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钩沉】天津 / 刘瑞成 《​契丹那些事之三 孙子一样的皇帝》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刘瑞成:笔名柳一。1960年出生,研究生学历,1978年参加高考走出农村。干过高中语文教师、当过人民警察、坐过区委机关、从事过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社区建设管理、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领导工作。自幼持之以恒创作学习,小说散文诗歌多有刊发,1985年被聘为滨海记者站记者、1993年受邀天津电视台评播员、1999年加入天津作家协会、2003年出版个人诗集《韧柳迎风》(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加入天津诗词学会会员、2018年考取ACI国际注册高级营养师。著有长篇小说《潮白水长》上下部,编有专集《路在脚下》《弘扬主旋律》《精神文明建设文萃》等,相关文稿入选《当代哲学文库》并获得著作权证书。


契丹那些事之三

孙子一样的皇帝

文/刘瑞成

诗曰:“千古中原出一帝,道说稀奇亦稀奇。留下骂名代代传,自给鞑虏做儿子。”

中国历史上的汉奸不计其数,但做汉奸上瘾的却只有一人,他就是后晋的皇帝石敬塘。

公元878年爆发的黄巢起义,彻底摧毁了大唐王朝的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大唐王朝从此消亡,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战时期。后晋是大唐王朝解体后,后唐大将军石敬瑭靠武装割据后独立的一个中原小国。为了自己谋求一个皇帝梦,石敬瑭把中原的幽云十六州,割给了北方的契丹国,并自愿做了小他十一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儿子”。后晋之前,幽云地区是传统的中原腹地(蓟、瀛、莫等。石敬瑭的一句话,幽云十六州从此彻底脱离了中原,被异民族统治了整整455年。幽云十六州包括现在的包头、北京、唐山以东渤海湾的大片地区的十六个州县,最南端曾一度接到青州的北部。这里土地肥沃、一马平川,水运、海运、陆地四通八达。北宋与契丹人(辽国)争夺的主要地区在潮白河、白沟河、大清河、子牙河、永定河、蓟运河等几条较大河流,核心位置就在现在的天津一线……

契丹,是五代时期在中国北部出现的一个非中原政权的较强的马背民族。公元907年,契丹王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大契丹国,趁着中原地区部落争权夺势的大好时机,帮助后唐大将军石敬瑭灭掉后唐,建立了后晋。

这年十一月,耶律德光派骑兵送石敬瑭赴洛阳,设坛晋阳,备礼册命,并让石敬瑭的后晋“永为我藩”。石敬瑭应约割十六州给契丹,并且同意“每年输帛三十万匹,其他的吉凶庆吊,岁时馈遗,玩好珍异,相继于道”。石敬瑭自称“儿皇帝”,从此后晋成了契丹的“儿国家”(附属国)。石敬塘的“皇帝梦”如愿以偿。石敬瑭拜契丹国主当“爸爸”,并且出卖祖宗国土十六州,另加岁贡帛三十万匹,换取一个“儿皇帝”的称号。在五代皇帝中,他是罪大恶极的可耻人物,成了出卖中原利益的“大汉奸”。从历史看,割让十六州,可能责任不全在石敬瑭身上。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在东汉末、西晋至北朝、唐代都曾进入过中原版图。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到了后晋时期,幽、蓟、云等州实际上已成为契丹国的势力范围,但石敬瑭主动割让16州,所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首先,当“儿皇帝”是自己主动提出的;其二,他当“儿皇帝”的前提条件是出卖国家领土,心甘情愿地充当傀儡;其三,他“事契丹甚谨”,克尽了“臣道”,令人汗颜。年龄更是受后人唾骂的一个重要因素,石敬瑭称儿皇帝时已经四十五岁,耶律德光仅三十四岁。

