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剑锋全面解读:任正非的“灰度”与灰度管理智慧(文字+视频)

 华夏基石 2022-09-01 发布于黑龙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任正非独特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思想,我想是七个字:“智慧、灰度、学不到”。

文8500字|阅读约22分钟
  • 作者 | 彭剑锋,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guanlizhisheng2015)

01


“在哲学上我信奉'灰度’,信奉妥协”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任正非独特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思想,我还是用七个字“智慧、灰度、学不到”来概括。灰度思维,本质上是超越了二元对立思维的一种系统思维、整体思维,是基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的禅宗的思维。
 
我认为,华为的成功,首先是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成功。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任正非的伟大,成就了今天华为的成功,华为今天的成功,反过来也成就了任正非的伟大。所以有的人问我,彭老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他的主要特别点是什么?他伟大在什么地方?我说,对任正非的概括,只能用“伟大、灰度、看不透“七个字来概括。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任正非独特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思想,我还是用七个字“智慧、灰度、学不到”来概括。

为什么对任正非的个性以及任正非的特征,我只能用“伟大、灰度、看不透“来概括?那是因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企业家、军事家,往往都很难用一两句话清晰地去给他进行画像。因为卓越的企业家,都是一个态叠加的、复杂的混合体,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复杂多重的个性,也体现着内心的矛盾冲突,以及对矛盾的驾驭。正如吴春波教授所描述的,他认为任正非是一位游走在黑与白之间的一个灰度的人。所谓灰度的人,就是在他身上有时候会体现两个极端个性的综合,体现为一种“矛盾对立统一”个性,比如他既脾气暴躁,有时候很凶,显得很恶,但又能静水浅流,内心很善;他有时候既铁骨铮铮,很刚强,但又柔情似水,又显得很脆弱;他有时候既嫉恶如仇,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但又宽容妥协,懂得进退;他既用兵很狠,但是又爱兵心切;既很率直,很率性,像个小孩一样稚气顽劣,在大是非面前,又显得成熟老练,胸有成竹……所以我说,我也赞同吴春波教授的这种描述,任正非的个性,是一个“灰度”的人。用我对优秀企业家,卓越企业家概括性的三句话就是:有情怀,懂江湖,通人性。所谓有情怀,就是立意高远,有远大的目标追求,有高境界;同时,又懂江湖,懂人情世故,接地气、务实,情怀是天,江湖是地,要打通天与地,靠什么?靠人,通人性。通人性就是了解人性,有同理心,善解人意,内心充满了人文关怀。     

所以我说,任正非也是符合卓越企业家这三条,有情怀,懂江湖,通人性。打通天地,实际上就是说,人要是一个混沌的人、灰度的人,因为一个灰度的人,有时候你看不透。在管理哲学上,任正非他是崇尚“灰度”的,他在管理华为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基于灰色的经营管理假设、理念与哲学,可以说灰色的管理理论,贯穿了华为30多年的成长,成为华为的管理智慧与方法论。

在任正非的价值观中,他认为“灰度”是一个常态,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黑和绝对的白,这个绝对本来就不存在,绝对只是数学上定义的,在物理学上不可能,物理学上绝对的黑一打开,灰尘落上去就变成了深灰,绝对的白一打开,灰尘落上去就变成了浅灰。任正非在哲学上是信奉“灰度”,信奉妥协,白与黑之间有一个妥协就是灰度。所以他说,领导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呢?领导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那么如何来理解“灰度”管理智慧?所谓灰色,其实就是在纯白与纯黑之间相叠加的颜色,我们说黑白相叠加就呈现灰色,那么从动态角度看,灰色是黑白之间的一系列过渡色,由浅到深,由深到浅,灰色实际上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那灰度思维显然跟黑白的二元对比思维是不一样的,我们说黑跟白是对立的,黑不能变成白,白不能变成黑,黑白是一种二元对立思维,水火不相融,尤其是西方国家,基于所谓科学的这种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二元对立的黑白思维。但灰色恰恰包容了黑与白,是黑白一体的。

