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的三本书和他的道法自然——心灵方法论【干货长文】

 卢山说精进 2022-08-31 发布于广东

左手职场.右手采购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2022年8月31日

这是2022年第074篇原创文章

总第507篇原创文章

全文4352字,阅读时间约14分钟

8月30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著名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于8月24日上午在京都的家中去世,享年90岁。

这条消息迅速在我的朋友圈刷屏,大家纷纷悼念这位被称为“经营之圣”的传奇人物。他出身于一个破产家庭,大学毕业后找到的第一家公司也濒临破产,前半生似乎写满了不幸。但是后来,他亲手创立了京瓷和第二电信株式会社(现名KDDI)两家企业,并且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的行列。稻盛和夫成为唯一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企业家。

更为传奇的是,他以78岁高龄接手了濒临破产的日航,仅仅400多天,日航就大幅度扭亏为盈,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的利润神话——1884亿日元!要知道,日航前一年的亏损额约为1800亿日元!

我曾经读过不少老先生的书。其中,《心法》、《活法》和《干法》这三本书最能体现稻盛和夫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哲学,也是他一生不辍追求的道法自然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说人是遵循着大地的法则来休养生息的,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地是遵循着宇宙的法则来运行的,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宇宙是遵循“道”来运行的。“道”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自然固有的本性和规律。所以叫“道法自然”。

01《心法》

心灵方法论:一切始于心,一切终于心

来源:豆瓣

稻盛和夫认为,对企业来说,比起科学技术,比起经营战略等,人心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以下是“心法十条”:

【01】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影

正因为如此,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抱什么想法、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将发生巨大变化。因为内心世界影响思维,思维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行动影响结果。

就像心理学上的“费斯汀格法则”:“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只是很多人一不小心踩在了失控键上——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态度和情绪。

【02】不管境遇是好是坏,都要感谢

我一直都觉得“感谢是最好的沟通”。因为当你对他人表达感谢的时候,大概率会赢得他人的支持。比如,你在演讲之前对观众表达感谢会迎来他们的掌声。这会让你更有信心。

境遇不好的时候,人很容易抱怨、甩锅、发牢骚、鸣不平,满满的负能量。结果是身边正能量的人一个个远离你,谁喜欢和一个总是负能量满满的人呆在一起呢?于是让你的负能量无处可去,最终又回到自己身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你自身的境遇不断恶化。

相反,不管面对多大的挑战和苦难,如果你都能以“感谢之心”去面对,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慢慢找到事情的转机。

“无论何时何事,都要表达感谢”,用理性将此道理铭记于心。在心里做好准备,让“谢谢”可以随时脱口而出

【03】常怀谦卑之心,才能萌生感谢之心

我很喜欢一句话“滴水之于大海”。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人才能变得谦卑。变得谦卑了,才能心怀感谢,而不是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当你有了这样的境界,随时对别人的付出表达感激之情才变得自然而然。

【04】埋头工作,就能触及“宇宙真理”

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灵就能得到净化。 当心灵处于纯粹状态时,人就能触及所谓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触及事物的本质。稻盛和夫说的“心灵处于纯粹状态”应该就是“心流”的状态。

“心流”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的好处在于能通过促进个人成长带给我们持久的成就感、自信心和更充实的人生体验。比如,你打游戏的时候的心理状态。

稻盛和夫在创办京瓷之前,曾在一家陶瓷公司,从事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那是一家很糟糕的企业,经营连续亏损,工资拖欠已成家常便饭,研究设备更是极其匮乏。

但在当时,他除了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去做事研究,已经别无出路。于是,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研发工作中。

而当全神贯注投入工作时,杂念便从心中消失了。如同修行僧的坐禅,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当心灵处于清澈纯粹状态时,就会冒出不知来自何处的智慧语言。

而这些想法和思考,都被他记录在笔记本上,成为了习惯。这种习惯也一直延续到他成为企业的经营者。这些笔记后来成为“京瓷哲学”的企业哲学的原型,支撑着京瓷公司的成长与发展。

【05】在“利他”的地基上,才能建立成功的大厦

看到这句话,我一下子想起了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默克制药的创始人乔治.默克的名言:“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品是为人类而生产,而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极致利他,终将利己。不过这个“利己”的过程是道法自然的结果。

如果动机是善意的,事情自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动机只为一己私利,那么不管多么努力,最后都不会有好的结局。

“利他”本身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念,简单地理解就是两步:第一步、先人后己(优先级的问题);第二步、有利于他人(好坏的问题)陶渊明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这个异曲同工。

【06】知足常乐,知足才幸福

急剧膨胀、过于庞大的事物,在其成长达至顶峰时,宇宙的原则和规律,一定会让它们走向崩溃和衰退。就像老子说的“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稻盛和夫分享了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专家的发现:一般认为黑猩猩是草食动物,但有时它们也会袭击牛羊等大型哺乳动物。因为动物蛋白营养高,味道好,所以整个族群都会兴高采烈地一起享用。

