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大家徐文兵《中医哲学》笔记02

 背后国文 2022-09-01 发布于江苏

我们尊敬和喜爱徐大夫,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好的中医大夫,而是他站在了不一样的高度,能高屋建瓴地洞察中医,能融会贯通地体悟中医。徐大夫讲课,看似不经意,说东道西,天马行空,实则系统性很强,脉络清晰,条理分明。而且他的讲课风格大气而细腻,随和而严谨,很有感染力。

上节讲到健身,徐大夫特意强调说,在站桩和打坐时,反对刻意,一定要忘我。一旦刻意,很有可能出岔子,导致身体的损伤。通过站桩和打坐,应该让自己的气血率性而动,让自己的神自由展现。

了解了身和体以后,了解了疾和病以后,那么通常的疾和病最早的表现应该在身体的枝梢末节上,比如手脚、耳朵等部位。因为人的身体是个非常智慧的系统,身体出现状况时,它会舍末求本。所以,徐大夫提出“诊病求末,治病求本,防病求根”的理念。在这里,我们又认识到三个字,末、本和根。末是末梢,枝节,好理解。那什么是本,什么是根呢?

说文曰,本,木下曰本,是指树下面的部分。根,木株也。是指树长在地底下的部分。“上工治未病”就是中医的根,重预防,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未病先防的根在养生。

而养生,首要的是要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因此,要学习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穴位。人体的穴位是361个,胸腑阴面的穴位叫募穴,背部阳面的穴叫腧穴。募是聚集、汇合的意思,是指气聚的地方,力和气的结合点。腧,古作俞,亦作输。俞,说文曰,空中木为舟也。《灵枢·本输》马莳注云:输者,以其脉气之转输也。一个聚,一个输,反映了脏腑精气运行的情况。

临床当中,脏病大部分都要取背俞穴,腑病的时候,一般要取募穴。但在治疗时,面对一个脏器的疾病,我们既取背俞穴,又取募穴。治疗腑病的原则,也是先取募穴,后取背俞穴。

徐大夫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中医治疗的思路和西医治疗的区别。他说如果一个人手脚冰凉,而口舌生疮,西医的治疗方法是用一套方法治疗手脚冰凉,再用另一套方法治疗口舌生疮。而中医则辩证地看问题,把这二个症状联系起来看,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在哪。相反不在手脚和口舌上下功夫,而把焦点放在脏腑调理上,同时解决二个问题。

徐大夫还举了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他说如果病人骨头断裂错位,西医的解决办法是切除突出身体的部分,填平身体凹下去的部分,而中医则是让骨头复位。这个当然只能当笑话看,西医不会这么笨。但从另一方面讲,西医的思路就是一根筋,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而且对有些病症不从根本上解决,而是用药物或其它方法来掩盖或粗暴处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生命的质量在保持身体健和康的基础上,还有思想和情感上的需求和满足。他从欲、意、愿、情、爱这几个方面分别来讲。

第一是欲,可以说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渴望被满足的需要,它包括饮食、男女、安危和冷暖。我们要提高生命质量,这些本能的需要应当给予恰当地满足。恰当满足就是要懂得节欲,不放纵,也不压抑。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人把“欲”变成了“纵欲”,过度放纵。

饮食有节,比如饮,他反对有些专家提出的“每天八杯水”,他建议大家不渴不喝,饮必三口,恢复自己的感和觉。他又用大段篇幅讲述碳酸饮料的危害,让我们分清“阳气”和“阴食”,明白“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的道理存在。

增加二个字的学习,一是感,说文曰,感,动人心也。觉,悟也。他认为,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们更应该相信人的天赋、本能。要明白,感和觉比后天的意识重要得多。什么叫觉?喝口水是冷的热的,吃个东西胃舒服不舒服,你应该是有觉的。感,不是低级的神经反射,完全是触动了我们的心神。感和觉的区别是什么?是深层次动心。

以上是第二节课的大概内容,如有侵权,请速告知,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