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很短的时间内,随着爆红的“二舅”,一个流行词成了时下年轻人口中的热门,“精神内耗”。 01. 什么是精神内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种感觉,每天已经很忙碌、很疲惫了, 但脑子里还是会不停的想这想那,就像两个小人在吵架。但“精神内耗”,更多的是心理学上的概念。 精神内耗在心理学中指向一种心理内部的不协调,呈现回旋式的纠结与犹豫。 直白来说,内耗的表现就是“想太多”,在做一件事时,内耗的人往往会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个体在进行自我控制时消耗了过多心理能量,人便容易出现精神疲惫等负面状态。 比如说,在做一件事情时,正常做法是需要花20%的精力来决策、80%的精力用来做事情,而精神内耗者可能会花50%、60%,甚至更多的精力来胡思乱想。 它会发生在自己内心世界的波动,就像是自己把自己的心放在火上烤,放到油里烹,放到冰天雪地里冻,扔到沙漠里流浪。 02. 年轻人也在加速内耗 过去我们以为,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现在科学研究表明,其实每个人都有精神内耗的时候,哪怕他是一个孩子。 很多上一代人,人到中年失去了20多岁的冲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很多事情无法改变、无力改变。 可能曾经也想尽办法做过很多改变与尝试,有好有坏,但更多的是无疾而终,在不停地精神内耗中找不到方向。 现在这种情况一样延续到年轻人身上,愈加激烈的竞争趋势,愈发紧张的社交关系和巨大的阶层分割,让内耗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心理情绪。 一些90后乃至95后们,没想到比如“裁员”这个词汇会和他们联系在一起。 小七之前接触过一位学员,她当时说自己毕业就在现在的岗位工作,可看不到前景和未来,升也升不上去,身边稍微大一点三十岁的人纷纷被裁,说不上那天就轮到她,每天都在惶恐中举棋不定,她清楚自己在等一个转机,但是又不知道这个转机何时能来,可是最后先等来的是“失眠”。 03. 精神内耗可以恢复吗? 先来看一下导致精神内耗的原因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一个是环境压力,如身边人对自己要求过高,当下可能无法达成,为了缓解内心的不安感,总是会想太多来安抚内心的焦虑。 另一个是自身压力,由于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或总对未来没有结果的事情担忧,让自己无法放松,如当事情失败时,会不断思考原因问题,即使想不出来,也会让自己硬想,然后就很容易钻牛角尖,从而导致精神内耗。 ● 但精神内耗只能躺平?没有办法改善了吗? 面对内耗,我们可以这样做: 1、重建认知,理智可以控制情感,可以通过疗愈,重建认知,加强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2、把目标拆分成阶段性小任务,提高行动力; 3、做自己可以掌控的事,形成积极正向反馈; 4、不懂就问,用直线思维解决疑惑,解决内耗; 5、及时向外界倾诉; 6、与自己和解,学会享受当下的快乐; 7、多做运动,调养身心; 8、通过阅读、听音乐、看电影来缓解疲劳; 9、接受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结束语: 在自我内耗时鸡汤文、励志片等等都可以起到一时作用,说明我们能接收到它们传递来的能量。 其实每个人周身都围绕着能量,有时高,有时低,但精神内耗无疑是一个情绪低谷。 精神内耗的人常常情绪不稳定,从而导致个人能量存在波浪线般的变化,当负能量爆棚常常会感到体弱无助、悲观颓废、消极平庸,甚至耗损了生活的好运气。 这时我们就要丰富自己,拒绝内耗,懂得与人交往也要远离一些不值得交往的人。 只有正能量足够多,我们才能平衡负能量,提升自己的能量层级,达到内心的升华和稳定。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