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摩托的大运,欲靠“远航”挺进高端汽车市场

 My车轱辘 2022-08-31 发布于广东

远航会步力帆后尘?

撰文丨HAO

责编丨six

设计丨PinZow

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一个“香饽饽”,除了吸引传统车企加速转型,更引来了地产、航空、科技等行业的跨界入局。如果说跨界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是第一步,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是第二步的话,那么,远航汽车可谓出道即跨上第二级台阶。



在2022成都车展上,一个名为远航汽车的品牌携四款新能源车型参展,并高举“高端新能源品牌”的旗帜。作为一个新生品牌,远航汽车背后有着怎样的背景?又凭何实力叫板高端?揭开这些问题的关键指向了造摩托车出身的大运集团。


继摩托、重卡之后,又布局高端乘用车


“风驰天下,大运摩托”,不少国人都是通过这句广为人知的宣传语认识大运摩托。这个诞生于1987年的品牌,最开始是以造摩托车起家,而后转战重卡市场。在摩托车和商用车领域积攒了一定经验与资本的大运,开始涉足乘用车市场,以大运之名推出了大运皮卡、MPV车型远志M1、SUV车型悦虎,实现了乘用车的初期产品布局。


不过,初涉足乘用车市场的大运并没有获得幸运之神的眷顾,销量成绩相当惨淡。今年前七个月,大运品牌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仅为5298辆,平均月销量不足千辆,对于一个新生汽车品牌而言,这样的成绩着实有些拿不出手。

即使遭受销量不佳的棒打,大运也并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开始朝着高端新能源路线进击。实际上,大运欲求挺进高端市场的想法早已有迹可循。在其纯电动MPV车型远志M1推出之初,便为其定下了超20万元的指导售价,而后更新增了售价达到32.88万元的四座版车型。


30万元水平线,对于不少自主品牌MPV车型而言,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坎,有着坚实品牌号召力、强劲产品力、出色设计支撑的岚图梦想家、腾势D9、荣威iMAX8 EV方才跨越这一道沟坎,而大运在不具备这些实力的情况下,便贸然打出这一高价,属实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


但,似乎大运也发现了品牌并不能支撑这一高定价,而为了挺进高端市场,大运推出了全新品牌——远航汽车。

“初出茅庐”的远航,凭何叫价30-60万元?


为何大运执念于高端化发展?其董事长远勤山在成都车展上表示,“原来人们以买到大运摩托而自豪,随着消费升级,人们纷纷开始选择购买汽车”。“中国人民现在富裕了,以后将更加富裕”。一段朴实的陈述,道出了大运迈向高端的初衷。背后隐藏的含义是,大运希望通过远航品牌在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扩大营收利润。


远航汽车在此次成都车展一口气展出了远航Y6、远航Y7、远航H8、远航H9四款新车,涵盖轿车与SUV车型。如此展出阵容,彷如给人一种恒驰的既视感,不太真实。但远勤山对于远航汽车充满了信心,表示该品牌车型有实力叫价30-60万元,而这种信心并非空穴来风。


在远勤山看来,大运有着几十年的摩托车和卡车制造基础与经验,可以为远航汽车的发展赋能,这是较其他新势力品牌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远航汽车集结了众多实力队友——与博世联合开发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高通8155芯片、阿里斑马提供智能座舱、华为提供TMS+热泵系统+域控制器VDC等等,为其硬件部分增加竞争力。远航汽车还为其车型提供了联合电子800V碳化硅高性能电驱总成,能输出700马力,在3.5秒内实现0-100km/h的加速。这些硬件实力都为其跻身高端新能源市场提供了更强的支撑,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远航汽车定位高端的底气大部分来自名牌供应商。


造车不易,远航可行?


特斯拉的迅速崛起,“蔚小理”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给不少企业造成一个错觉,造车似乎并不遥远。身处“新四化”变革浪潮下,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传统汽车格局被打破,新兴汽车工业的快速替代,令更多的“局外者”加入造车行业。


造车二字轻巧,背后隐藏的资金需求、供应链、产业布局等并不简单。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而这200亿仅仅是造车的“入门券”,许多投掷百亿仍造不出车的车企数不胜数。同样是跨界造车,小米在入局前便已晒出1080亿的资金储备,可见造车背后的沉重负担。“财大气粗”并不能掌舵一切,背靠恒大集团的恒驰汽车,虽然几经波折终于迎来了量产车型落地,但销售难、交付难、被收购的传言等问题,依旧令其发展不畅。


大运为了打造远航汽车,不仅招来了博世、华为、阿里名牌供应商站台,还通
过公开发行股票招募51.67亿元的资金,为品牌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布局“输血”。可见其对打造高端新能源车型执念之深,但能否如其所愿目前还不好评判。

虽然推出了远航汽车,但大运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作用并没有失效。从大运的发展规划来看,未来大运品牌将继续主攻中低端市场,打造高性价比车型;而远航汽车则负责上攻高端,拔高整体品牌形象之余,更为集团带来更高的营收与利润。


大运对于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在其看来,未来十年内,全球新能源汽车年均销售规模将达到五千万辆左右,而中国市场将达到两千万辆水平。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不断增长的需求空间,给了大运更大的展示舞台。大运将凭借在卡车领域积攒的供应链资源、销售渠道,迅速投身于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之中,迎来品牌重要的转折时刻。
远航在此次成都车展一口气展出了四款新车,且定位相当高端,似乎继恒驰之后,我们鲜有看到如此阵容强大的新车布局,又或者说,鲜有这种“初出茅庐欲吞大象”的车企出现。不过,相较科技企业的“半路出身”,有着摩托和重卡制造经验的大运,跻身新能源汽车市场也算得上“科班出身”,在讲述制造故事时更容易令人信服。在远航面世之前,大运已经推出了三款车型,完成了供应链、制造、销售体系的全面布局,留待远航的就是在营销上蓄力,至于能否打动消费者,还有待市场验证。



2022成都车展,自主车企的技术展
这才是国产大G?三大硬核技术加持,会越野的电动“猛士”发布!
思域混动、皇冠陆放2.0T等,成都车展上市的重磅日系新车超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