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军队中的“外国人”,战功赫赫,多数被当成特种兵使用

 逍遥_书斋 2022-08-31 发布于河南

有宋朝以来,对外战争效率低下一直是很多人对宋军的第一印象,概括来说就是'打啥打不过,经商第一名'。北宋末年的八十万禁军在汴梁变成了大官们低下的手工业者,只知生产而不知道作战。曾经能和辽国打成平手的河北禁军武备糜烂,而能唯一成为大宋遮羞布的只有在西夏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大宋西军。

只是人啼笑皆非的是支撑起这些帮北宋精锐的确实那些不折不扣的——蕃兵。

文章图片1

自古以来雇佣蕃兵作战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传统,比如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就都是突厥和粟特人,其麾下更多为契丹、奚和突厥士兵,甚至组成令大唐闻风丧胆的“曳落河”。到了唐末和五代时期,“沙陀、回纥”骑兵经常出现在很多中原王朝的雇佣军中。

到了积弱的宋朝,其军队中也是有很多来自非汉族的“外国雇佣军”

虽然在对外蕃的政策上没有唐朝那么开放,但大宋军队中却的是出现过很多外蕃军队。这些军队的组成比较复杂有来自北方的契丹、渤海,西北的吐蕃、回鹘,甚至也有来自日本的武士雇佣军。史书记载

“老病者便放归农,内契丹、渤海、日本外国人恐无依倚,特与收充本军剩员。”

文章图片2

这些内附北宋的“外国人”本身战斗素养就强过本体军士,因此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他们就被编入精锐的北宋禁军。

在宋太宗之前,他们被单独分为精锐的禁军班直中,每个班直下辖数个不等的都指挥(每个都指挥400-500人)。这些直都是以外蕃名字命名,比如“契丹直”、“渤海直”和“吐浑直”。这些军队的战斗力都颇为强悍,而且都是作为北宋少数的马军。在和辽国的作战中也是的屡立奇功,甚至还救过宋太宗,所以这些人待遇最好。不过在宋辽战争结束后,而宋辽之间趋向和平,这些“外国雇佣军”逐渐被分化和取代,特别是这些人也逐渐老去,很多军队虽然保持番号,但却被本土军士所取代。

文章图片3

不过随着北宋和西夏在西北的死磕,也崛起了北宋在对外战争中雇佣兵的主力——蕃兵

北宋蕃兵组成

这里的蕃兵,多数指的的是来自西北的吐浑、羌人、回鹘和吐蕃人组成的非本土士兵。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些蕃兵,全都是属于宋朝人(宋朝也是多民族国家)。虽然在大唐的时候,西北陇右和河西地区汉族人口众多,但随着河西让吐蕃、回鹘占领,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大融合之地。而北宋在拓边西北的过程中,也是主张积极拉拢这些蕃族,建立了大量的羁縻州,在归顺大宋的前提下,允许他们保留部落制度,这些部落的长老也是羁縻州的知州和知府,而这些部落的士兵就是蕃兵。宋史记载

“蕃兵者,具籍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也。”

文章图片4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蕃兵其实在成立之初更多的是被当成二线部队使用,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厢军和乡兵”,无论是装备还是银饷上都要比一般的北宋禁军是士兵低一等。

不过相对北宋对“契丹、渤海”雇佣军堤防心态相比,北宋的蕃兵蕃将们要幸福许多。对于蕃将们而言他们除了是将军、都指挥使等武将官职之外,他们还会兼顾当地羁縻州的军政大权,在战时可以就地征税等。在重文轻武的宋朝,他们和“契丹直”那些武将比起来更加幸福。甚至大宋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还会加上一些虚的勋爵等职(折可适被封为泾原知州和皇城使武功大夫等虚职)。

