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是十几年低调老店,后悔现在才挖到这个美食宝地。

 听雪楼75iz4v14 2022-08-31 发布于安徽

挖了这么多年小馆子,我们有一条颇为万能的方法论:茶城和批发市场周边,是一个神奇的美食聚居地。

因为外来人口密集,地方菜很丰富,而且普遍十分地道,加上房租相对市区便宜,性价比超高!

最近按这个思路挖到的惊喜,是丰庄。

图片

位置离市中心不近也不远,地铁可直达。

这个略显陌生的地名,大概不会出现在美食爱好者的目的地清单上,但它完美符合了以上要素:

坐拥江桥批发市场(上海最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上海轻纺市场、还有丰庄茶城,可能是上海外来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能找到五湖四海的地方菜。

随便走进一家,都是屹立十几年不倒的低调老店,而且人均都不过百!

图片
猜猜这一整条河鳗多少钱图片

我们甚至挖到了在上海私心觉得最惊艳的一家江西土菜,一个月愿意来四五次的那种:

图片

虽然这里食肆密集,但毕竟走的是大众路线,不是每家都值得。推荐4家心水小店,值得呼朋唤友来吃!;)


01

上海Top3的江西菜

鲜辣得顶过瘾
上海的江西菜其实不少:新天地排队2小时起步“网红”江西饭店、浦东八佰伴的江西客家小炒、江西老乡会宴请专用的赣江村......都有起码70分以上水准。
而丰庄这家江西土菜,不夸张,是我们这几年吃到最惊喜的一家。
图片
惊喜在哪?
首先,它是上海屈指可数上饶人开的江西菜,饶帮菜痕迹明显,很擅长突出“鲜味”,能打破很多人对江西菜“只有咸和辣”的偏见。
其次,每家江西馆子都有的经典菜品,它家的调味和火候更到位,跟普通小店的区别着实明显:
比如梅干菜凤爪,很多店通病是:下手偏重,咸味盖过梅干菜的鲜,鸡爪吃起来只有酱油味。(包括在江西当地吃,也)
图片
而这家鸡爪是有灵魂的:糯糯胶质抿化在舌尖,会刹那间释放出梅干菜的发酵酸鲜,咸度辣度拿捏正好,一点不抢戏。
而且镬气足,把江西梅干菜相比江浙沪特有的烟熏感、山野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
另一个见功夫的,是大肠。
江西炒大肠跟江浙沪不太一样:其他地方炒之前会预处理(卤或者清水炖煮)到半熟状态,而江西是直接下锅,也叫“生炒”,追求一个脆的口感——但却更考验火候,本大肠爱好者吃过10家生炒大肠,8家都是嚼不烂的只能生吞
而这家把握到了平衡点:脆,弹韧,同时又不会太“生”而嚼不烂。每一下咀嚼都是享受~~
图片

江西菜的河鲜其实很丰富,但很多馆子就是千篇一律的红烧杂鱼,而他们家一是品种丰富,二是做法更丰富。

毕竟老板开了十几年,供应链还是挺强的,水族箱里总有当地特有的当季河鱼,很多名字都叫不上来,每次都闭眼让老板推荐,但都有惊喜。有种开渔季下海鲜馆子开盲盒的快乐:

图片

比如我们最近去的一次,尝试了正当季的珍珠石斑鱼,点菜之前:“什么河鱼要158元一份?老板你坑我?”

图片
吃了一条后:“值得!”
搜了才知道,这是上世纪引入江西的一种淡水石斑鱼(别的店真没咋见过)质比草鱼鲤鱼黑鱼等淡水鱼都细腻,绵嫩却不散、弹糯,与舌齿缠绵。(唯一缺点是有小刺,不喜欢刺多的慎点)
盲猜是货源水质不错,因为一点没有土腥气!所以并非重酱油的红烧,而更强调以微辣衬出清鲜。
图片
泥鳅也毫无腥气,与丝瓜同烧,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土菜都常见的做法:两者都是滑嫩口感,又能彼此借味,鲜甜盎然。

图片可惜丝瓜有点老了!