灰度思维,本质上是超越了二元对立思维的一种系统思维、整体思维,是基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的禅宗的思维。禅宗的不二法则,禅宗的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本质上也是一种灰度思维。在某种意义上,灰度是跨越了黑白,是黑白的一种叠加,所以是一种更广阔,是一种高贵的灰度。任正非认为灰度是常态,黑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所以他说,我反对在公司管理上走极端,要提倡灰度思维,提倡系统思维。

那么对于任总所提出的灰度管理哲学以及灰度的管理智慧,如何正确理解,如何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有效的应用灰度的管理思维?我想首先要澄清一些误解:

第一个误解:认为灰度就是中庸,灰度就是不需要黑白分明,就是不偏不倚,走中庸的道路。我认为这是对灰度的一个误解,灰度是在黑白之间游走,有时候偏向黑一点,有时候偏向白一点,有时候深灰一点,有时候浅灰一点,完全是根据外部环境的这种变化不断去做调整,不断进行“度”的把握,所以它是一种动态的选择,是一种审时度势,是一种度的这种把握。它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折中和中庸,而是在黑白之间的一种把握,是一种驾驭能力,是一种度的把握的艺术。

第二个误解:认为灰度就是实用主义,就要把事干成,就是为了目标的实现,不需要底线和原则,认为灰度可以无原则的妥协。其实,灰度思维,虽然要懂得妥协,要懂得退让,但是退让和妥协是有底线的,是有原则的。没有灰度的人宁折不弯,有灰度的人是弯而不折。所以任正非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是旗帜鲜明,绝对不和稀泥,不捣糨糊。也就是说对于原则问题,设计价值观的问题,涉及到经营底线的问题,绝对不能突破,必须要坚守,弯而不折,是有底线的灰度,有原则的灰度。

第三个误解:认为灰度就是混沌,就是大概齐,不需要精准,不需要精确,差不多就行,只需要务实,不需要求真。我认为,灰度恰恰是要既求真又务实,既要追求精确,又要追求模糊判别。在具体任务上、在绩效指标、流程制度上,要绝对不含糊,要明确,执行要精准到位;但是在总体上、系统上,是强调要有模糊判别,不需要过度较真。

第四个误解:认为灰度就是消极处事的态度,就是在混沌之中,凭着感觉过日子,摸着石头过河,不需要激情。我认为这也是对灰度的误解。其实灰度更强调,混沌之中方向的正确,信念的坚定,灰度的管理思维既强调危机意识,尤其是在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又在企业遇到挫折遇到问题的时候,强调乐观,强调奋发向上,强调对未来充满信心,用正能量牵引。所以你可以看到,在一个灰度的组织氛围之中,他既强调危机感、紧张感,同时又强调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悲观,要乐观,要奋发向上,要相信未来,要相信相信的这种力量。

第五个误解:认为灰度就是追求平衡、稳态,而不需要打破平衡。我认为这也是对灰度的误解。灰度是不断追求平衡又打破平衡,在打破平衡之中寻求新的平衡,在新的平衡之中,又打破平衡,寻求新的不平衡,它也是在平衡与不平衡之中不断去游走。所以组织既要拉开差距打破平衡,同时又不能使得这种差距过大,过度不平衡了,就要往回拉,要想尽办法实现相对的平衡,在平衡与不平衡之中进行动态的选择。

所以灰度思维和灰度智慧在企业管理之中要得到有效应用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灰度的管理智慧要得到有效利用,第一,企业家必须要有大智慧,没有大智慧的企业家,是很难驾驭灰度智慧和灰度思维;第二,善用灰度思维的企业家,都是情商很高的企业家,都是内心强大的企业家,都是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之中合理地把握度,审时度势的企业家。