文章图片5

​北宋蕃兵任务

作为弓箭手守堡:从宋太宗开始经略西北开始,蕃兵最初的成立初衷是组成乡勇,其作用也仅仅是为了维持当地治安和作为防止西夏军队袭扰,固守寨堡的一些辅助防守的用途,倒不是他们战力不强,而是北宋对于这些新归附的蕃兵始终心怀戒备。万一日后尾大不掉,将来也是成为边疆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到了宋神宗时期,随着西夏战争的不断深入,宋朝针对西夏的袭扰,针对性的开展“浅攻进筑”战略,进筑的核心在于筑堡,通过在要害地方修筑要塞,对西夏进行合围。每一个堡垒都会派驻,守城对抗西夏的最佳方式就是多备弓弩手,而天生会打猎的骑射的蕃民就是最佳人选。因而在中期作为“进筑”战术的重要一环,蕃兵弓箭手作为是寨堡防御的核心。也是最为精锐的步兵核心。

文章图片6

作为警卫守卫烽火台:北宋在西北边境设置茫茫多的预警烽火台,而烽火台则是由这些蕃兵负责,这些蕃兵一方面作为斥候以烽火台为基地侦查敌情,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弓箭手负责预警和保护烽火台不被敌人攻占

作为精锐的突袭部队:蕃兵战斗力普遍大于内陆是士兵是事实,这些蕃兵中的精锐会被当成精锐部队,作为特种作战的主力,弓箭手则被成为“速射背嵬队”,直属给将军指挥。除了弓箭手之外,很多精锐的蕃兵也会被任命为“白直人”和“长行”充当起将军的贴身亲兵和警卫部队的职责。

比如在西北战场上最出名的将门——种家,其手下就有一批大约5000人左右的蕃兵,并他们的虎口上刺了“忠勇”二字,这足以显示他们是种家的精锐。正所谓

“西军精锐在种家,种家精锐属蕃兵”

文章图片7

北宋蕃兵表现

在战场上蕃兵的作战表现差别很大,主要为几个阶段:

在宋神宗之前,蕃兵是作为守卫寨堡的“乡兵”使用,就相当于民兵,他们在作战中多是防守,而且都是隶属于藩将,虽然自主性大,但在作战中总是出工不出力,一旦遇到强大的西夏军队,投降比翻书还快。这就造成真宗和仁宗期间的“筑堡”经常被西夏人攻破。

宋神宗时期,这一时期,宋神宗对于蕃兵进行了改革,首先是授田,通过奖励耕地,袭刺激这些蕃兵的作战积极性,让他们更卖力保护寨堡。其次是通过将蕃兵的指挥权收归宋朝边将所有,并大幅提升他们在抚恤和军功奖励制度,这保持了政令的统一性的同时,也增加他们的作战积极性。

宋神宗年间,五路大军伐夏,战绩最好的为刘昌柞和种谔所部,而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军队组成是蕃、汉兵联合组成。而且每战都作为头等主力和打硬仗的部队。蕃兵史书记载:

“汉蕃兵各自为军,每战则以蕃部为先锋,而汉兵城守,伺便乃出战”

到了后来童贯南下平定方腊叛乱的作战中,其西北的老部队也是有蕃兵在其中——“(方腊叛乱)徽宗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以东,且谕贯使作诏罢应奉局。”而在两次收复燕京的作战中也有他们的身影,可以说到了后期的作战中,蕃兵跟着北宋西军一直作为补锅匠,南征北战,保卫着濒临破败的大宋王朝

文章图片8

​雨田君说

从大宋最开始的“外国雇佣军”再到支撑其北宋对西夏作战的主力——蕃兵。启用这些战斗力强劲的非本土军是大宋得以在西北拓边的重要保证。不过战力强盛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北宋中后期本土最强锐禁军的无能。不过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因为系统的军功、授田等奖励,北宋得以牢牢的掌握住这些桀骜不驯的蕃兵,在这一点上北宋是要强过大唐的。

参考资料

《宋史·兵志》《宋史·宦官传》

《试述蕃兵在北宋西北防务的主力作用》)(王晓云)

《黑水城文献所见宋代蕃兵制度的新变化》(陈瑞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