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加2021书香校园分论坛活动记

 欣欣语文 2022-08-31 发布于四川
10月23日,我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报主办,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承办,一米蓝班班共读协办的2021书香校园分享论坛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国明、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夏越中国教育报刊社宣传策划中心副主任石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主编王珺主持。
来自各省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负责人,全国各中小学校校长、图书馆长、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教师等近300人参与论坛。

主题案例分享

会上的“名师说课”环节,我以“依托阅读平台,打造书香班级”为题,进行经验分享。





交流分享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少儿读物室主任、儿童文学博士王林,陕西省教科院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特级教师崔云宏分别以“'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建设书香校园”“'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助推区域书香校园建设”为题,作了主题报告。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陈文、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实验学校校长潘继云分别以“'双减’背景下 区域如何推动阅读生态及文化建设?”“真正的阅读在这里发生——书香校园建设的常州探索”为题,进行了案例分享。

以下是我的分享文稿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三小的刘欣。非常感谢主委会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做这次专题发言。

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论是语文学科的特性,还是课标的要求,学生都需要大量的阅读。我们老师如果只是教语文书,不拓展阅读,学生的能力、语文素养是不可能真正提升的。现在统编语文教材也为我们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整本书的阅读已经纳入了教材里。

精读课、略读课,我们每个老师天天做,都会做。但是这个课外阅读怎么做呢?很多老师有困惑。

我在我所在的班级里建立读书角,给儿童提供丰富的童书;鼓励亲子共读;鼓励孩子走进书店、图书馆;给儿童列书单推荐书;上整本书的导读课、推进课、总结课。但是,事实证明,我的有些方法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有的做法是我想的完美,但现实很不理想;至于设计整本书的课程,更是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做不到精细,做不到数量的保证,更加做不到上本书与下一本书之间的联系,做不到与教材的深度连接,做不到阅读策略连续地学习和运用;这样下来,无法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效果。

如何突破这些现实的问题呢?我开始把目光投向各个平台。看他们的读书活动是怎么开展的。我先后关注过很多公益的阅读机构。研究他们的选书,研究他们的课程设计,研究他们的阅读推进服务。在参与了这些机构的多次活动后,我觉得“班班共读”活动是最适合一线教师、最贴近真实的一线教学、对学生的阅读成长最有长期效益的平台。于是我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一期又一期,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了。在真实的阅读中,孩子们阅读的深度有了,阅读的收获更加显著了、阅读策略的习得与运用更熟练了。在班班共读的陪伴下,我们班孩子的语文成绩也稳步地提高着。我们学校的生源是我们城区内很不好的,学生百分之80都是进城务工或留守儿童,但就是这样的班级,在我们市的毕业班统一考试中,语文成绩排名全区第二。我有一个公共号,在公号里我长期宣传我们班的阅读活动,来咨询活动的老师、家长越来越多。就这样在班班地影响下我的共读活动,不但在自己班级里开展,也在全国的孩子中开始招募了,一期又一期这样的公益活动我自己开展了15期了。

最让我惊喜的是在长期参与班班共读的活动中,我的一些发言引发了班班课程组的注意。班班邀请我参加他们的课程开发培训,参与课程设计。从最开始绘本《小马过河》到刚结束的第32期的《鹈鹕爸爸的礼物》,这些课程的开发让我从一个倡导整本书阅读的普通老师,晋升成了我们区域内整本书阅读的先行者。

下面我就以参与班班有读第31期的《红狐狸先生的玩具店》为例,带领大家看看我们开发的课程的设计理念、工具和老师们带领孩子共读的操作流程和精彩片段。

班班的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重在“整”。首先有部编教材统整视域,其次要有课程设计整体考量。

部编教材统整视域是指我们的课程的设计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尊重语文学习规律有效丰富课外阅读资源的同时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助力。因此,每一本书的选择都关照部编教材的统整视域。

《红狐狸先生的玩具店》这本书的课程开发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这本书是今年暑假,提供给一年级结束马上进入二年级的孩子们的假期共读书目。这个童话符合儿童的内在成长需求,是可以促进儿童深度成长的图书,他用红狐狸这个角色,曲折地复现了儿童成长历程中如何原谅、如何与人相处等问题,并且在潜意思里给出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儿童指明了成长的方向。能够帮助儿童解决成长路上的真实问题。

这个故事也是儿童喜欢的童话类型。这本书的想象是天马行空的,能够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故事情节简单,贴近儿童的认知能力。书中文字活泼有趣,不乏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对于学生吸收优秀的文字也是很好的范本;书中大量的插图有利于孩子理解文本的内容,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提升了阅读的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班班在图书的选择上是非常用心,也是非常有水准的。

有了优秀的图书,如何设计呢?这里就体现了班班的整本书共读的设计理念——统编教材的整体视域。

《红狐狸先生的玩具店》的设计紧扣了“提取信息”和“依据信息进行推断”的阅读能力目标。

在一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不能准确提取文本信息并进行有效推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老师们在教学中不止一次的教,但很多时候是老师辛苦,学生对提取信息和推断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

比如,阅读《羊妈妈收白菜》中的第二题,孩子们就容易出错了。其实这两个题目直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统编教材低年级教学中语文训练的重点。

在一、二年级的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设计。比如:一上有找出文中明显信息的题目;一下有训练根据信息做出简单的推断;二下是提出了综合课文信息谈感受的题目。

《红狐狸先生的玩具店》的文本特点是有利于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推论,说出自己的简单的感受的。而且作为一年级结束的这个假期的阅读,在功能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就把这些语文要素融入到课程中去,设计出孩子能够完成,又在孩子最近发展区的的阅读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标找到了,我们需要把大的目标细化,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围绕学习目标提出核心问题与引导问题,设计导读课、阅读单、交流课带领学生共读这本书!

