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多属于脾肾阳虚!一张健脾补肾的方子,巧妙稳定血压

 朱永林548cr9af 2022-09-01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患者情况,女,56岁,因头晕、头痛比较厉害来,用了西药效果不明显,就决定投中医。

来看诊的时候测量了一下血压,185/110mmHg。

问诊:脉滑,面部浮肿,头晕,恶心,心慌,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且厚,经常便秘,夜尿比较多。

请问一下各位看官,该女子是属于什么“症候”?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看看自己分析得对不对。

文章图片2

首先咱们来看一下该患者的症状,先进行排除法,首先没有头痛,口苦,口干的现象,排除肝阳上亢。

再看患者面部浮肿,舌体胖大有齿痕,说明“脾虚”,经常便秘,夜尿比较多说明是“肾阳虚”。

脾虚则“水”难化,肾阳虚则“水不化气”,水停则小便不利,四肢浮肿。

水湿流窜于肠胃,上逆犯胃,则恶心,呕吐;

这答案就出来了,患者是“脾肾阳虚”之症。

文章图片3

既然知道是“原因”了,那就见方:

法半夏,陈皮,茯苓,泽泻,天麻,竹茹,枳实,桂枝,猪苓,白术,石菖蒲,姜厚朴,苍术。每日1剂煎服。共14剂。该方是《伤寒论》中真武汤的加减方,根据病人情况,酌情加减。

患者服用14天后,进行测量血压时已经降到了145/90mmHg。头晕明显好转,浮肿也下去了不少,舌体小了不少,大便也通畅了。

之后原方不动,继续投用月余,血压正常,停药,症状悉平。

方中的法半夏祛湿化痰;陈皮与苍术、厚朴同用可调理中焦气滞,“恶心呕吐”;茯苓、泽泻利水消肿,健脾之功效;天麻祛风通络,缓解头晕之症;竹茹清热化痰,调理心悸慌乱;枳实针对大便不通,便秘;

文章图片4

总的来说,对于血压高的患者而言,一定要了解自身的症状,这样在用药的时候,才能够“一针见血”,针对性地调理,才能够将症状消除,稳定血压。

没有剂量,是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每味药所有克数也不一样,因此,需要中医师经过辨证后才能够开方调理。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我是@心血管专家罗继红,您身边的心脑血管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