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临夏 / 付少云 【散文】/《 老 来 难》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苦甘,名付少云,甘肃临夏人,六零后,从事卫生行业,热爱文字摄影,在《中国中医药报》、《临洮诗词》、《民族日报》纸媒,《作家联盟》、《河州文苑》、《洮州诗词》、《胭脂湖文艺》微刊,发表过作品。

老    来   难

文/苦甘

以我的年纪,谈这个话题似乎有点早。但过了五十,身体的红灯亮得多了,不由想老来的事,目光就关注老年人的生活。

昨天,四川泸州一民工来看病,双腿膝关节疼痛,他随亲戚来临夏搞建筑,暂时还没有活干。他想配点草药自己泡药酒喝,七十四元的药钱,难住了他,犹豫了半天,很难为情的说:“过两天挣到钱,一定来取药。”看我态度平和,他便聊起他的生活。

今年他六十五岁,家里老伴一人种着几亩稻子和红薯,儿子一家在泸州市里生活,房贷、孙子上学,儿子生活压力很大,年年得帮儿子一两万。现在打工挣钱,主要是为养老攒钱,给儿子减轻负担。我问他打算再干几年,他微微一笑说,“三五年,看身体吧!”

曾在三易的装潢工地上,见一老者装沙送沙,干着年轻人的活,好奇的与他攀谈。得知是庆阳农村人,生养儿子多,负担重,出来挣点钱添补家用,减轻儿子们的压力。单薄的身子,满脸的皱纹,七十一岁,衣衫寒碜,我不禁心里一酸。

在老家,七八十岁的老人,照旧干活。问他们苦不苦?累不累?只是淡淡地一笑。他们习惯了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直到有一天黄土埋身。

习惯劳作,实际原因是被长期苦难生活所迫,谁不喜欢休闲生活呢?!

在农村,供儿女上学,翻盖新房,给儿子娶媳妇,吃力地干完这些大事,人也就衰败了。不借债,不欠账,那就算得上是很好的人家,日子就过好了。若有个大病小灾,三长两短,那日子就受煎熬了。

无奈被土地绑架了的农民,一辈子前吃后不得,收成有限。老了无养老金养老,儿女们过得紧紧张张,只有依靠自己养活自己。所以他们没有休闲生活,他们不怕力所能及的劳动,只怕害病给儿女们增添负担。

城里也有难过的老人。

妻子药铺的隔壁,有位八十八岁的回族老人,开着一爿古董店,独自生活。生意清淡,他只好卖点蜂蜜。每天开门打烊,卷闸门的收拉就很吃力;患个头痛脑热,小疾小恙,身边连个倒杯热水的人都没有。住着廉租房的儿子,偶尔来看看,面带愧色,自叹心有余而力不足。

早晨出去锻炼,天色朦胧,不论冬夏,总看见有老人在垃圾箱里翻腾,捡寻纸板、塑料瓶、啤酒瓶;总看见有老人背着蛇皮袋佝偻着急走,他们急于抢先翻捡一个个垃圾箱,在垃圾堆里寻找生活的开销,垃圾箱是他们生活的来源。他们中有男有女,有的衣着整洁,有的衣衫褴褛,都面带难色,目光躲闪。他们怕见熟人,更怕见儿女的同学朋友,怕给孩子们丢脸。然而,这些老人自己的脸呢?谁来顾及?谁来疼惜?!

熟知的一对老夫妻,近来也开始拾荒。他们的小儿子因骨癌病逝。看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积蓄,还背了一屁股债,留下儿媳和两个小孙子,日子骤然艰难起来。老人诚心找活干,可工作总喜欢年轻人,无奈只好用拾荒贴补家用。

朋友圈也经常看见“水滴筹”的求救者,深知人生的多舛,生活的不易。

我无意描写社会的阴暗面,我只是无法绕开良心闭上眼睛装失明。

太阳总有照不到的地方,为那些经受寒凉的老人们说句话,我想无碍于社会的大脸面吧。


↓点此观看

《九州作家》会员专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