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 教材编写特点
内容包括: 我上学了、集中识字(2单元10课)、汉语拼音(2单元13课)、课文(4单元14课) 每个单元后安排有口语交际(4次)、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1个) 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我上学了(入学教育) 定位: 教师作为一个陪伴者与孩子一起分享人生成长快乐,见证成长。 教学目标:
语文园地 板块定位: 1.识字加油站(6个):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一些课文中不常出现的常用字,有意识地对识字进行一些人工干预,让识字更加科学。 2.字词句运用: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用于在语境中复习巩固生字(如:形近字整合、生字字音正音、写字练习) 3.我的发现: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以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呈现;对汉字文化进行传承;鼓励“发现”意识,让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4.展示台(2次:姓名识字、街头牌匾识字):展示学习成果;沟通课堂内外;激发学习动力。 5.书写提示:强化笔顺的基础。 6.日积月累:古诗(《咏鹅》《悯农》《古朗月行》《风》)俗语(2次)系统安排传统文化内容,传承中华文化。 7.和大人一起读(8次儿歌、童谣、故事、童话):幼小衔接,由听故事到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建立口语到书面语的过渡,让孩子认识到阅读并不难;亲子阅读,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营造家庭书香气息和共读氛围;分享阅读,可以和老师、高年级同学的一起阅读分享;无压力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快乐。 汉语拼音 定位:识字工具;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不要拔高要求) 编排原则:
编排内容: 字母: 整合的情景图:有趣的故事情景;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示形,帮助学习字母;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有利于发展口语;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功能更多,更加综合,能更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在丰富的故事情景中学习)(教学中重视模仿,不一定非要讲发音方法。当学生发不出正确的音的时候,再讲发音方法。) 音节:强调带调拼读,紧密联系学生的口语实际;精选高频常用音节,提高学习效率(与之前学习相结合,利用识字学习拼音);优选呈现方式,注重拼读结果(让读音对应音节,在阅读识字的时候更好转化,提倡直呼)。 词语:由学生可以拼读的音节组成常用词语(不需要别人帮助就能拼读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在词语中学习个别汉字,进一步体现拼音学习的价值。 儿歌:复习音节,巩固拼音;增强趣味性;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哪些字是自己认识的,哪些字是你拼读拼音出来的) 拼音书写:音节可能和上面学习的内容没有关系,是为了让孩子多积累;这个阶段孩子是抄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 语文园地里的拼音:在具体的音节词语里辨析形近字母;在有趣的活动中复习音节;复习拼音与认识事物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紧密结合学生生活,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在复习汉字时感知拼音;提供语境,读准字音的同时巩固识字; 给字母表赋予新的功能,与生活紧密联系。 整个拼音学习过程中与汉字的学习紧密联系,互相辅助 拼音教学的建议:
学习拼音的长期目标 一年级达到保底的目标:能准确拼读;正确书写。 二年级到中年级:在运用中巩固、熟练。 高年级:逐渐满足信息社会对拼音程度的要求。 识字写字 识写分流,多识少写 认识300字,写100字;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多认字)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验阅读乐趣。 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序列 科学选择字种:高频常用字,构词能力强的字优先(帮助形成识字的基本能力); 合理安排字序:写字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 集中分散相结合(编排方式) ●集中识字:识字一、二共90个字;识字加油站31个字; ●分散识字:汉语拼音32个字,课文147个字(在阅读中识字)。文化内涵丰富;识字方式多样;重视识字方法和识字能力。 第一单元蕴含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教学可深可浅。 识字方式: ●字理识字(象形字、简单的会意字、形声字;帮助提高识字兴趣;并不是每一个字都适合) ●蒙学识字(给孩子容易上口,有文化意味的内容) ●看图识字 ●事物归类识字 ●反义词识字 ●儿歌识字 识字的基础:结合识字,认识常用的偏旁(每课最多三个) 结合识字学偏旁: 偏旁部首是交叉的概念。偏旁是语文教学里的概念,只有合体字才有偏旁,价值在于让学生合理的分析字形。部首是查字典用的。一年级选用的是可做部首的常用偏旁。 结合写字学习笔画、笔顺: 每个字都要强调正确的笔画和笔顺,新笔画用红色标明。 语文园地的识字安排: 了解字体的基本结构(帮助提升识字能力);发现形声字的表意规律;在语境中认识生字,积累词语;发展逻辑思维(发现汉字特点、让学生分析、梳理、形成类别概念) 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 准确把握识字目标,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书写;提倡在语境中学习巩固,需要提供大量的语境,帮助孩子积累词语,把口语和书面语对应起来;帮助孩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词语和生活联系起来。 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选用恰当的识字方法:不要每个字都用各种方法去认识,方法要恰当; 分类指导突破难点:降低难度,提高效率;把相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学习; 切实做好写字指导:生字书写不是书法。基本要求:正确,再美观。 课文阅读教学 编排特点:篇目减少,难度降低;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联系学生生活,关注心理成长;人文内涵丰富,语言典范。 语文要素的设计: ●朗读:读准字音;读好句子之间的停顿(关注标点间的停顿); ●认识常用标点:逗号、句号; ●认识自然段; ●阅读理解:读懂课文,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大多数是复述的形式表达); 连环画课文介绍(最后一课): ●减少注音,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成果独立阅读,获得成就感。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猜读,根据图画猜读。 ●让图画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拼音不是唯一的识字的途经; 快乐读书吧 目标:激发阅读兴趣,提示阅读途径、方式。让孩子在交流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阅读教学的建议: ● 重视识字写字:处理好识字写字与阅读的关系; ● 加强朗读指导:能独立正确流利的朗读,指导不要太细碎。不读错字,不唱读; ●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重视阅读策略方法的引导:如借助图画猜测、理解。 ●课外阅读是分内的事。 口语交际 基本概念:面向一定对象,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为目的。 核心是交际。 ●语境适切是判断口语交际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得体,行为得体。 ●外在表现是口语表达,实际体现人的综合素养。 口语交际教材的建设 构建口语交际目标体系: ●细化学段目标;考虑学生的交际需求; ●符合目标的交际话题; ●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提供恰当的,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学生是交际的亲历者 ●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 小兔运南瓜:运用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重点是谈谈自己的想法,创造敢说、自由表达的氛围。 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心理素质是突破口: 不要有高下的判断,关注不太敢说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主动的开口;(方法:小组为单位降低难度;让孩子当众朗读) ●重视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的培养:习惯要长期一以贯之的实践习惯和意思; ●转变评价的视角:注重每一交际的核心,一课一得;表扬为主;降低难度。 ●强化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口语交际:在日常教学中,反复的提示本学期的交际要求。 ●建立常规交流机制。 、 ![]() ▶▶▶ ![]() 文字:刘欣(梳理徐轶培训) 审核:王红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