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治心烦失眠的千古名方

 会宁县四房吴镇 2022-09-01 发布于甘肃

小编导读

现代人动不动就“心里烦躁,还睡不好觉”。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失眠”。今天带来4首专治心烦失眠的千古名方,方子的组成都非常简单,只有2~3味药,效果却极佳。


栀子豉汤证【原文】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發汗吐下後,虚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76)❖梔子豉湯方❖梔子十四個(擘) 香豉四合(綿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爲二服,温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梔子甘草豉湯方❖梔子十四個(擘) 甘草二兩(炙) 香豉四合(綿裹)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梔子生薑豉湯方❖梔子十四個(擘) 生薑五兩 香豉四合(綿裹)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生薑,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文章图片1

【讲解】

本条论述发汗后胃虚吐逆的证候以及热扰胸膈所致虚烦、心中懊憹的证治。

伤寒误治之后,表证已罢,邪热内留胸膈,但并未与有形之物相结,只是无形之邪热扰乱胸膈而蕴郁不去,所以称为“虚烦”。其病机为热扰胸膈,热郁气滞,治疗当清宣郁热,方用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是治疗虚烦不眠、心中懊憹的主方。栀子性苦寒,可清透郁热,解郁除烦;豆豉气味轻薄,既能清宣透热,又能和降胃气。二药相伍,降中有宣,宣中有降,为清宣胸膈郁热、治疗虚烦懊憹之良方。若兼少气者,乃邪热伤气,加甘草以益气和中而成栀子甘草豉汤;若兼呕者,乃热扰胃气,加生姜以降逆和胃止呕而成栀子生姜豉汤。

对于栀子豉汤证医家大多将其列入太阳病变证中,但实际上此方证应为阳明热证,不属于太阳病变证。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姜元安教授对栀子豉汤证进行了系统地剖析,认为栀子豉汤证所治主证为热郁胃中所致的“心中懊憹”,而“心中懊憹”实为“胃中噪杂”,热郁胃中为阳明病的初始阶段,可发展为阳明腑实证。由上可知,栀子豉汤证是阳明病热证,而非太阳变证,故应放在阳明病篇。

文章图片2

栀子厚朴汤证

【原文】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卧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79)

❖梔子厚朴湯方❖

梔子十四個(擘) 厚朴四兩(炙,去皮) 枳實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讲解:

本条论述热扰胸膈兼腹满的证治。

伤寒邪在表,不当下而用下法,使表邪有内陷化热之机。热扰于胸则烦,气滞于腹则满,心烦腹满故卧起不安。腹虽满,然无疼痛拒按、大便不通等腑实之征,犹是无形邪热之郁结,非为阳明可下之证。治以栀子厚朴汤,清热除烦,行气除满。方中栀子苦寒,清热除烦;厚朴苦温,行气除满;枳实苦寒,破结消痞。诸药合用,热清则烦除,气行则满消。

本证较栀子豉汤证邪陷为深,故不用香豉之宣透;但又未形成阳明腑实,故也不必大黄之攻下。

栀子豉汤禁例

【原文】

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81)

讲解:

本条论述栀子豉汤的禁例

“旧微溏”指患者素体脾阳虚弱。因栀子汤为清热除烦之剂,药性苦寒,易伤阳气,故病人旧有大便稀溏者,虽见有烦热懊憹等症,亦当慎用。否则,必进一步导致中阳虚寒加重,而使溏泄更甚。然上焦郁热而非用栀子汤不可者,亦可仿栀子干姜汤寒热并用之法,酌加温补脾肾之品。

图书推荐

文章图片3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第二版)》

本书主要讲述伤寒精要,根据作者对《伤寒论》的理解及多年临证经验,按照六经病对《伤寒论》中主要条文进行讲解。书中重在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辨析,比如表证并不是六淫都有,解肌的实质是补脾胃,脾约不是麻子仁丸证,少阳不是半表半里,四逆汤不是少阴病的主方,寒厥不会有厥热胜复,326条不能作为厥阴病的提纲,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等。书中比较关键的内容是对厥阴病相关条文进行了重新编排,以及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临床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