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尔巴乔夫做对了一件事,令他对人类的贡献没有争议

 看乐子 2022-09-01 发布于北京


戈尔巴乔夫去世,对熊叔来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记得1986年的时候,熊叔和几个小伙伴分别给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能为人类和平做一些贡献。
现在想起来,1980年代充满了理想主义,连个小学生都知道美苏打核战人类一起玩完。不过只有美帝给熊叔回了信,戈尔巴乔夫?唉,等到他下台信还没回。
如果说20世纪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地图哥绝对算是一位,在他上台6年后,把一个帝国搞得寿终正寝了,还不是经过战争形式,这个本事,不是谁都能有的。
但苏联解体,本身就具有极大争议,特别是对于那些当年曾被它深深影响过的人,从成功学的角度,戈尔巴乔夫是毫无疑问的失败者;但在另一边,人们又把他捧上神坛。
无论苏联解体的价值判断有多么复杂,但有一件事,戈尔巴乔夫确定无疑地对人类做出了贡献。

图片

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雷克雅未克。


01
戈尔巴乔夫亲手打开削减核武器的大门
人们很多时候将戈尔巴乔夫的历史功绩定位在令苏联帝国解体上,不少人忽略了他在另一方面的贡献,在他的推动下,美苏(及后来的美俄)削减了庞大的核武库,让超过两万枚的核弹头逐步减少到今天的规模。
1985年7月,戈尔巴乔夫成为了苏共最高领导人,同时也是庞大的苏联帝国的老大。但就在他刚刚上台后,便做出了一项违背祖宗的决定。
从这一年开始,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和他的苏联外长安德烈·格罗米科就一项包括战略武器、中型导弹和导弹防御的三部分计划进行了谈判。
这是双方首次对各自庞大的,足以毁灭地球好几次的核武库进行全方位的谈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首先提出全面禁止弹道导弹的是戈尔巴乔夫
1986年10月,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冰岛雷克雅未克的一次峰会上会面时,这美苏两国首脑自赫鲁晓夫访美之后,首度会面。
这次会见,实质意义可能比人们印象中的象征意义更重要。
自1986年以来,戈尔巴乔夫提出禁止所有弹道导弹,但里根希望继续研究“星球大战”计划(SDI)。星球大战,是美国最早一代反导系统,美国宣称一旦实现,将一劳永逸地消除苏联洲际核导弹的危险。

图片

美苏核军备竞赛一直是让地球笼罩在毁灭的阴影之中。
所以对于戈尔巴乔夫提出全面禁止弹道导弹的想法,舆论上是有争论的,一方面认为80年代,苏联经济已经无法支撑其高达1万枚核弹头;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是因为“星球大战”的虚张声势,让戈尔巴乔夫错判,以为自己的弹道导弹即将失效,与其如此不如大家一起取消,重新获得战略平衡。
当时美苏双方的核军备竞赛达到顶峰,美国大约拥有11000枚核弹头,苏联拥有1万枚核弹头,苏联可以投射的弹头爆炸当量是美国的两倍。

图片


但,弹道导弹和核弹头的维护是非常耗钱的,双方维持相同的核武库,对于苏联来说更为不利。而且1万枚核弹头与1千枚核弹头对双方意义是一样的,都足以保证毁灭对方。
在雷克雅未克,戈尔巴乔夫回避了里根关于人权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议题,而是希望双方解决INF(中程弹道导弹)的问题。
中程弹道导弹是另一回事,因为射程短,留给双方的预警时间就短,从东欧发射的SS-20,会在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到达西欧,这连将群众疏散入防空洞的时间都不够。因此对欧洲威胁极大。
戈尔巴乔夫抓住这种威胁,释放了善意,同时戈尔巴乔夫提议,消除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所有战略武器的50%,并同意不将英国或法国的核武器计入数量。
这其实也是对过去美国提出削减战略核武器提议的回应,只是过去,这种提议西方想都不会想到有可能经苏联人口中提出。
戈尔巴乔夫的态度,在当时的西方引发强烈震动,以至于民意和舆论都希望西方国家抓住苏联的善意,削减威胁人类的核武库。
于是双方继续谈判,最终导致了1987年12月《中程核力量条约》的签署。这个条约首先取消了双方500-5500公里射程的中程导弹。