河鲜里炒螺蛳也是必点,但我这种懒人每次都爱点这个炒螺肉——都给你剥好了,一大勺塞满嘴巴不要太满足!(韭菜香气全炒入味了图片
想想手剥虾仁的人工溢价,而这一大盘还不到30块钱,香哭了。
图片
还有一些上饶特色土菜也值得尝试!因为货源挺厉害的,能吃到不少当地特色蔬菜。
比如上海菜场里不太常见的青番茄(不是未成熟,就是青色的品种),口感偏清脆,又不像红番茄会出很多汁,成菜就更干爽;最经典就是炒腊肉,清甜和咸鲜的完美结合~
图片
酸萝卜炒蛋皮。上饶的蛋皮里会加红薯粉,QQ弹弹,加上有气孔,把酸萝卜的味道尽数吸走,越吃越香。
图片
请一定别错过炒粉:虽然粉有些容易断,但真的香,放凉了都还有镬气,小米辣和酱油的香气全吸附在粉上(上饶的粉比柒月粉、辣赣堂那种抚州系炒粉更粗)
本人外婆家是上饶的,我用我一半的上饶血统担保,基本就是当地那味了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最后最后,他们家的彩蛋是红糖发糕!
看着平平无奇,其实是老板专门从浙江龙游(当地发糕是国家名特优地标产品)买回来自己蒸的:比普通发糕弹很多,弹弹韧韧像QQ糖!吃再饱本人都能再塞两大块,胖的每一斤都心甘情愿谢谢!
图片

02

中午是口粮面馆

晚上化身隐藏私房菜

浙江系海鲜面这两年在上海越开越多了,但我们还是愿意专门来丰庄吃这家老店:清江佬。
中午12点不到,就坐满了附近居民和上班族,专程来吃面的。但这家店更神奇的打开方式是晚市,除了面,还能吃温州私房菜(而且比市区一些温州海鲜馆子便宜)!
图片
先说说这碗代表性的面!
黄鱼面是最经典的。而且一定是整条、煎过的黄鱼,相比本帮黄鱼面里一册一册的鱼片(在汤里汆熟),多一重外皮焦香,但里肉又不碎。
图片
温州海鲜面另一大标志:标准抻劲的手擀面,嚼劲介于细面和北方手擀面之间,非常适口。
图片
最喜欢汤里标配的蛋皮,蛋糕般香气,而且加了姜末一块煎的,丝丝辛香。加蛋皮煮出来的面汤也会更鲜嗷!(b站知名菜谱类up主老饭骨有个素高汤就是用炒蛋吊的)
图片
除了汤面,炒粉干也是人气之选,镬香尤其优秀,不输我们最爱的温州海鲜黄牛馆和大禹家!
图片
但真正让人甘愿专门来吃的,还是他们家的温州家常小炒,晚市才有。图片
炒鱼肚必点,是每天限量的。毕竟鱼肚就那么点,还很难处理(在别的店里也吃过:要么腥气很重,要么又硬又老)
熟客都知道这是清江佬的宝藏:因为炒得毫无腥气,还有洋葱和甜青椒的微甜;刚入口是脆的,嚼到后面是软嫩的,是最好状态的鱼肚了。
图片
还能吃到很有温州风格的芹菜炒鳗干
温州的鳗鱼,特点是不抹盐直接晒干,不像宁波一带的鳗鱼鲞偏咸,反而更强调肉质本身的鲜甜,晒干后鲜味还更浓缩了!
图片
即便是很常见的红烧鱼籽鱼泡,这家从原料到火候,都有几把刷子。
因为鱼籽总是很饱满,不会煮太碎,完完整整还带着胶质,是胆固醇超标的快乐。
鱼泡则最能看出厨师对火候的把握:有的店鱼泡硬邦邦的,费尽腮帮子也嚼不动;这家则有脆的、有滑嫩的,口感非常丰富。裹了一包汤汁淌进嘴里,美滋滋。
图片
一些温州特有的时令蔬菜,能在上海吃到挺难得的。比如这个芥菜,常见于粤、闽,但江浙沪实属少见,温州就是产地之一。
有些微苦,但切碎了跟虾米同炒,苦意显得更加柔和清新,甚至有种奇妙的回甘。
图片
有点神奇,明明是很家常的味道,但会在不经意间被惊艳到。
店里还有自己的卤味:卤大肠卤猪耳——很多小店都直接买半成品,像这种从烧猪毛开始自己搞的真的不多见了。图片
图片
店面朝向高架,导航过去不太好找,不如认准它隔壁的乾禧足道。
图片

