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临沂 / 张文和 【小说连载】/ 《新红日​​ 第八十九章 双簧好戏》(孟良崮战役新编)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张文和,山东省蒙阴县人,中共党员,公务员,已退居二线。曾发表长篇小说《亲历第一王牌军的覆灭》和《蒙山参娃》、《天马斗黑龙》、《朝仙桥的传说》等民间故事。


新红日

张文和著

      我的小说,希望您喜欢,更欢迎您批评指正,或提供相关史料。有能帮助联系或愿意资助出版、改编电视连续剧的领导、企业家朋友,我会积极响应您的要求,为您做好宣传。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和鼓励。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做出一点贡献。联系方式18669315169微信同号。

第八十九章  双簧好戏

我华东军区所属的鲁南军分区部队,打着“高达纵队”的旗号,假冒我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发动邻近各县区地方武装、游击队以及民兵,穿上正规部队的军装加入行军队列,白天大摇大摆的向费县城进军,晚上偷偷撤回,白天再大摇大摆的进军,晚上再偷偷撤回,以这样重复循环的方式来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声势浩大的围困敌整59师驻守的费县城。

而此时,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之一,王必成六纵两万余人马的大部队,从平邑南部的白彦乡向孟良崮进军途中,也正好从费县城附近经过,自费县城西南部,绕道城西,先头部队和前卫部队已经到了城东北方向,而后卫部队仍然还在城西南,几乎围了费县城大半圈。

而驻守在费县城的敌整59师,正好就是张自忠将军率领的原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九军整编过来的。这支部队长期在张自忠将军抗日爱国、反对内战和亲共立场的影响之下,原本就与共产党的部队保持着比较默契的关系,多次敷衍搪塞、拒不执行蒋介石要求进攻新四军、八路军以及后来的解放军的命令,尽量避免与共产党武装正面交锋,更不想为解救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去冒险与解放军冲突。其实在国民党杂牌部队中,有许多爱国将领他们从内心里对打内战是一万个不情愿的。毕竟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抗日战争我国损失巨大,需要恢复元气,不能再内耗了!

现在见有两个纵队的解放军在其周围运动,前往孟良崮的路途遥远,且又要途径蒙山腹地的崇山峻岭,生怕途中再中了解放军的埋伏被围歼。而王必成也的确在蒙山的主要隘口部署了少量警戒兵力。故而整59师正好借由“有共军两个纵队围攻费县城”的说辞,推脱不敢出城向孟良崮增援,坚持固守费县城。

其实从其他的史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整59师当时没有出兵救援张灵甫及其整74师,很可能是解放军及在整59师内部的地下党组织,与整59师将领合作演出的一场双簧好戏。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分析,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解密档案资料来证实,希望将来有一天会得到证实。

下面就请您看看我的分析是不是有道理吧。

敌第三绥靖区是于1946年初,由原西北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改编的,其主力部队第五十九军和第七十七军也同时整编为整59师和整77师。原本是驻扎在费县南部的梁邱至台儿庄一带,后来随着蒋介石推着3个主力兵团不断北犯,战事也同时向北发展,第三绥靖区才在蒋介石反复催促和逼迫之下,不得不将防区北移至了费县城。驻防费县城的整59师和紧随其后驻扎在费县南部的梁邱、枣庄北部的峄县一带的整77师,原本都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部队,都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率领过的部队。只可惜张自忠将军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枣宜会战”中就牺牲了,牺牲的具体时间好像是1940年5月间。不然的话,我认为张自忠将军早就效仿西北军名将董振堂、赵博生、吉鸿昌、高仲勋等等,率部弃暗投明加入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了。

特别是这个整59师的前身,就是张自忠将军曾任军长,并在台儿庄战役期间奉命驰援临沂,途径垛庄时由我带路取捷径直奔葛沟,及时赶到汤头、葛沟一带,从日寇精锐坂垣第五师团的侧后突然发动进攻,打得日寇仓皇撤退,从而为台儿庄战役的最后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因此而立了大功的第五十九军。

而在国军中,西北军堪称是骁勇善战,勇猛顽强之劲旅,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功勋:除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长城抗战中一战成名外;更在1937年7月7日于北平的卢沟桥和宛平城一线奋起抵抗日军的猖狂进犯,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之后在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京山之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1939年12月的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历次重大抗战行动中,均战绩显赫。其主要将领、西北军的代表性人物张自忠将军,更在枣宜会战中,在弹断援绝的危机情况下,坚持孤军奋战,并亲自挥刀杀敌,直至最终战死,成为抗日战争期间国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好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军队在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

但在蒋介石眼里,仍然视战功赫赫的西北军为杂牌军,一直都深受排挤和歧视。特别是西北军将领之一的杨虎城将军,早在1936年之初,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又因与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西安事变”,并坚持主张把蒋介石除之而后快,但不被张学良所接受。故而于1937年年底被蒋介石诱捕(软禁达12年之久,后来于1949年9月6日,国民党兵败溃逃之时,被蒋介石下令秘密处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戴公祠)。因此西北军官兵一直都认为蒋介石这是搞秋后算账,不仗义,都不同程度的存有反蒋或厌蒋情绪。

