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锋原创丨北顶庙会(散文)

 真言贞语 2022-08-31 发布于山东

北顶庙会

/亚锋

记忆中,儿时逛北顶庙庙会,其热闹和欢乐的程度一点不亚于过大年。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没有人发通知,更没有广告宣传,四面八方的人们自动云集北顶庙前逛庙会。四月十八,正是麦收和五月节(端午节)前夕,北顶庙庙会似乎就是专为麦收和五月节举办的。人们心中好像揣着一种信仰,去了北顶庙庙会,今年的麦收就能顺利进行,今年的麦子就会大丰收,当然今年的五月节也会过得红红火火。所以,除了老的小的走不动的,几乎各家都是全家出动,无论买不买什么东西都得走这一趟。大人们甘愿放下手里的活计,学校都放假,孩子们乐得屁颠屁颠地前往。
大户人家一般赶着驴车马车拉着全家去,普通人家则是或挑着担子或拉着排子车,都是靠着两条腿走着去。从我家出发走小路跨田埂斜插着过去也就三四里地,一袋烟的工夫就到了。出发前人们还都要捯饬一下,至少要换一件得体的比较干净的衣服。庙会上人挤得呜泱呜泱的,往往不是自己走而是被人流挤着走,不走也得走,自己想走时反而走不动。
北顶庙是一个很大的庙,至少当时在我这个孩子眼里这个庙很大。大庙坐北朝南,红色的大门红色的院墙,遗憾的是庙有些破旧,大门上的油漆已斑剥脱落,失去了鲜红的颜色。庙前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土路,路两侧散落着一些人家。庙会就设在这条土路上。说是庙会其实与庙并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人去庙里烧香拜佛。庙已经改成学校了。逛庙会重要的是逛,尽管人挤人行走都困难,人们一般还是要从这头走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回这头,把绵延一二里长的庙会逛完,不希望落下哪个角落。
庙会真的很热闹,沿土路两侧摆满了各种摊位,卖什么的都有,使的用的穿的吃的玩的,样样俱全,还有打个场子耍枪弄棒变戏法耍猴子的。使的用的大到各种农具用具鞍辔缰绳,小到针头线脑。穿的有服装鞋帽,头饰发卡。吃的有烧饼馄饨打卤面,烤白薯和应时的粽子。玩的有风筝空竹风车,哄小孩儿的拨浪鼓……卖的最多的是农具,特别是眼面前收麦子打场要用的家什,翻场用的木叉,扬场用的木锨,扫帚、笸箩、簸箕等等。
最拥挤的地方要属耍杂耍变戏法和耍猴子的地方,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表演到精彩处,不断爆发出喝彩声和鼓掌声。表演到一段,主家就会端着小笸箩或者把铜锣翻过来端在手里,围着场子吆喝:各位父老乡亲,老少爷儿们,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谢谢您啦……”这时会有人掏出几个零钱投到小筐箩或铜锣里,主家则不断鞠躬作揖说着谢谢谢谢。大多数人只捧人场,特别是外围的看客,一见要收钱了,脚下抹油蔫溜了。
有钱人家会逛一整天,晌午就在饭摊上吃饭。我们离得不远,逛个大半天就往回走。收麦打场的家什一件能用好几年,并不需要年年买新的。所以我们每年逛庙会顶多买个新簸箕,买把草扫帚,买一小把包粽子的苇叶什么的,扛着举着拿着就行了。我最满足的是每年逛北顶庙会都能吃上几口甜甜的豌豆黄,那可是平时见不着更吃不到的美食呀。
(北顶庙全称敕建北顶娘娘庙,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水立方南侧,为奥林匹克公园之一景。20228月末 北京)

【作者简介】亚锋(男),北京市人,一个学数学的文学爱好者,退休后已有近百万字作品出版或在网络上推出。弘扬正气,讴歌真善美,耄耋之年,笔耕不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