所以,不是谁都可以善用这种灰度思维,只有卓越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才是灰度智慧的应用高手。而且灰度的思维与灰度的智慧,往往是在实践过程之中,不断去悟,不断去修炼,最终才能有效的把握。因为这种最高的管理艺术和方法,所以我说任正非的灰度思维伟大,是大智慧,但有时候轻易学不到。

02


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这么一个复杂多变的新时代,未来往往是无法准确预测的,那么一个企业要应对这种不确定性,要在不确定的混沌之中去前行,要有灰度的战略思维:“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一个企业要以灰度思维来指导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战略是什么?战略是一种选择,你选择干什么,不干什么;战略是一种方向的确定,你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什么样的业务发展方向,选择什么样的赛道。那灰度思维是什么?企业往往是以灰度去洞见未来,去找到企业未来正确的战略方向。尤其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这么一个复杂多变的新时代,未来往往是无法准确预测的,那么一个企业要应对这种不确定性,要在不确定的混沌之中去前行,最重要的战略思维就是任正非所提出的“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之所以是最重要的灰度战略,是因为在一个不确定的这个时代,战略是很难精准规划的,只能保持方向大致正确,所以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的时候,往往是朝可能的方向先开枪、再瞄准,再去动态地进行战略的选择和聚焦,所以作为一个组织来讲最重要的是保持方向大致正确,不一定要做一个非常精准的战略规划。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在一个错综复杂时代的一种战略思维。
 
在不确定时代,企业要持续地活下去,最大的战略思维就是要以内在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这个内在的确定性就是组织始终要充满活力,要以组织的活力去应对战略的混沌和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从企业外部来讲,企业要“低作堰”,要始终保持以客户中心,以客户需求驱动,那么这个企业就能保证方向的大致正确,从企业内部来讲,企业要充满活力,要“深淘滩”,要通过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大对客户需求的认知,通过双轮驱动机制,通过“以奋斗者为本,持续艰苦奋斗,真正形成以客户为导向”的奋斗机制,让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充满战斗力,那么这个组织就能够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做好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应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内在战略思维,所以一个组织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只需要保持组织自身的活力,因为活力是组织健康与战斗力、免疫力的第一标志。活力里面最重要的是干部的活力,所以任正非最近有一个讲话,“我们要用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去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灰度的战略思维,第一是保持方向大致正确,第二是要保持组织充满活力。只要组织内在尤其是干部队伍始终充满活力,我们就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朝着既定的大致方向前行,不断去克服战略过程之中的各种艰难困苦,最终去实现我们心中所要达到的这个目标。

另外,灰度的战略思维体现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之中,最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妥协。妥协是实现战略目标,以及企业处理内外矛盾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论,而且妥协本身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和理念,是打破极端思想与偏执的利器。一个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之中,面临着各种绕不过去的坎,有时候有些坎绕不过去,该拐弯就要拐弯,该低头还得低一下头,该妥协还是要妥协,否则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还会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之间的矛盾,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企业要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中就要懂得妥协,要把握各种矛盾的平衡,要抓住主要矛盾。企业在决策的过程中,也要懂得妥协,按任正非所讲的,“相互之间相处的时候只坚持自己的意见,可能就不能团结很多的人,所以有时候需要绕一个弯,打一个圈”,你才能团结,才能综合更多的意见,才能吸纳更多的智慧,才能团结更多的人。所以面对众口难调、人多势众的时候,你需要妥协。

妥协在本质上是解决内外矛盾关系的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一种丛林智慧,所以任正非提出“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你要靠自己意气用事,你不懂妥协、进退,过于偏执,那你就可能被江湖所淹没。

另外,妥协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把握方向,谋定而后动,要急用先行,不追求完美,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每项工作。最后,战略决策的过程是一个灰色的过程,尤其是企业高层在进行重大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决策的时候,必须要开放,高层必须要民主,要有开放的大脑、妥协的精神,这样才能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形成群体智慧,才能形成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内在凝聚力。

03


灰度的组织管理思维是什么?