 “狗都知道谁丢给它块肉骨头,它就会冲谁摇头儿摆尾,何况人家让咱当上皇上呢?”石敬瑭心里明白他这个位子是怎么来的。

 为了报答契丹“爹”耶律德光的大恩大德,他除了自己的老婆,石敬瑭几乎什么都舍得献给“小爸爸”。他亲自为宫里的“娘娘们”挑选了贵重礼品,毕恭毕敬地呈上去;给契丹国所有大臣们,每人都送上一份厚厚的见面礼;跪拜了比自己年轻十一岁的“小爸爸”皇上耶律德光,“并事之甚谨”。当然,我们现代人如果认了个“干爹干妈”的,逢年过节的还要送点钱物什么的表示孝心,石敬瑭自然免不了这个俗。何况他和契丹不仅是“父子关系”,更是政治同盟,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契丹需要中原的物资,来维持豪华的贵族生活;石敬瑭需要契丹强大的军事实力,来维持自己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首先石敬瑭做人很到位。即使他生活在现代社会,也绝对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之前,约定的每年奉送三十万的金银财帛虽然年年不少,但这毕竟是官方往来,私下的交情有时比官方上的承诺更值得信赖。除了这些之外,每年契丹遇上红白喜事、周年忌日什么的,石敬瑭都要派人送去最新鲜的时令货和契丹国罕见的奇珍异宝。耶律德光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们自然也就成了亲戚。这些人最得罪不起,随便谁说他一句坏话,都可能让“爸爸”对他起疑心。好东西自然要大家来分享,逢年过节,上至耶律太后诸王、下至普通大臣都要统统孝敬到位。按说石敬瑭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但契丹贵族们,并没有把石敬瑭真当人看,哪一点儿不顺意,就破口大骂。反正已经不要脸了,石敬瑭只好厚着脸皮赔笑,他牢记一个真理:领导,是万万得罪不起的,却忘了一句至理名言:贪婪,是永无止境的。

石敬瑭自甘下贱,可后晋政权中并非个个都是软骨头、窝囊废。有人见石敬瑭如此卑劣,心中也是义愤填膺,有人开始劝石敬瑭,不要这样放纵契丹人的贪婪,可是,石敬瑭给人家做儿子已经上了瘾,根本听不进去。

“你们懂个球儿!我这么做是为我自己吗?每年给契丹人的不过是几个县的财政收入,我们中原地大物博,还怕让小小的契丹给吃穷了?何况惹毛了契丹人,他们大军南下,最终受罪的还不是我们的子民?”石敬瑭说的貌似大义凛然,但仔细分析,漏洞百出。

“三十万确实不算多,但这也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啊?如果石敬瑭不放弃燕云地区,利用地理优势防御契丹人是绰绰有余的,即使契丹南犯,也可以御之于国门之外。石敬瑭把燕云地区的数百万百姓都送给契丹人当奴隶,这也是爱护他的子民吗?”侵略者固然凶残可恨,但此类“和平人士”远比外来的侵略者更加残忍,他们对国家、民族的伤害远远大于外来侵略者。

屈辱退让永远换不来和平,反而会让侵略者的贪婪欲望更加膨胀,真正的和平与尊严是打出来的。国家和民族尊严也是群众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百姓活的没有尊严,这是对人民最大的犯罪。石敬瑭有时也会对百姓送点儿小恩小惠。有一年,中原出现极寒天气,贫民死伤无数,石敬瑭下诏,赐给穷人木柴石炭和粮食,让他们过一个“暖冬”,但对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百姓们来说,这又能解决多少问题?慈善总是好的,但最终的结果,是让老百姓过上温饱、有尊严的日子,而不是做秀给别人看,借机捞取名利。契丹自从得了幽云十六州,不仅解决了自身财政收入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契丹的南线防御从原来的唐山-丰宁-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一线又向南推进了一百多公里。华北这块平原是面对北方军事压力,唯一可以做为战略屏障的要地,门户洞开,谁能保证契丹人遵守一纸合约、永不南犯吗?纸上的保证是靠不住的,文字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的保证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力。

石敬瑭为了出人头地,无耻至极。但他并不是白痴,做为一个在乱世中谋求生存的人来说,要想作为人上人,就必须要拿得起放得下,能“取”也能“舍”。石敬瑭放弃的是尊严,得到的是富贵,尊严没有市场价,天知道尊严该值多少钱。尽管石敬瑭是个沙陀人,但他是中原政权官员,出卖的是中原土地,从古至今,能“舍生取义”的人并不多,谁不想做皇帝?谁不想钟鼎玉食?象文天祥那样的侠士,虽然许多人都很佩服,但真让他们去做文天祥,那就有点望尘莫及了。

石敬瑭这样想,其他人也是这样想的。有些人,虽然跪在石敬瑭面前,一口一个“万岁爷”,转过头去,不知如何唾骂他。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石敬瑭做了七年的儿皇帝,虽然控制的地盘比后唐小多了,不过在五代走马灯似的政权更迭中,已经很了不起了。

“身外之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石敬瑭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要对一个比自己还小十一岁的异族男人叫'爸爸’,还要经常受到责骂,实在不太好受,但话说回来,叫别人一声爸爸,身上也少不了一块肉,不过是让耶律德光过过瘾罢了,有什么了不得的?”

石敬瑭这一年五十一岁,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自己离这个坎还早呢。石敬瑭总在想:“自己要求不高,再活个二十年就很满足了。家业打下来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好享福了。”

可能是天嫉英才,在他又纳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妃子之后,身体就开始不怎么得劲了,但仗着底子好也没怎么当回事儿,等到了天福七年的五月的一天,石敬瑭早晨起床突然一脚跌地,不治而亡了。

诗曰:“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