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饿死不种地,渴死不挖井,非洲每年都会有人饿死,这是为什么?

 乡村播报 2022-09-01 发布于陕西

走进非洲,很少能看到大面积的良田,经常能看到一群群饥饿难耐的难民,也经常报道有人饿死的问题,全世界到处都流传着非洲人“饿死不种地,渴死不挖井”,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不得不说,除了热带沙漠,非洲土壤非常适宜种植农作物,如果专门种植农作物,非洲的确不会出现大量食不果腹的人群。那么,为什么非洲人不愿意种地呢?

习惯成自然。人们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草原地区的牧民从小就习惯放牛放羊,农民从小就会种地,除了气候因素,环境的影响严重阻碍了人们的思维习惯。

非洲地处热带地区,野生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丰富,加上长期的动乱、瘟疫、传染病,人口基数低下,人们散居在热带丛林附近,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野果,肚子饿了再去寻找食物也来得及。

在非洲,如果出现严重的干旱,附近的食物来源欠缺的时候,男人与女性也有分工。男性每天起来以后,拿着简单的捕猎工具,去森林深处捕猎,男性会自我在野外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到了下午,才将野兔等带回家,改善家庭的伙食。

女性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采摘野果,或者拿着简易的工具去采挖各种肉质根等,能够有一家人吃一天的食物就回家。

非洲有很多含水量很大的树木,即便在非常干旱的季节,树木体内的含水量也是十分充足,想要喝水的时候,有水源的地方,自然去直接取水。如果没有水源,他们就会在有些树木上面砍上一刀,流出来的水分就可以喝个够。

去过非洲的人都知道面包树,面包树的果实叫做面包果,大的有小西瓜那么大,小的有橙子那么大,有红薯的味道,烤熟以后的味道与面包非常相近,主要的原因是面包果水分含量为71%,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7%,既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炸着吃、烤着吃,属于木本粮食作物。

面包树与菠萝蜜属于近亲,很容易成活,野生状态下的面包树只要种子散落在地面上,发芽以后就能成活,非洲人很少有人专门种植,哪里的面包树基本上都是野生状态的,当地人只管每年采摘面包果就可以了。

据说,一棵15年生的面包树,一年能结果200个左右,每个季度都可以生产200公斤的面包果,一年四季都可以作为非洲人的粮食,可以养活1~2人。

除了面包树,非洲草原地区还有一种香肠树,果实很大,足足10公斤左右,淀粉含量高,是草原地区的主食,也可以酿酒。

非洲除了有丰富的野生资源,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非洲长期以来成为了欧洲的殖民地,各种资源被无情的剥夺,也因此,在相继独立以后被各种势力操控,经常处于战乱状态,经济很难发展,底层的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基本处于无望的状态,活一天是一天,或者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会进行原始积累,经常会将其他国家援助的粮食作物种子都吃掉,这才是非洲真正的悲哀。

幸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给了非洲人民向往生活的勇气,袁隆平团队的沙漠水稻在非洲初具规模,中国在非洲的基建项目也深得人心,非洲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大,非洲与中国的联系在进一步发展,未来的非洲的希望在于中国给其注入活力,在不远的将来,非洲也会解决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问题。你信吗?

#一国一品走近非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