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还喜欢吃有臭味的食品?

 珠海老杨品谈 2022-09-01 发布于广东

 听音频拉到文章末尾,音频内容更全!

1

昨天和大家聊了聊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和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为他俩去世了。

结果有人留言说:这样的人物也值得报道啊!

首先说,我不是报道,自媒体没有新闻报道权,是人家报道出来了之后,自媒体才可以评论。

其次是,你要是觉得这样的人都不需要知道,那也没啥关系。值不值得纯是个人体验,没人强求。有人喜欢清泉水,有生物喜欢大粪坑,没办法。就有人留言说,有点臭臭的!

现在香臭不分的人特多,并且是刚好玩反。

有一种可能,经济下行,生活压力大,一块臭豆腐能吃两顿,吃四碗饭,省钱、解劲!要是吃点好肉,一块臭豆腐的钱,能买一丝儿,不够塞牙缝儿的,更下不了饭。

人的价值观的转变和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的,富裕生活不一定把人人都变成好人,但贫穷往往能催生恶鬼。但是,现在这种常识被颠覆了,富裕产生的都是邪恶,无论人,还是资本。

2

阿城出版过一本小册子叫《常识与通识》,是当年他给三联周刊写的专栏文章合集。

其中一篇叫《思乡与蛋白酶》,这篇文章主要是说,你想家的原因,主要是想家乡的吃喝了,而想家乡吃的主要原因是你有能很好消化家乡食物的蛋白酶。

在这篇文章里阿城说:

玩笑说,中国文化只剩下了个“吃”。如果以为这个“吃”是为了中国人的胃,就错了。这个“吃”,是为中国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的,所谓“色、香、味”。

嘴巴这一项里,除了“味觉”,也就是“甜、咸、酸、辣、辛、苦、膻、腥、麻、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口感”,所谓“滑、脆、黏、软、嫩、凉、烫”。我当然没有忘掉“臭”,臭豆腐、臭咸鱼,臭冬瓜,臭蚕豆,之所以没有写到“臭”,是我们并非为了“逐其臭”,而是为了品其“鲜”。

确实是这样,当下的中国文化大概也只剩下吃这一项了,并且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有的喜欢“逐臭”的人群,对臭的忠爱也各有不相同。

我比较喜欢吃臭豆腐。但是,对长江以南的臭豆腐,比如安徽的毛豆腐、长沙的臭豆腐都不敢恭维。在珠海这么多年,一直吃北京的臭豆腐,不过王致和、六必居的臭豆腐一般都太咸。这两年在哈尔滨又吃回来了老家的克东臭豆腐,一下子就找到了臭的感觉,对上口味了。

关于臭的食品很多,最有名气的应该是安徽的臭桂鱼,徽菜里的名品、上品。

宁波还有一种咸冬瓜,吃不惯的人是连闻都不能闻的,是那种腐烂尸体的味道。可是爱吃的人觉得非常鲜,还有一种臭苋菜梗也是这个味道,浙江更有名的绍兴臭豆腐,就是用臭苋菜梗的汁浸制的。

阿城在文章里给出了中国喜欢吃臭的一种说法:

鲁迅先生是浙江人,他怀疑浙江祖上人也许不知遭过多大的灾荒,才会传下这些干咸臭食品。我看不是由于饥饿,而是由于战乱迁徙,因为浙江并非闹灾的省份。中国历史上多战乱,乱则人民南逃,长途逃难则食品匮乏,只要能吃,臭了也得吃。只要它不坏,最好的办法是晾干腌制,随身也好携带。到了安居之地,则将一路吃惯的干咸臭保留下来传下去,大概也有祖宗的警示,好像我们亲历过的“忆苦思甜”。广东的客家人也是历代的北方逃难者,他们的食品也是有干咸臭的。

喜欢臭,或者说返臭了,不能不说和经济条件有关。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流氓发财了都想洗白,秀才饿急了也能变成贼。

3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现象叫网暴,国家都很重视。当然,我并不在乎有这种现象,所谓的网络暴力也就是在网上骂骂人。本质是往自己嘴上先抹上屎,再骂别人是屎,别人臭。

可以说,我这些天就被网暴了,因为落井下石式地聊了好多期司马夹头。这就引来了好多苍蝇,嗡嗡乱飞。我倒不在乎,倒是不那么寂寞了,天天看骂我的留言有事干。高兴了就回一下、逗一下、回骂一句。不高兴了,就当没看见。

我是一个很少看留言的人,包括自己号上的留言,我看别人的文章、视频也不太看别人的留言,我自己感受啥样就啥样。这就是独立思考。

这些天无数人骂我,公众号和快手上的不多,抖音和视频号上的比较多。抖音和视频号又是基于朋友圈、联系人建立的推送关系,所以就有很多亲戚、朋友、喜欢我内容的人看到了那些不堪的骂人话,就有点受不了。

就和我说:为了啥啊?既不挣钱又挨骂,干点啥不好。

我真没想干啥?比如像夹头那样做正义的代言。我担不起,自己身上就一大堆毛病。就像有人留言,比较文明地骂我一样,说我人品不咋地。

我人品确实不咋地,或者说,我从来没有说过我好人品。但我一直在努力发现自己的问题,去完善它。

可问题是,你对自己越了解,或者对人性越了解,你就会发现,无法完善,能不作恶,或者不主动作恶就不错。而把自己标榜成完人的人都是想当神,司马老师虽然没成神,但也差不多成了义和团某个神坛的教主。

我说过多少次了,我做这些号,就是自己爱好瞎逼逼,自己开个广播,满足自己而已。并且,这里都是我的私货,没想为谁服务,不是公共服务产品。喜欢听留下,不喜欢的都可以直接走人,想骂我两句也没关系。

不过,我能做到的是,我自己认为,是白的我不会说成黑的,吃着是臭的,我不会说香。即便是有强迫,我大不了不说话。

当然,每个人的认知都有限,我也有错的时候,但常识性的香臭我还是知道的。一些问题连教育程度都不需要,比如是一个时事评论员对这个社会贡献大,还是一个实体的企业家对这个社会贡献大,这是不用想的事。

什么样的企业家,不管他人品好坏,都能创造就业,就业就是给饭碗。而时事评论员没有办法创造就业,只能满足自己的就业和他人的情绪。

今天和大家闲扯这么多,主要想说三点:

一是很多人逐臭是为了自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绝望,这些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是感谢关心、爱护我的人,他们骂我两句没啥,我都不在乎,你们更不要往心里去,犯不上。

三是这是一种非正常现象,会过去,我不信中国人都那么傻。不过,有可能会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挺痛苦的事,要有心理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