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陕西安康 / 王著斌 《三潭》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王著斌:男,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十年代中期,业余进行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后主要涉足文学。先后有消息、通讯、小说、散文、诗歌在报刊上发表。受过奖,出过书,2012年初成为安康市作协会员。

三潭

文/王著斌

三潭,是平利城西的一个去处,当我听说三潭在夏天非常凉快,又是好洗澡(游泳)的地方,我每每在天气热得难耐的时候,就想去三潭爽快一把。

三潭,是由青龙潭、黄龙潭、黑龙潭组成,它地处芍药沟的中段,在红石崖的脚下。虽然从家到那里有二十多里路,但现在的道路宽敞交通便捷,开车或者骑摩托车都要不了好一会儿时间,特别是能在碧绿清澈的潭水里找回小时候洗澡的快乐,过一把洗澡的瘾,哪怕在柏油路上烤出一身汗也是值得的。不管是到三潭洗澡也好,还是到三潭乘凉也好,到那里去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络绎不绝。

红石崖笔陡高耸,直插云霄,脚下怪石遍布,水流湍急。流水把石头洗得干净明亮,石头把水挤得细而流长,充满压力的流水从石缝中流出,有时候,她们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从五米跳台,十米跳台上优美地跳下,把优美的身姿留在人间。

身边就有这好的去处,不花钱的美事,谁不愿意去享受享受呢?

第一次到芍药沟的那天,我们五六人都骑着摩托车,从家里出发,沿公路向西十一公里,就到了长沙铺,从长沙铺左拐进芍药沟,顺着水泥村道直往前走。经过城关镇的敬老院、猪獾石,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地方。水泥村道沿着沟边在山坡上蛇行,我们在蛇行的路上观赏着满山的美景,不说正值春暖花开,让人赏心悦目,就是在盛夏,那漫山的青和绿,也够人醉一场了。

那次,我们本意是到三潭去的,但因为都没有去过,途中也没有打听,都顺着路跑,从芍药沟进,上到大药妇,也不晓得三潭在哪儿。我们只有经沙河,到古仙湖,从冲河口一圈儿跑回了家。那天,我们虽没有见着三潭,但似乎也没有多大遗憾,因为,毕竟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从钢筋水泥的蜗居中走出,在大自然中,舒舒服服地过了一把大自然的美瘾。

第一次过后,我经不住三潭的诱惑,心中念念不忘总想到芍药沟去玩玩。热得难受的时候,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有一天,我吃过早饭,中午12点的时候,我独自一人骑车前往。虽然没到过三潭,但鼻子底下是大路,我边走边问,看车上的里程表,从进芍药沟计算,到三龙潭的位置,不过四五公里路程。

“相隔二三里,各处一乡风”大概山里的气温也是一样吧,虽然芍药沟离县城不过八九公里,但气温却有很大的不同。我骑着车子,四十迈的速度,也感到很热,特别是柏油路上的热浪,像火焰一样,一浪一浪地迎面扑来。真要把人蒸成馒头一样。当进了芍药沟,迎面就有丝丝的凉风吹来,身上的汗慢慢少了,心要跳出来的感觉也减轻了。

又到一个拐弯处,路边停了很多摩托车,我得知一个青年也是到三潭去的,我就随他从水泥路边一个不起眼的羊肠小道而下。走在小路上,我想:如果在水泥村道边修建一处凉亭,在凉亭的牌匾上书写三潭的芳名该是多好哇,如果再把羊肠小道修成水泥台阶就更加好了。

还没有到沟底,就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到沟底回顾来程,离村道不过百米,却被浓密的树木遮蔽着,路边又没有标致,没来过的人自然难以发现了。我想:外露的美,虽然能让人赏心悦目,而内在的美,一旦被人发现,更像品着上等的龙井和铁观音,让人身心受益,回味无穷。

我随那青年涉过没膝的流水,从岸边绕过几方巨石,忽见:激流飞泻三百尺,白浪腾空入青潭。那百把平方米的青潭里,有十几人正在游泳,那盛夏毒辣的太阳,从树的缝隙间泻在潭水上和游泳人的身上,似乎柔软了许多,漂亮了许多。那斑斑点点的阳光在游泳人的肤体上,像迷彩的服饰一样,与碧潭绿水组成一副默契的画卷。我环顾四周,这青龙潭像一个不规则的圆,半圈临着崖壁,半圈敞露着。敞的地方,紧挨着潭水,有一大石横卧,上面有四五个男女正在打牌,男的很俊,女的很俏,约摸都是二十几岁的年纪。我是从小在潭水泡大的人,看着一群青年人游泳正酣,我就打消了我的热爱。我顺着流水,涉水而下,走进几方巨石棚起的暗河里。这暗河有一间屋宽窄,有十米长短。流水从中间缓缓而下,两边有大大小小裸露的石头,有人仰在石板上享受着这里的凉爽,走进美丽的梦乡。

暗河的出口,形成一个几米的落差,流水又砸下一个深潭,这就是黑龙潭。

我从暗河返回,到青龙潭边又咀嚼了一番青山碧水和游玩的男女,就顺着山边崖壁漫步。当走到崖壁脚下,就感到有一股凉风吹来,这幽幽的凉风,比空调更凉爽,比空调的风更舒坦,我狐疑地看了看,猜想这凉风一定是砸下青龙潭的瀑布所带来的。在崖壁脚下,也有几堆男女正在打牌,还有钢筋锅在身旁放着,这些人真会享受,他(她)们既然带着吃的,一定会玩到太阳落山才会回家。

我四处边走边看,当走到没有流水的河滩上,在一处细沙覆盖的地方,似乎听到有飞机“轰隆”而过的声响,我凝望天空,是明明没有飞机的。我再往前走几步,声音却没有了。我奇怪,我转身再往回走几步,又有同样的声音响起,再往前走,声音又没有了。我反复试探,几个方向都走了,就试探出在细沙覆盖的地方,有十多个平方的地方才能听到这种“轰隆”的声音。

好奇心使我想问个明白,见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走来,我礼貌的和他打招呼,得知他就是住这儿不远的人,就问他这是啥子原因。那人也跟着我试探着听了,虽说不出是什么原因,但他却告诉我,这地方叫黄龙潭,发大水时被填埋了,并告诉我黄龙潭、青龙潭、黑龙潭,在早先住着黄龙、青龙、黑龙的美丽传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