于是,我把目标细化成了以下的小目标:

(一)整体把握,注意关联

我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会发现信息,特别是整本书的信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只关注只言片语,就可能断章取义,阅读中获取的信息就会错误或不全面。就这个难点,在设计的时候,我从下面几个点去突破。大家可以看看

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题目来看看是怎么实现这些目标的。

这个关注红狐狸性格变化的题目,目的就是通过红狐狸性格的变化,让孩子去反思究竟是什么带来了变化。

书中的“小尾巴”这个词是很容易被忽的,但是细心研究,就会发现,这个时候的红狐狸从内心里喜欢上了熊孩子,已经离不开熊孩子了,所以抓住这个词就可以前后联系,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

故事里红狐狸的内心变化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内心的变化有的时候不是一下子爆发的,是有铺垫的。所以,我设计的这几个题目,让孩子抓住关键信息,去突破变化这个难点。

文本中的重要字词或句子是指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所以这两个连续性题目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窥探到文章温情的主题,也是“整合信息谈感受”的训练。

第二个细分目标:圈找信息,整合发现

有些信息并没有直接、连续呈现,而是如同珍珠一般洒落在文中的字里行间。只有经过仔细阅读并整理,才能获取完整的信息。

具体有这些孩子们喜欢的题目:

第三、设计补白,合理推断

有意识设计悬念和空白点,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推理,想象推断故事的后续情节。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形成阅读能力。

以上我们看到的是针对目标的题目设置,但是班班的导读活动不是一道道的题目,是一个持续的陪伴阅读的课程,环节设计也是完整的、互有关联的整体:包括   导读课、自主阅读、交流课三部分组成。其中,自主阅读又由每日导读单、花样读书秀、阅读测试闯关组成。

《红狐狸先生的玩具店》的导读课目标可设定为:

通过作品内容的解密和预测、封面、目录、作者等资源,激发学生对书籍的认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做好读书规划。

对故事有了期待,孩子才有读下去的动力。

“自主阅读”的过程孩子们往往会遇到两个麻烦一是动力不足,读着读着不想读了。班班的课程用每日导读单的方式,每天汇报交流,督促孩子读完在交流的时候,学生也可以提出他们遇到的困难我们把孩子遇到的困难解决了,孩子就有信心读下去了。是孩子在读的过程没有思考,只是读了一个故事。班班每天的导读单,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就是为了引导孩子从阅读中获取信息,不但走进文本,而且去探索故事的元素;帮孩子更好地学习、使用阅读策略,让思考显性化。

在导读单的第一页我们有导语激励孩子读,在第二页给出阅读规划,让每天的阅读任务完成没有一目了然。每天的阅读任务都是孩子们跳跳就够得着的,有读、有思、有表演,形式多样,题目也富于变化,让孩子能够持续的保持阅读的动力。

在阅读的第7天我们穿插进了“花样读书秀”在训练学生简单复述故事的同时,让孩子的阅读变成看得到的事情。不但自己看得到,同学看得到,全国的朋友都看得到。孩子的作品一旦被选中,伴随着带来的是阅读的愉悦感。这些都是平台,给我们搭建的好资源。

14天的阅读活动结束以后,就是阅读闯关的线上活动。闯关的题目都是对书本内容的回顾,对信息的提取与确认,孩子们都很喜欢。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都能通过测试,并且得到高分,这就证明这14天的共读活动中孩子是真正读懂了的,我们的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效的。

上述的所有的活动并不是零散的,都是在落实训练重点,都是在为阅读主题做铺垫。因为我们最后还有一个交流课。

这是我们交流课的学习目标。目标不多,但个个都是训练点的综合提升。

首先朗读想象画面,是对这本书的情感基调的回顾,孩子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故事中传递的温暖。

理清故事线索看似很难,实际在我们的导读单里就有了铺垫。

理清故事发生的地点,再用故事时间轴和复述故事五指套,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整本书的内容,就变得简单了。

最后,我们还要对孩子的生命成长进行引领。因为阅读最大的好处应该是丰富儿童的情感,让儿童变得理智、变得深邃而多元,给出儿童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案,鼓励儿童勇敢面对困难。

因此,最后一个活动是让孩子看着情节图,发现红狐狸的性格发生了那些变化。从红狐狸的每次性格变化的原因中,去寻找如何成为一个幸福善良的人的答案。

至此,我的设计也就结束了,孩子们的活动也结束了。孩子们非常喜欢读这本书,因为我当时所带的班级已经毕业了,所以我是在网上招募的一批全国各地的喜欢读书的孩子一起参加。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纷纷要求继续参加下次的活动。

现在我也继续地带领着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参加班班的活动。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刚刚上一年级,在韵母都还没开始学习的情况下就和我一起参与到班班的活动当中了。本书下来,我们的孩子和家长一边读、一边演,一边做、一边玩。通过这次共读活动,家长知道怎么陪伴孩子们,怎么陪孩子读书;孩子收获了读书的快乐,也收获了亲情带来的幸福。就像绘本《爱书的孩子》里描绘的那样,读书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温馨和幸福的改变。

至于我,作为老师,我收获的更多。在班班的平台上,我找到了和教材衔接的最好的阅读方式,有延伸、有拓展、有深度地阅读;所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又隐藏到一个个简单的、有趣的阅读活动背后,让我带领学生阅读的过程变得更有趣了。同时,通过班班打造的平台,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更深了,对整本书的解读更全面了,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也更科学,更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了。但是这所有的收获中,最让我感到幸福的是,我收获了给每一个家庭带来改变的那种快乐和满足。这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的满足与收获。

所以,我真诚的邀请所有的老师参与到读书的活动中来。谢谢大家。

本文原创,如需使用请与本人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