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破阵子》用典赏析

 王力德个人馆 2022-09-01 发布于新疆

  辛弃疾喜用典,在词人中格外突出,一直颇受诟病,谓之“掉书袋”。但实际上辛弃疾功力深厚,每每用典都能恰到好处,浑然天成,读来并不觉有堆砌之感。

  

    比如辛弃疾有一首大家不大熟悉的《破阵子》,其用典之多之妙,叹为观止。

               破阵子

    序: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

    寿君双玉瓯。

    这首《破阵子》是一首祝寿词,同时也是一首劝勉词。词序里交代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辛弃疾为他的内兄(大舅子)范如山(范南伯)祝寿,当时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张栻征聘范如山做泸溪县令,但范如山嫌芝麻小官不足施展,不肯赴任。辛弃疾趁着祝寿劝导范如山出山为国出力,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全词一共才十句,却用了六个典故,用典之密,即使在辛词也少见。


    第一对用典

    第一句“掷地刘郎玉斗”用的是鸿门宴后范曾怒而摔杯的典故。鸿门宴中项羽不听范增谏言,放跑了刘邦。后刘邦赠玉斗答谢,项羽接受,而范增怒而摔碎玉斗。此典中的范增目光如炬,明察秋毫,为项王建功立业,可惜项王昏庸,范增又未能及时引退,不得善终。

  

    第二句“挂帆西子扁舟”用的是范蠡助越灭吴,与西施归隐西湖的典故。此典中的范蠡亦为越国建功立业,且功成身退,得以保全。

    此两典都是为了激励范南伯去建功立业,勿以官小不就。巧的是这两典中的英雄恰好都姓范,与内兄范南伯同姓。意谓:看你们范家前辈一个个多么雄烈奋发,你岂能自甘放弃?这么巧的同姓用典世所罕见。

    而且这两句对仗也极工,以“掷地”之怒对“挂帆”之闲,以枭雄刘备对美女西施,以庙堂之“玉斗”对江湖之“扁舟”,可看出辛弃疾巧思天成,真乃用典大家,妙不可言。


    第二对用典

    下阕开篇再次用典“燕雀岂知鸿鹄”,用的是陈胜微末之时的典故。直接引用陈胜原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典不见典,方为高人。

  

    下一句“貂蝉元出兜鍪”也是直接引用典中原话。用的是南齐大将周盘龙的典故,这个典故比较生僻,需要说明一下。周盘龙是武人出身,凭军功封侯还升为平北大将军镇守北方边境。后来他年老便请求退伍,回到朝廷担任闲职。南齐皇帝笑问他:“卿著貂蝉,何如兜鍪”?意思是,你戴着侯爵的帽子,与当年戴着战盔相比如何?周盘龙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我能封侯拜相是从小兵做起的。

    此中“貂蝉”非指东汉末年美女貂蝉,貂蝉冠是一种古代冠帽名称。貂尾与蝉羽皆古代显官冠上之饰物。貂蝉冠起源于秦代,后发展为高级官员的礼冠。

    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称为兜鍪。

    这两句的对仗,同样工整巧妙,上联是两类鸟,志向一高一低,下联是两种帽,一文一武,身分亦一高一低。“岂知”对“元(原)出”,恰好使上下联成为两个时代的人物之间一问一答,自然到好像同一人自问自答。完全不露痕迹。真是耐人寻味,余味无穷,越嚼味道越深。

    这两句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劝告范南伯,别小看早年卑微,将来照样能成大事。陈胜早年是农民,周盘龙早年是士兵,不比你现在的县令更卑微吗?


    第三对用典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用了南宋大将军宗悫和孔子牛刀小试两个典故。

    宗悫为南朝刘宋名将,晚年为豫州刺史,却被帝王派去的小吏典签监视掣肘,宗怒叹“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签的慢待!”。将范南伯将出任的泸溪县比作宗悫出任的豫州,意思都是斗大的小地方。

    “牛刀”即常说的“割鸡焉用牛刀”,典出《论语·阳货》。说的是孔子的学生子游出任鲁国小县武城宰,用孔老师的礼乐将武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处处弦歌。孔子出游时路过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这小子用礼乐治理这么个小地方,好比用牛刀来割鸡,真是大材小用啊!得意赞许之情溢于言表。

  

    这两句合在一起的意思是,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大材小用,一试身手,把斗大的泸溪治理好,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余句亦妙

    全词除了这六句用典外,其它数句也暗含玄机,比如“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北宋黄庭坚在《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中说:“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意思是北宋江山万里,幅员辽阔。而到南宋辛弃疾这里却成了“君王三百州”,少了一百州,去了哪里?当然是被金国拿去了。只这一小小数字,已隐喻了“金殴缺,待重头收拾旧河山”的深意,真是惜墨如金。范南伯乃爱国名士范邦彦之子,自然心有灵犀。

    最后一句“寿君双玉瓯”为范南阳祝寿必写之辞,却也非闲笔。“玉瓯”其实就是第一句“掷地刘郎玉斗”中的“玉斗”,也就是酒杯。

  

    全词从玉酒杯始,至玉酒杯终,前后呼应,贯为一体,从手中的酒杯联想到楚汉时范增摔碎的酒杯,引出许多历史故事,极其自然,毫无突兀之感。辛弃疾大手笔真是纵横天地千古,意味无穷,令晚生五体投地,不能自己。

    古时文人个个饱读诗书,见典便知其事知其意。今人见典,一头雾水,不知所言其何,必得寻史觅迹,方解其中味。

                    2022年8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