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材里上一次提及这个语文要素是六年级上册八单元“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对比两次对资料的查找和运用:”查阅“”加深“是这个单元学习的提升点。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查阅“,”查阅“什么,”查阅“到的资料如果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是这次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记得在聆听教研员练佳老师给全区教师的培训会上的话:在查阅资料这个问题上,只有老师先下功夫,对查阅资料的范围、途径学生有了指引,学生查阅到的资料才是对教学有益的,才是在教学中真正有效的。 也就是说,老师在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前先要思考:查阅什么,怎么和课堂学习紧密结合。 因此我针对这堂课设置了两个查阅资料的作业: 查阅资料一: 人物档案 ![]() 查阅资料二: 李大钊在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什么酷刑。 上课时这两个资料怎么运用的呢? 一、在教学到”形势越来越严峻“李大钊却不肯离开时: 学生最开始的理解是他热爱工作,不怕牺牲。 此时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通过资料的交流,学生对李大钊形象的认识自然深入了:他之所以不离开是选择了与敌人革命到底;是选择了和群众一起抗争;是一心向着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 至此一个忠诚于革命事业、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就自然在学生心理建立起来了。 二、当教学到李大钊在法庭上出现时的外貌和神态描写的时: 学生对“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发、平静而慈祥“的最初理解是:对外貌描写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对平静慈祥的理解也只能理解到勇敢、爱自己的家人。 此时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李大钊被捕后受到的折磨,反过头来看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学生自然体会到外貌描写与塑造一个坚贞不屈的伟大人物之间的联系;也自然认识到了这个人物之所以这样沉着是因为他内心的崇高理想信念在支撑着他。 反思这对资料的收集与运用是成功的,直指单元语文要素的。 WIN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