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方验方】谢英彪:治疗肝胆疾病常用的5个经验方

 s6s8 2022-08-31 发布于辽宁
01

柴芍二皮二花汤治疗肝郁气滞证

【经验方组成】

柴胡6~10克,炒白芍15克,枳壳6克,郁金10克,青皮、陈皮各6克,玫瑰花3克,绿萼梅3克,金橘叶6克,炙甘草3克。

【组方用意】

柴胡为临床疏肝解郁代表药物,前人有“肝胆之要药”“胃肠之要药”之说。

近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具有镇静、催眠、解热、镇痛、抗炎、护肝、利胆、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胃肠功能等多种作用。

肝脏“体阴用阳”,在发挥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同时,本方配以养血柔肝、镇痛解痉之白芍,相互牵制,相辅相成,不致疏泄太甚,疗效更佳,同为本经验方君药;

青皮、陈皮、枳壳、郁金、玫瑰花、绿萼梅功专疏肝解郁,善于行气、活血、止痛,可调节神经,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转氨酶、健胃、帮助消化,缓解胃肠道痉挛,可协助君药的疏肝解郁作用,为本方臣药;

金橘叶疏肝而不伤阴,为佐药;炙甘草具有缓和及解毒作用,白芍、甘草配伍,护肝之力更佳。

本经验方立方要旨,在于“疏肝”,所谓疏肝,是指疏泄肝经郁滞之气,使气机通畅。

肝气郁滞是肝胆和胃肠等脏器多种病症的共有症候群,其病理生理基础,很可能是肝、胆功能障碍,胃肠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减弱,并对全身状况和精神状态产生影响。

本经验方具有改善肝胆功能和改善胃肠活动的作用,用中医的话就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缓急止痛之功效。

余常用本经验治疗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急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脂肪肝、胸膜炎、肋间神经痛、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慢性睾丸炎、癔症(脏躁)、神经官能症(梅核气)、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出现肝郁气滞证,表现为胸胁胀满、疼痛、脘痛、腹痛、疝痛,纳少胃呆,情绪抑郁,咽部物阻,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者。

【加减法】

1、肝郁伤阴,出现口干咽燥,舌质红少津者,加麦冬10克,石斛10克。

2、肝郁化火,出现口苦,急躁,苔黄者,加黄芩10克,蒲公英15克。

3、兼血虚,出现面黄头昏脉细者,加当归10克,熟地黄12克。

02

清肝降酶汤治疗黄疸转氨酶增高

【经验方组成】

地耳草20克,垂盆草15克,蒲公英15克,猪苓、茯苓各10克,车前子(包)10克,生甘草2克。

【组方用意】

地耳草又名田基黄,它味苦性凉,擅长清热化湿,消肿解毒。

近代临床发现,地耳草单味或复方用于病毒性肝炎,均有显著疗效,并可消除黄疸或降低转氨酶,一般需连续服用15日以上,为本方君药;

垂盆草、蒲公英可清热化湿,协助地耳草降酶护肝;猪苓、车前子协助地耳草排湿利湿化湿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耳草、垂盆草、蒲公英、猪苓、车前子均有较为理想的降转氨酶、退黄疸、清肝、护肝、保肝的作用。

【加减法】

1、气郁化火,便秘口苦者,加生大黄6克(后下),芒硝3克(冲服)。

2、胁胁隐痛,舌红少苔者,加生地黄12克,枸杞子10克。

3、胁痛加重者,加火麻仁15克。

4、伴胆石症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沙10克(包煎)。

03

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

【经验方组成】

柴胡6~10克,炒黄芩10克,金钱草15克,炒白芍15克,延胡索15克,川楝子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3克。

【组方用意】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范畴,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辨证多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病位主要在肝胆,常与脾胃同病。

本经验以柴胡疏肝利胆,理气止痛;黄芩清利肝胆湿热,同为君药;

胆囊炎与胆石症系“难兄难弟”,慢性胆囊炎大多伴发有胆石症,故以金钱草清热化湿,利胆排石,白芍、延胡索、川楝子缓急止痛,与金钱草同为臣药;

郁金、枳壳行气利胆,缓急止痛,同为佐药;炙甘草缓急止痛,同为使药。全方共奏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功效。

【加减法】

1、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者,加青皮10克,八月札10克,九香虫10克。

2、胁肋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者,加川芎10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

3、目黄身黄、肋痛恶心,舌红苔黄腻者,加茵陈15克,生栀子10克,泽泻10克。

4、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5~10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

5、胁肋隐痛,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者,加生地黄12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

04

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缓解期)

【经验方组成】

柴胡10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虎杖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0克(包煎),生大黄5~15克,威灵仙30克,冬葵子30克,炙甘草3克。

【组方用意】

本经验方系综合天津南开医学院、贵州遵义医学院及余三家经验组合而成。

柴胡、枳壳、郁金疏肝利胆,促进排石,为本方君药;

金钱草、海金沙、虎杖化石排石,清化湿热。生大黄利胆通腑,威灵仙可化鱼骨梗喉,推断有化胆石作用。以上5味同为臣药。

冬葵子滑窍排石,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矫味,缓解大黄泻下伤正之力,为使药。

本方药物的药理研究大多有良好的溶石排石功效。

其复方经药理实验研究发现,具有扩张胆总管、增强胆囊收缩功能、促进胆汁分泌量增加三大作用,故对结石小于0.8厘米,圆形或椭圆形与胆壁无粘连的胆石症缓解期有较好的排石化石效果。

【加减法】

1、伴胆囊炎者,加金银花15克,黄连3克。

2、伴胆区疼痛者,加川楝子10克,延胡索20克,炒白芍20克。

3、伴上腹部饱胀者,加青皮、陈皮各6克,娑罗子6克。

4、伴食欲缺乏者,加砂仁4克(分2次后下),薄荷6克(后下)。

05

抗脂肪肝胶囊治疗脂肪肝

【经验方组成】

白芍400克,姜黄300克,丹参300克,泽泻200克,山楂200克,生大黄100克,枳椇子200克,葛花200克。

【组方用意】

白芍擅于柔肝养血,缓急止痛。近代药理研究提示有良好的护肝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姜黄长于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近代药理研究证实所含姜黄素有良好的降血脂、保肝作用。余临床曾单味治疗脂肪肝,收效满意。以上2味药为本经验方主要药。

丹参可祛瘀生新,安神宁心,止痛除烦。中药药理研究提示,丹参有显著的保护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作用;

泽泻泻浊降脂,实验研究已证实可降血脂、抗脂肪肝;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其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已被大量的近代药理研究所证实,临床有关用山楂治疗脂肪肝的报道也颇多;

生大黄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活血、解毒祛瘀,利胆退黄等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降血脂、抗脂肪肝和减肥作用,并有良好的保肝功效。

笔者认为,生大黄的抗脂肪肝作用可能与引起厌食和缓泻有关。

枳椇子、葛花自古便是解酒毒、护肝的良药,余单用制成枳椇子葛花茶,运用于酒精性脂肪肝,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有显效。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开中药处方的经验》,谢英彪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10.1。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肖相如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