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那么大,我们那么小

 林清平的图书馆 2022-09-01 发布于安徽

编辑 /若水

     没有微信,能否生活得下去?答案是能。没有微博,能否生活得下去?答案也是能。人活着,需要各种工具,却从不会为某种工具而活,微信也好,微博也罢,都不过工具而已,有或者没有,其实并无大碍。既然是工具,没有了这个工具,自然有另外的工具替代。譬如,此刻,微信工具不好用,无法用它来收藏零碎时间,我就顺手拿一本书,这也是很好的捡拾零碎时间的工具。

     世界那么大,我们那么小。我们看见的永远是冰山一角,我们懂得的永远是一点皮毛。你跟我不是同一视角,我们看到的和懂得的就一定不一样;我和你哪怕就算是同一视角,倘若专注点不一样,我们看到的和懂得的还是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所有我以外的人都值得我学习,学习越多,我自身拓展的世界就越大。

     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事物,不可能被一边倒地说好,也不可能被一边倒地说坏,除非哪一天,人类的脑子集体坏了。在正常社会里,一个事物,被多数人说好,那它就一定坏不到哪里去;被多数人说坏,那它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做人做事,首先要关照多数人的感觉,其次才是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切忌左右摇摆。

     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不要让你的赞美变得廉价。赞美要由衷,由衷的赞美是发于内心的枝叶,开在品格上的花朵。请不要滥用你的批评,也不要让你的批评变得浅薄,批评要客观。客观的批评传递的是一种公正,一种社会正能量。赞美要有度,批评须谨慎。

   你是一盏小灯,可以照亮一间屋子;你是一颗太阳,可以照亮整个天空。从一盏小灯到一颗太阳,距离究竟有多远呢?一种答案是永远,一种答案是转身。两种答案之间相差的只是一个修行。

     我庆幸自己这半生身在底处却没有沉沦。低处,对个人而言,或许是一种无奈,但它却是宇宙人生和社会世相的最佳观察点。在这个观察点上,可以看到最善美最丑恶的人性,可以看清五花八门的世相表演,可以洞若观火地读懂生命真相。对沉沦者来说,低就是低处;于自觉的观察者,低处胜于高处。

     是太阳,乌云终究遮不住你的光;是泥鳅,被人捧成苍龙又怎样?你是什么就是什么,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人生,该笑骂就笑骂,该痛哭就痛哭。


附:

——读林清平感悟

俞东升

     庄子笔下有一只鹓雏鸟,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我觉得自己在读书时,对于作品的选择,其挑剔的程度也类似于那只鸟。那些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我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翻破了书页,写满了心得,内心洋溢着阅读的快意。

     近年喜欢上了一位当代作家,他叫林清平。您没看错,是林清平,不是台湾的那位作家“林清玄”。

      我是读了林清平的微博,由微博上的文字而喜欢上他的作品的。

    “生活就是偶尔的丰盛,恒常的简约。”读了这句话,我会心地笑了。可不是嘛,富人也不能天天都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红楼梦》里善于养生的贾母告诫她的晚辈们:“好东西不宜多吃。”最适合人类的食物是大米、面食、蔬菜、水果,这些普通的家常食品,是人类永远也吃不厌腻的。东坡有诗“人间有味是清欢”,可见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其趣味和肠胃大体是相似的。不过,我觉得林清平的这句话更符合人性:人,毕竟是高等杂食动物,“清欢”固然是有味的,可是,人也需要偶尔的“丰盛”一回,这亦是人性——偶尔一次丰盛,是为了铺垫恒常的“简约”和“清欢”。

    “我是水,安于低处。亲我的人,获得滋润;轻我的人,迟早淹死。不是我要滋润谁,是他们自己滋润了自己;不是我想淹死谁,是他们自己淹死了自己。水安于低处,不代表没有血性,也不代表可以被随便欺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智者,水是一种涵养;对愚者,水是一种深渊。” ——像这样的文字,林清平似乎是信手拈来,但读者读到这样优美、隽永、富含哲理的文字,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不富不贵,没病没灾,能吃能睡,自由自在,如此一生,便是人间神仙。”这句对仗工整的箴言,确切传神地道出了我人到中年以后的心声。我曾写过一句打油诗以表我心:“有米有书吾愿足,无灾无病一身轻。”有吃有穿,有书可读,无灾无病,心灵自由,平平淡淡才是生命的本真。

     林清平的智语慧文,有的是对人生百态的精准描摹,有的是作家内心流淌出来的诗情感言,有的是作家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灵感顿悟……为什么林清平会有这么丰富深厚的思想呢?他为什么要把这些感悟记录下来,与世人分享?创作这样的文字,这需要多少情感积累,需要多少知识储备,需要怎样的文化素养!——在品读林清平的著作时,我常常不禁如此感喟。

     我想,这要从林清平的个性人格和人生轨迹里寻找答案。

     林清平的散文集《人生没有草稿》,很多篇章记述了他的人生经历、生活片段以及故乡家事。林清平老师出生于江北的贫穷农村,读书求学的道路坎坷波折,曾经历练过多种职业,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他都是一位执着于梦想的读书人。他追求心灵的饱满,力求达到上善的生命境地。“我思故我在”,他有一颗勤于思索、善于思辨的大脑,他写作时在思考,上班时在思考,行走在路上也在思考,一朵花,一棵树,一滴露,一场雪,一抹朝霞,一轮旭日,都会在他心海上激起思想的涟漪,于是,他付诸笔墨,记之微博。林清平常说,他之所以能坚持写微博,缘由之一是,他要不断地用文字教育自己,反思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这些文字从一个自由清亮的心灵里流淌出来,然后传达给更多的受众,在此过程中,心与心契合,情与情交融,灵魂与灵魂产生共鸣。

     窃以为,国人比较喜欢短小精悍的文章,这与中国的汉字特点和文化传统有关。众所周知,西方的拼音文字,书写时较为快捷,且重视逻辑推理,故而,西方的文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类作品,很多都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条分缕析,体制庞大。中国传统文化偏向于感性直觉,只言片语即能洞悉人情物理。中国古代那些著名的思想文化著作,如《易经》、《论语》、《老子》、《世说新语》、《传习录》、《菜根谭》、《幽梦影》、《随园诗话》、《人间词话》等等,无不皆是古代的“微博体”,篇幅虽短小,但语言灵动,内涵深刻,微言而大义。

     每个作家的关注点各有不同,有的作家关注社会大众生活,有的作家侧重于触摸个人心灵。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国人对精神世界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与日俱增,故而,像林清平这样的关注人类心灵的作家,定会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值得庆幸的是,林清平的这些“微随笔”“微笔记”“每日问候”和“每日一省”,已由“东方出版社”等国家出版社结集出版,《禅思微箴言》《禅眼看尘世》《禅心贯日月》《一世安详》《清平智慧书》等著作,被众多“林粉”誉为“当代菜根谭”和“当代论语”。

     闲暇之时,我读几页林清平;忙碌之余,我亦抽空读几章林清平。事业和顺、心情愉悦的时候,我读读林清平;心烦意燥、情绪低落之时,我亦愿意读读林清平……人生路漫漫,需要有人鼓励,需要有人提醒;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篇待写的文章,在下笔为文之前,多听听智者意见,多汲取高人智慧,方不会在作文时胡乱涂鸦——因为,人生没有草稿。

【作者简介】林清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一世安详》《人生没有草稿》《晨语》《禅思微箴言》《禅眼看尘世》《禅心贯日月》《清平智慧书》等。《人生没有草稿》《晨语》入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林清平图书签名钤印本

   100元/2本包邮,(边远地区除外)

    购买方式如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