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溯源-深圳市福田区沙尾莫氏

 茂林之家 2022-09-01 发布于湖南

沙尾位于福田区南部,紧邻深圳湾畔,西有上沙,东接石厦。该村大约建村于元末明初,村民由莫、温、梁、欧等姓氏构成。其中莫、温两姓人口稍多,各有二、三百人,而梁、欧两姓人口则较少。

由于沙尾地处南海之滨,村后是广袤的田野,村前即是秀美的深圳湾。自建村以后,直至深圳特区成立前的几百年间,村民-直以半农半渔为业,其中温姓以渔业生产为主,梁、欧两姓则主要种植水稻,从事农业生产。而莫氏曾经有过- - 段半农半渔的生产历史,其渔场位于深圳东部的大亚湾-带海面。后来也转为以农耕为主业,逐渐放弃了渔业生产。

根据《沙尾莫氏族谱》记载,沙尾村莫氏的祖籍位于河北钜鹿。至于其姓氏的来源,该族谱记述了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说莫姓源自于地名,属于以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一的颛顼帝,在今河北任丘县、平乡县一带建“莫阳城”。该地的百姓于是以地名为姓,取“莫阳城”的“莫”做为姓氏。这是最早关于“莫”姓的记载。

第二种说法是沿自郑樵《通志●氏族略》的说法,认为“莫”氏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一' 幕”的后代。莫即幕的省文。其后裔主要繁衍于河北钜鹿和湖北江陵一带。

也有学者认为,莫姓来源于官名,是以官为氏。春秋时期,楚国设有“莫敖”一官。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便曾任此官职。因“莫敖”这一官职是世袭的,其后人世代担任此官,所以便以“莫”为姓氏。还有人因此推测,莫姓也可能为屈姓分支而来。

以上三种说法较为流行,也都有- -定的依据。另外还有一些说法,因流传范围较小,不在这里一一举出。 中国姓氏的起源和变迁,历史悠久,情况复杂,难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而以地为姓、以官为姓确是汉族姓氏的重要来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不再重蹈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改而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将河北任丘县、平乡县以北直至晋县一带地方设为钜鹿郡。这也正是上古时代颛顼帝建“莫阳城”的地方。也即是莫氏的发源地。因此,“钜鹿”便成为了莫氏最早的堂号,即“钜鹿堂”。现在沙尾村的莫氏祠堂“碧州莫公祠’就供奉着“钜鹿堂”的牌位。

在历史上的几次大迁移中,莫氏也逐渐离开河北故土,随着移民队伍不断南迁,最迟在唐代已经有-些莫氏的支系到达广东的封开一带。因为广东在唐代出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少年状元,就是莫氏的后裔。

莫氏家族自唐代出 了一个状元之后,到北宋又出了一个进士,就是从莫宣卿算起的第六世祖莫永昌。莫永昌的父亲名莫勇,莫勇共生有三子,分别为永丰、永昌、永泰。永昌为次子,生于宋真宗景德乙巳年(1005年)。 中进士的时间已无从查考,族谱只记有他由进士任莆田县令,后升任南雄路判。退休之后先住保昌县珠玑巷,后来迁居到广州城清风桥安度晚年。原配夫人李氏和如夫人万氏共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莫愚、次子莫鲁、三子莫钝。莫永昌终于宋神宗乙丑年(1085年),葬于广州白云山,享寿八十有一。

沙尾碧洲莫公祠

莫永昌的三个儿子中,长子莫愚后来迁居番禺东涌;次子莫鲁迁居南海新会。他们后代的情况在族谱中都已经缺失。只能查到三儿子莫钝的传承谱系。据族谱记载,莫钝也生有三子,其中次子名叫莫违,字钜,号肖叟。这个肖叟可是沙尾莫氏家族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是莫氏家族迁居东莞的开山之祖。