既然如此,为何黑猩猩不会经常捕猎呢?据说它们捕食,只是为了补充生存必需的那部分营养。所以,它们不会过度捕食,不会贪得无厌。

即便是百兽之王的狮子,在一次捕猎成功、填饱肚子之后,在一周左右,即便猎物在身旁,他们也不会发起袭击。

稻盛和夫感慨:自然界中,存在着人类世界所没有的“节制”。为了生存,动物需要做成最低限度的努力;但是它们绝对不会让欲望过度增加,都具有“知足”的本能。

自然界里如此,商业世界里也是——我们看到有很多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最后都被拆分了。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成长,张弛有度才是正确姿势

【07】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真正的开始

稻盛先生认为: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厘之差。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当你遭遇前所未见、如同绝壁一般的巨大障碍时,能不能在那一瞬间,对自己说“一定能跨越”,并走出第一步

Source: workingholidayvisa

如果认为自己“可能不行吧”,哪怕有一点点踌躇和犹豫,命运就会截然不同。因为你首先已经放弃了自己。

所以,首先要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行”,相信光明的未来必定到来。带着这样的强大心灵不断前进时,我们就能逐渐看清前进的道路,理清走向成功所需的种种线索。

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曾经说:“如果别人给你一个好机会,但是你不确定能不能行的时候。你要说“我能”!先得到这个机会。然后再去想法设法实现它”。

在他的《维珍创始人亲笔自传》里,他也这样说:“我的60年经验浓缩——没有疯狂冒险,就没有疯狂成功!

有了挑战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有机会向上突破的愿力,和伴随而来不断提升的能力。

在京瓷最艰难的创业期,去拜访客户,十有八九要吃闭门羹。尽管如此,稻盛先生却这样激励自己的团队:

「不管看起来眼前矗立的壁障有多高,首先要想“一定能跨越”。如果用手触摸一下,说不定这个壁垒只是纸糊的。如果是纸糊的,戳破它就行了;如果是石头做的,只要思考如何攀登就可以了。当你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真正的开始。

正因为情况困难,所以才要相信局面必能打开,一味向前。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能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是“愿望”所具有的力量。

【08】将做人的“正道”,作为经营的“原点”

稻盛和夫成立京瓷后不久,就将“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经营判断的唯一基准。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一基准太幼稚、太简单了。但他认为:事物的本质就是单纯、明快的东西。

行为的规范不是基于得失,而是基于作为人应走的正道。

这里的“正道”,我理解为一个人的三观尤其是价值观,它决定了你做什么,不做什么。比如,你做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是计较个人得失,还是聚焦是非善恶?显然,“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是稻盛和夫的正道。

在面临抉择时,稻盛和夫给部下这样的建议:

当问题发生,寻找解决方法时,立即在头脑浮现的想法,几乎都是基于对自己最有利的欲望或感情的。

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分为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三部分。下意识产生的对自己最有利的想法属于“本我和自我”的范畴,也就是“动物的我”和“自私的我”。

所以,不能把最初冒出来的念头,直接作为结论,而是要等一等,用“善恶的标尺”好好对照和衡量一下后激活“超我”,然后重新对问题进行思考。为了防止错误的决定,这种缓冲是十分必要的。

【09】组织的成长,是无法超越其领导者的气量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和心中抱有的思想理念,会决定组织的存在方式。关于这一点,我在这篇热文中有进一步剖析,点击查看>>>为什么空降民企的高管的“阵亡率”那么高?评论区亮了...

什么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稻盛和夫的答案就是“心”。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身居领导岗位的人,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组织,都必须持续努力,不懈地磨炼心性,提高人格。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像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一样,领导者会让整个企业都染上自己的色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尤其是民企都是“一把手”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 领导者思考事物时的思维方式、哲学或信条、人生态度,这都不是领导者一个人的东西,而将决定整个企业的色彩和性质。

【10】一切始于心,一切终于心

稻盛和夫经常用“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这个方程式,来说明人生。在这个方程式中,热情和能力的打分范围,都是从0到100分,但思维方式却是从负100分-正100分。三者相乘才是关键。

也就是说, 不管一个人的热情和能力有多高,只要思维方式是负数,一切都是负数。正因如此,不管我们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自我反省,决不能忽视了对心灵的修持。

稻盛和夫引用了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原因与结果法则》所说:人的心灵像庭院,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芜,不管是耕耘还是荒芜,庭院都不会空白。

如果自己的庭院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院。

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院,除去杂草,播种美丽的花草,不断培育。同样,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就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院,将不纯的思想一扫而光,然后栽上清澈的、正确的思想,并将它们培育下去。

这里,他用简单易懂的比喻,说明了我们人生中的种种现象,全部都是“心”的投影。

心灵才是塑造人生最重要的因素。无论什么人,能拥有的都只是“当下”这一个瞬间。以怎样的心态活在当下,将决定我们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