图片

1986年,西德人反对在西德部署美国潘兴2型中程导弹。
但戈尔巴乔夫仍然不满足,他努力推动一系列的裁军条约,其中也包括《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以及1990年的《巴黎宪章》。
1991年7月,此时离苏联解体已经近在咫尺了,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了START条约。
这个被称为START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两国把核弹头的载具限制在1,600枚弹道导弹(ICBM)和轰炸机以内,核弹头数量减少到6,000枚。
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军备控制条约,全面实施后,将导致所有当时存在的战略核武器中约80%将被拆除。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大多数人已经不太记得戈尔巴乔夫对削减核弹头的贡献。那是因为,条约签订一个多月后,苏联解体了。
接下来的具体工作和进一步的削减核武条约,由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极其领导人叶利钦、普京完成。
1993年老布什总统与叶利钦签订了《战略武器削减条约》第二阶段协议(START II),旨在将双方核弹头数量减少到3000到3500枚。但这个协议并没有执行。
双方一直到2002年5月,由小布什总统和普京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ORT),双方同意将核弹头削减到2200枚以内。

图片

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也是亲手结束冷战的两个关键人物。
美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1日,俄罗斯共拥有517枚洲际弹道导弹以及潜射弹道导弹和重型轰炸机载弹道导弹,美国数量为651。俄罗斯的核弹头数量为1456个,美国目前有1357个。此外,俄军有767个发射装置,美国有800个。
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对于冷战后期以及后冷战时代,人类和平发展是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正是他上台之后,奉行的政治新思维,让人类逐步走出了数万枚核弹头的毁灭威胁——
从冷战的恐怖平衡到冷战后的理性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戈尔巴乔夫的和平主义思维,也让中苏关系破冰,他与当时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一起推动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邓小平提岀的改善中苏关系三个条件:要求苏联主动解决“三大障碍”,即从中苏边境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撤军,从阿富汗撤军,劝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在戈尔巴乔夫在位期间一一得到解决。
中国的北部边境曾经陈兵百万的红军逐渐撤走,当时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最终得以解除,这也让中国得以全心投入改革开放,建设经济之中。

图片


02
是迫于形势还是个人理想实现?
前文所述,戈尔巴乔夫在当时的和平主义动作,多数被解释为迫于形势,谋求核武的平衡,解决苏联的经济压力等。但很多人忽略了戈尔巴乔夫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对于美苏的核武器谈判,双方参与者回忆两边领导人时有这样的说法,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谈到里根时说:“他认为他们是不道德的。哪里写着一个人可以按下按钮杀死一百万人?那是上帝?”
监督INF谈判,并长期担任戈尔巴乔夫英文翻译的苏联外交官帕维尔·帕拉日琴科说,戈尔巴乔夫将核武器视为“种族灭绝”。
“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的目标是削减军备,他们不允许自己偏离轨道,”帕拉日琴科说。“[这]绝对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两个伟大的国家,两个核超级大国终于能够阻止至少两类核武器的军备竞赛。”
政治评论家们相信,他对核武器的厌恶,部分源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戈尔巴乔夫花了16天时间才将所发生的事情公之于众,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调查报告揭示了核能的可怕后果。

图片

切尔诺贝利遗址,已经加盖了厚重的防辐射棺材。
从政治顶峰退下来之后,戈尔巴乔夫仍然是和平的推动者,他的著作《和平是可能的》、《终于清醒过来——不再有战争》都在西方获得了成功,前者仅仅在德国就卖出了上百万本。
这也让地图哥没有像其他苏联老一辈政治家那样,在苏联解体后贫穷潦倒。
在地图哥的心目中,“全面战争不会有赢家——尤其是如果它以核战争告终。这是一种不能排除的可能性。无情的军备竞赛、国际紧张局势、敌意和普遍的不信任只会增加风险。”
在西方,特别是在德国,人们一直认为是戈尔巴乔夫的决定导致德国统一,因此他也被誉为德国统一之父。
至于获得诺奖,也算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民间荣誉。他利用这种声誉奔走于欧洲与俄罗斯之间,他曾说过:“只有在西方和平运动的支持下,我才能施加我的影响力促使克里姆林宫强硬派裁军。”其实他在毕业后,也没啥很大的影响力了。
这个克里姆林宫的强硬派,就是今时今日发动乌克兰战争的人——普京。
戈尔巴乔夫从来没有反对过普京,对于西方的担忧,他总是说:“等等看。我们需要耐心。这是我对双方(欧、俄)的期望。目前每个人都在犯错误。只要最后一颗原子弹没有被拆除,我仍然看到核战争的威胁。这样的战争将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场战争。没有人会被留下来发动另一场战争。”
如今的俄罗斯又到了关键时刻,可惜那个后半生致力推动和平的地图哥走了。但,对他而言,在这个时候去世,也许是幸运的,至少他不会看到这场正在进行的战争的结果。

图片


主要参考资料:
Mikhail Gorbachev: A New Nuclear Arms Race Has Begun
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ies, 1991 and 1993
Demise of US-Russian Nuclear Treaty Triggers Warnings
Gorbachev: “No more war – For a nuclear-free world“
Mikhail Gorbachev: The village boy whose democratic instinct and abhorrence of nuclear weapons changed the 20th century
美俄核武器“亮家底”:俄方称美超标了101件武器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