莫违迁居东莞的时间,推算起来大约应在北宋末到南宋初。因为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被撤消并入了东莞县,至莫违迁居东莞时,东莞、宝安仍属一县。莫违是莫永昌的孙子,为莫宣卿以来第八世祖,据《沙尾莫氏族谱》记载,莫违在宋绍兴年间历官朝奉大夫。原配夫人陈氏共生育了七个儿子,长子名念一,以下依次为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七。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莫违去世,与夫人合葬于寒溪水圣娘冈茶山围岭。因肖叟是莫氏迁居东莞的第一人,被后来定居东莞宝安的莫氏后裔,包括沙尾莫氏,尊为一世祖。为了有别于以莫宣卿为-世祖的谱系排列,族谱.上又把肖叟称为“后一世祖”。

从肖叟算起,传至第九代莫碧州时,于明初洪武年间,由东莞成乡正式迁居沙尾,莫碧州便成为沙尾莫氏的开基祖。

莫碧州迁居沙尾的时间和原因,在《沙尾莫氏族谱》上 都有记载。“迁居开创实由公(指莫碧州一- -作者)始,则其功德垂于后世者深矣。追溯公之初时,系东莞成乡人,游见沙尾土俗醇厚,遂于明朝洪武乙卯年携其妻子来归沙尾居住,发支开派,子孙繁昌,爰得其所,是以沙尾建祠升座,享祀春秋,少酬公恩于万一者尔也”。由此可见,莫碧州迁居沙尾的原因是因为“游见沙尾土俗醇厚”。这个“游”字当然不会是旅游,可能是来沙尾办事、访友,也可能是路过。特别珍贵的是这一段文字记录了莫碧州迁来沙尾的确切时间。这在福田地区各大姓氏的族谱中是唯一的。对于研究福田地区的移民史、开发史都具有极大的价值。

明朝洪武乙卯年,即公元1375年。从那时算起,莫氏定居沙尾已.经633年。既见沙尾“土俗醇厚”,说明当时沙尾已有居民,也可能正处于开发初期。

关于莫碧州的身世,族谱的记载过于简略,目前尚无更详细的资料。只知他名叫伯喁,号碧州,其父名为隽庆,莫碧州为宣卿公以来第十六世祖,肖叟公以来的后九世祖。对其生卒年代,族谱也没有记载,只说“据旧谱载,公生于八月十五,终于九月初九。葬于长流水李屋村。右边田唇上有松树为记。”

后人感其迁居开创之功,在村内建起“碧州莫公祠”纪念他。

莫碧州是带着妻和子一起来到沙尾的。莫碧州共有四个儿子,原配夫人赖氏无子,继室陈氏生一子,名孟颖,为莫碧州的长子;又继室魏氏生三子,依次名叫仲颐,季颢,元显。其中长子、三子、四子均世居沙尾,而次子仲颐的后代后来迁居南头湾厦村。此外,福田石厦村及现今香港东涌莫屋村、沙江围的莫姓人口,皆为莫碧州的后裔。

莫碧州因原居东莞成乡,离海很远,当地百姓都以农耕为业。自从洪武年间莫碧州率家人定居沙尾后,最初仍以农业生产为主,举全家之力,披荆斩棘,垦荒造田。莫氏家族到了沙尾以后,发展十分迅速,经过两、三百年时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人。商业也很发达,像圩市一般,附近村民都去沙尾买卖物品。沙尾濒临深圳湾,村民中有一部分温姓人家,因常年来深圳湾海面打鱼,为了方便,后来也定居到沙尾村。定居下来后,仍然以打鱼为生。莫氏家族由于人丁兴旺,逐渐有了富余劳动力。在以农为主的前提下,家族中的部分强壮劳力也开始出海捕鱼。据说曾经发展到一百多条渔船,渔场在深圳湾以东,大亚湾-带海面。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彻底摧毁了沙尾莫氏家族几百年辛勤培植的家园。

从明朝中叶开始,外国殖民者即开始了侵略中国的行径。以后海盗、倭寇也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加上郑成功领导的抗清斗争,得到了沿海民众的响应和支持,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切断郑军与内陆百姓的联系和物资供应渠道,清廷在顺治十二年开始厉行“海禁”,下令沿海地区“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清世祖实录●卷92》)。