灰度的组织管理思维,我认为在组织管理系统上体现在三个方面:组织要保持开放,组织要激发活力,组织要提高组织能力,尤其是提高一线的综合作战能力。
 
第一,灰度的组织管理思维,要求组织打破边界,要跟外界进行跨界融合,使组织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
组织只有成为一个开放式系统,才能跟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能量的交换,才能不断地吐故纳新,像任正非所提出的“要炸开组织的金字塔,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一桶浆糊粘接世界优秀的人才和智慧”。组织保持开放是组织充满活力、充满能量、充满战斗力的前提,所以灰度的组织思维反对组织走向封闭的,更强调跨界,更强调开放融合。
 
第二,灰度的管理思维,强调要激发组织内部的活力,更强调组织要打破平衡、拉开差距,真正做到以奋斗为本,持续艰苦奋斗,来防止组织的惰怠。

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以内在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这个内在的确定性,就是任正非所提出的“组织要始终保持活力”。因此灰度的组织思维更强调一个组织不能过于稳态、不能僵化,组织要能够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要充满危机感,不能惰怠,如果一个组织惰怠,业务守成,那这个组织就适应不了外部不确定性的变化,只有一个组织始终充满创新的活力,始终充满价值创造的活力,那这个企业才能真正去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任正非说“组织惰怠可以吞噬我们的光和热,使得我们这个组织缺少活力,缺少创造力”,所以他提出要引入小熵理论,不断去打破平衡,拉开差距,让人才在组织内部不断进行工作轮换、内外流动,引入竞争淘汰机制,让人才感受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要有四能机制,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能左能右,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

企业要有危机文化,尤其在企业发展最顺利的时候,大家自我感觉最好的时候,更要传递危机意识,整个组织一定要让员工有紧张感,一定要让员工不断提出挑战性的目标,能感受到来自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整个组织有紧张感,就有战斗力,组织最怕的就是惰怠、人员斗志衰竭、激情衰竭,整个组织松弛,等真到了打仗的时候,组织就没有战斗力。

第三,灰度的组织管理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组织整体一体化的运作,要提高组织的整体作战能力。

灰度的组织思维要求,整个组织要一切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眼睛要对着客户,屁股要对着领导,要以客户为中心去拉通组织与流程。只有这样组织才能打破本位主义、山头主义,组织才能真正面对市场,能够形成一体化的协同,从而去提高整个组织面对市场、面对客户的整体系统技能,去提升一个组织整体的组织能力。另外,灰度管理思维强调前中后台要一体化,强调要上升总部的资源集中配置能力和专业赋能能力,下沉一线的集成综合作战能力。作为总部来讲,要能够为一线打仗去提供空中支持、枪支弹药、好的粮草,同时,让听得见炮火声的人去做决策。一线能够呼唤炮火,总部能够提供各种赋能,组织就会提高一线的集成综合作战能力。所以灰度思维它强调的不是一个组织单项的能力个体户,而是一个组织整体的集成综合能力,整个组织一体化的去面对市场,面对客户,去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去提高客户的综合价值体验,强调的是一个组织的系统力、整体力。

04


抛弃非黑即白的人性认知

用人不追求完美

那么灰度的人才管理思维,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是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如何灰度的认知人性。我们过去对人性的认识,是一个黑白二元对立思维。这种认知,认为人性要么就白,要么就黑,对人性的假设,要么就是经济人的假设,要么就是社会人的假设。按照灰度管理理论,人性,是黑白叠加的一个系统,对人性要有待叠加的思维。也就是说善与恶、好与坏,它是一体两面,融为一体。所以我们对人性的认识,要抛弃非黑即白的思维,也就是抛弃非好即坏的思维。人是一个善与恶、好与坏的综合体。在一个人身上,优点特别突出,缺点也特别突出,那么一个人他是善是恶,它在人体之中是同步存在的。但他是否朝善的方面去发展,最主要是取决于他内在的价值追求,内在心的追求,所以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的内在的价值追求,这是根本。