03

看似大杂烩的小店
其实是河鲜专业户

这家店有点神奇,如果只看菜单,大概率不会走进去,因为本帮菜、川菜、粤菜啥都做……就像一家随处可见的普通大杂烩餐厅。

图片

据说老板是上海人,老板娘和厨子都重庆人,所以菜单以川菜为主(甚至有锅巴肉片这种已经很少见的川菜)。
但其实,它家做鱼真的很出彩!
虽然品种不出挑,不过是常见的鳜鱼鲈鱼鲫鱼鲤鱼.....但鱼都从千岛湖运来,处理也花了功夫,即使是最便宜的河鱼,也能到鲜嫩无腥气。
图片
而且做法也有点意思。因为是川渝厨子班底,还能吃到重庆过水鱼,这种上海川菜馆都不多见的大菜
图片
就是菜单上的“过江全鱼”:可以理解为重庆版的西湖醋鱼——都是将整条鱼汆熟后,淋上热锅现炒的华丽酱汁。
相比红烧,它更多保留鱼肉鲜嫩;相比清蒸,它又能吃到更丰富的味道。
比如这家做的就是川菜里的酸甜味:辣度温和,豆瓣酱咸香中带点酸甜很上口,接近鱼香肉丝的鱼香味型,特别讨喜。
图片
也可做鲜椒口味:酸中带麻,酣畅淋漓,因为青花椒选得确实不错,有绿色山椒属特有的柠檬、青草般香气,很有质感和穿透力,清新爽利。
一般这种做法的鱼,就是直接汆熟,而这家会先汆后蒸,每一步也都有去腥处理(具体细节坚决不透露图片,所以吃起来更细嫩、更鲜甜!
图片
在他家吃鱼还有两个优势:一是生意好客流量大,食材流通快,货源总是很新鲜。冬天都是坐满的,去之前还要订位:👇
图片
二是开在茶城附近,价格走亲民路线,比如这一整条河鳗才128元(市区点一条起码要188了),还是现点现杀,一点腥气没有。虽是广式的豆豉清蒸,但用的是四川豆豉碾成泥,酱香尤其入味。
图片
噢~~看这肥肥糯糯一抿就化的一口啊,对不起我又要颅内高潮了:)
图片

04

屹立十几年的安徽土菜

干饭人狂喜

家店,虽然做的都是安徽土菜,没什么章法,但每道都是妥妥的米饭杀手!价格也非常实惠,在丰庄是屹立十几年不倒的老店了
图片
徽菜里最出名的臭鳜鱼,很看店家的选货水平。这家的货源确实不错(放心,是新派的减臭减咸版,至少没有臭豆腐臭,接受度挺高)臭鳜鱼的核心美妙之处都做到了
一个是发酵带来的咸鲜(超下酒!!!),一个是鳜鱼的蒜瓣肉经过腌制后更弹的口感
100出头一整条,并不比人均450的安徽驻沪办差哦~

图片

图片
干豆角炖肉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土菜。老板从老家选的干豆角,山野香气尤其浓烈,带一点辣,再配上炖烂的五花又,我能干两碗饭谢谢!
图片
如果专程跑来吃一趟,大概会觉得不值得。但这家店的神奇之处就是,很多看似式,它总能做出意料之外的“还真不错”的感觉
比如江浙沪皖都会做的雪菜炒大肠,这盘吃到第一口就觉得:厨子有图片,用心了!
图片
调味一点不平,因为肥肠是先卤再炒的,所以嚼到最后都有卤料香气,而且腌雪菜选的是偏酸的(比如上海雪菜黄鱼面的雪菜就是偏咸的),炒入味后就特别清新解腻,卤肥肠的大料辛香相平衡,是点睛之笔。
有偏瘦的弹劲大肠,有偏肥的软糯头嗷~
图片
凉拌茄子,再常见不过了吧。这是安徽做法:先蒸再蒜汁凉拌,尤其软糯,而且处理得没有一点涩味,蒜泥提供了辛辣得恰好的灵魂,非常清爽。
不会惊艳到你,但就是吃到最后还忍不住想来几筷子的好吃。
图片
吃完就能理解为什么傍晚六点,他家就已经坐满 人声鼎沸了:
确实是很适合朋友家人聚餐的选择因为鲜,下酒又下饭;大辣的挑人味型,五湖四海都能接受;材丰富但又都不人均不过百就能吃得妥帖舒服!
* * *
在丰庄,像这样的地方菜馆还有很多。它们或许没有多精致,但足够实惠,在性价比之上还能看出用心,尽量还原了当地风味,是沪漂人士想家时候的慰藉。

惯例,list一键收藏哦~

图片

文 - 徐大半 / 编辑 - eimo 
图 - 徐大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