对于清海迁界-事,《沙尾莫氏族谱》中有所记述,这也是福田区各姓氏中唯一记录了这一事件的一本族谱,十分难得而珍贵。

《族谱》将这一事件称为“移村”。在这次“移村”事件中,莫氏祖先也只得忍痛抛离家园。直至康熙八年,重新设置新安县,部分莫氏族人几经周折,方得以重返沙尾。这时,祠堂已经没有了,莫碧州的墓已“成为荒野,松树亦已剪伐.”连遗骸都找不到了,众多族人流落异乡,家族人丁大不如前。过去四千多人的兴旺景象已是风光不再。十几代人辛勤耕耘了近三百年创建的家园,彻底毁灭了。正如《沙尾莫氏族谱》中所写的:“为子孙者于春露秋霜之际能不对风木而兴悲哉!”

康熙八年重新设置新安县后,莫氏族人逐步回归沙尾,但也有相当多的人没有再回来,有的留在东莞,有的去了沥源等别的村落,有的开始向海外迁移。

返回沙尾的莫氏子孙面对满目荒凉,又开始重新创业,一面开荒种地、建房造屋,一面下海捕鱼。由于海上捕鱼风险较大,加之刚经过了清海迁界,一切都处于草创之初,再也经不住什么折腾,村民只得求助于神仙。人们在村里建起了洪圣庙。每次下海之前,都要去庙里祭拜洪圣,求洪圣保佑大家出海平安。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是洪圣的诞辰,村民还要去洪圣庙摆列供品,上香祈祷。祈求洪圣保佑村子全年风调雨顺、家族平安、子孙繁衍。祈祷结束后,家族中的长者要在洪圣的神像前摔扇贝,来预测当年村子的吉凶。

沙尾温氏宗祠

又经过了近两百年的艰苦创业,到同治年间,莫氏家族重新兴旺起来。当时单是在沙尾村西头居住的莫氏子孙,年龄在17至23岁,身高一米八以上的青年壮汉就有一百零八人,号称一百零八条棒子。一次,沙尾村同邻村发生了械斗,为保护村子,莫氏家族只用了一个晚_上的时间,就在村子四周筑起了-道两米高的土围墙。可见劳动力之多。

同治癸亥年(1863年),沙尾莫氏重建了“碧州莫公祠”。祠堂位于沙尾东村,为三开间两进一天井带左右廊庑的建筑结构。由禾堂坪、前堂、天井、祖堂四部分组成。正面宽10.7米,进深17.6米,占地面积184平方米。整幢建筑为砖墙、石柱础、木梁架及绿琉璃瓦面。墙上有以历史故事、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壁画、灰塑;梁架、驼墩上也有精美的图案、雕刻,走进祠堂,立即就能够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沙尾梁公祠

因年久失修,1986年冬月沙尾莫氏子孙对祠堂进行了维修。2003年,海内外的沙尾莫氏子孙共同集资再次重修祠堂,仍保留了清同治时期风貌。大门石匾、梁架、驼墩、木雕和许多建筑构件都是同治时期原物。大门石牌匾上“碧州莫公祠”五个大字金光闪亮,右边的年款为“大清同治癸亥年”,左边落款“中浣之吉”,是深圳比较少见的有确凿纪年的历史建筑。大门对联日:“卿贤留世泽,鼎甲旧家声”。祖堂正中供列祖列宗牌位,两侧也有一-副对联:“沙环碧翠源远东邑绵世泽,尾绕洲川立基南山振家声”。上下联中暗含“沙尾、碧州(谐音)”四字。祖堂右侧龛祀“唐代广东第一位状元莫宣卿”,挂有莫宣卿画像一幅。大门前的覆莲花纹石柱础,是同治二年重修前老祠的建筑构件,覆莲花纹石柱乃嘉庆时期的典型遗物,深圳少见,留下了历代修葺的历史信息,对研究清代建筑历史和人文历史有一定的价值。也是明初以来莫氏家族等外来移民开发福田及沙尾的历史见证2007年11月6日,经福田区人民政府批准,沙尾村“碧州莫公祠”被列为福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也就在清中晚期的这次鼎盛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一些族人逐渐外迁。现在石厦村和南山湾厦村的莫氏后裔,大多是这一时期由沙尾迁移过去的。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创作者或原平台所有。

(本文为直接转载的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