方面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一方面也增强自己的责任感这样的沟通也才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