第二,在灰度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就不是简单实现人与岗位的最佳配置,就不是简单追求人的生产效率。人力资源在灰度管理思维下,它的核心目标,是要激活人的价值创造,激发人的奋斗精神,激活人的创新创业潜能。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不是把人当成工具,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在灰度的管理思维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就要激活人的价值创造,让每个人成为价值创造者,让每个人有价值地工作,实现人的价值的成长。
 
第三,灰度的用人观。灰度的用人观是什么呢?灰度的用人观强调,用人不要追求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点特别突出的人缺点也是突出的,所以用人上不要追求完美,最重要的是发挥他的长板,用人之所长。所以任正非提出,要坚决反对把精力用去补短板,追求完美,人最主要是发挥自己的优点,做好长板,再拼一块别人的长板,拼起来就是要一个高桶。为什么要把自己变成完美的人呢?如果一个人缺点很多,就观察他在哪方面能重用一下。如果说这个人不会管人、不会用人,只会专业,那就派出一个管人的副职去协助他,派一个“赵刚”去做“政委”就行。所以人不要去补短板,人就是要发挥优势。我经常讲,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互补性的完美团队。任正非提出,有洁癖的人不能当领袖,没有犯过错误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一个人往往就是在一线捶打的过程中不断失败,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成长。如果这个人啥错误都没犯过,这个人是个完人,他就不是一个真正能打胜仗的领导了。所以任正非说什么叫完人?刚出生的小孩什么都不知道,他就是个完人,所以我们不需要完人,我们是需要能打胜仗的人,能打胜仗的人,一定有个性,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
 

第四,灰度的人才管理思维,灰度的文化,它需要开放、包容、宽容的一种组织文化氛围。因为灰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包容。所以任正非提出我们不是培养和尚,培养牧师,我们是一支商业队伍,华为要容得下各类人才,一个企业要天下人才为我所用,那么你的文化就要足够的开放、足够的包容。包容是肥沃组织的土壤,包容与宽容能够拓宽灰度的空间,可以拓展组织和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可以激发人的内在价值创造潜能。所以任正非提出,我们公司要宽容“歪瓜裂枣” 的奇思异想。可是以前一说“歪瓜裂枣”, 他们就把“裂”字写成了劣等的“劣”, 任正非说你们搞错了,枣是裂的最甜,瓜是歪的最甜,虽然它是“歪瓜裂枣”,表面上不好看,但是我们要从战略的眼光上,去看好这些歪瓜裂枣。可能这些歪瓜裂枣恰恰就是企业未来战略性,所需要的人才。所以用人上,灰度的思维,既要对人才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又要包容,要宽容。

第五,灰度的人才、思维,更强调人的自我评判,自我超越,不断的空杯心态,自我批判的人才机制,是提升人才灰度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有自我批判精神,人能够不断从错误之中去反省,从错误之中总结提炼经验,那就能够得到不断的成长。我们经常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人只有在污泥里面待过,他才具有免疫力。所以任正非提出,从泥坑里爬出来的人才是圣人,如果这个人从来都不到一线去,从来都不跟群众打成一片,没有趟过污泥,他就谈不上出污泥而不染,他就没有免疫力,他也不了解底层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但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怕他犯错误,就怕他没有自我批判精神。所以一个人不怕犯错误,只要他有自我批判的精神,那么他的人才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实现自我批判、自我发展,不断实现自我修炼的一个灰度的发展轨迹。从这一点来讲,就是我们说灰度的人才发展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到一线去锤炼,要从泥坑里爬出来,要有自我批判精神。只有这样的话,才能使得这种人才,经受住各种磨难,人才才能够不断有战斗力、能够解决问题、能够打胜仗。从这个角度来讲,灰度的人才发展途径与发展路径,是真正锤炼人才、培养人才的最有效的手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