蒋介石一向都是处心积虑的想法削弱或消灭杂牌军势力,常常假借抗日或剿共之名,不断寻找借口将杂牌军推向最前线,这是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惯用伎俩。因而张自忠等西北军将军在进攻八路军、新四军时,自然要采取阳奉阴违的办法,指示部队:1、不作蒋家的牺牲品;2、搞好和友军的团结;3、要适时写战报应付老头子(指蒋介石)。

作为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的张自忠将军还亲自秘密向各军长、师长指示:一定要避免和八路军、新四军直接冲突,要保存实力。故而其部队常常是进而不攻,攻而不打,多是放空枪、空炮,甚至还送些武器弹药、药品给新四军,然后回来向上报战斗损耗,写假战报向上交差应付。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时,蒋介石曾当面告诉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冯治安(张自忠将军牺牲后继任)率部到徐州接受日军投降。可当冯治安满怀喜悦的率部到达徐州时,这里早已被蒋介石的嫡系陈大庆(时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副总司令官)受降完毕,劫收净光。第三十三集团军开到徐州接受日军投降的希望成了泡影,却开到了内战第一线,没有蒋介石的命令又不敢往回返。冯治安有苦难言,愤怒地大骂蒋介石:“这个蒋该死,原来骗我们到徐州来是当炮灰送死的。”全军官兵也都认为被置于内战前线,是蒋介石消灭杂牌军的阴谋诡计。

而后蒋介石又将有十余万之众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改编为第三绥靖区,竟缩编为十个团,并将其推到内战最激烈的山东战场,去与解放军几大野战军中实力最强的华东野战军对垒作战,并不给弹药补充,给养也要求其就地自己解决。这无疑更是想排除异己、借刀杀人、借机消灭或削弱西北军势力的阴谋诡计。因而整59师和整77师的官兵,更是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和组织这次进攻山东解放区的行动持消极和观望态度。

在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初发动鲁南战役(亦称“峄枣战役”)期间,蒋介石曾严令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派兵救援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的整26师和快速纵队。冯秘电何基沣:“剿总命令我们增援二十六师,请按咱预定的方案妥善行动。”何回电说:“明白。”何赶往一三二师,悄悄对过家芳(早在1927年就经彭雪枫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师长说:“你务必接受三十七师和三十八师(此两师前不久曾因进攻解放区太过积极而遭受解放军的沉重打击)的教训,要机动灵活,见机行事,要把完成任务的战报提前写好准备上报。”过后率一三二师以每天行军不足30华里的速度前进,走到半路就接到了整26师已全部被歼的电报,借故班师回朝。

现在的整59师和整77师不仅长期受张自忠将军的影响,更是深受卧底将军张克侠、何基沣等地下党的影响和控制。张克侠早在1929年7月即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何基沣也于1939年1月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均是张自忠将军的爱将。

张自忠将军牺牲前,蒋介石也曾经怀疑何基沣等西北军将军通共,还密令张自忠将军:“撤掉何基沣179师师长职务,送重庆法办。”张自忠将军接到密令后,秘而不宣,趁去重庆开会的机会,面见蒋介石并陈述说:“何师长跟随我多年,是个真诚的爱国者,对国家忠心耿耿,是抗日的骨干力量。只是太过直率直言,得罪了一些人,有人会说他坏话。但他绝不会有负国家,自忠保证何师长不会有任何意外。”才得以保下了何基沣将军。

张自忠将军对自己的爱将何基沣等将军的共产党员身份,不会毫无察觉的。而他这样不顾风险在蒋介石面前以自己来担保何基沣将军,足以说明了张自忠将军倾向和同情共产党的内心情怀。

据说张自忠将军也早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然他怎么会容忍身边、以及自己的队伍里有这么多共产党,更不会不顾风险的去保护那些共产党员。只是他牺牲的太早,这个秘密在那个国共合作抗日、关系还算比较说的过去的时期,共产党方面也不便公开实情,只是对张自忠将军的牺牲表示深为震惊和痛惜。

张自忠将军是1940年5月16日牺牲在与日寇战斗的第一线阵地的。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国军的迎战部署是:由黄琪翔部(第十一集团军)、汤恩伯部(第三十集团军)、张自忠部(第三十三集团军),分别担任正面和左、右翼作战。然而汤恩伯为保实力,在战争打响后,不战而退,致张自忠所部所在的枣阳暴露在敌前。

当时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在湖北襄河东岸,有被日军包围的危险。张自忠将军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自己亲自带领74三个团,赴襄河以东增援和接应河东的两个团。张自忠还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临行时致书副总司令兼七十七军军长冯治安:“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张自忠将军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当然不甘心,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将军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数倍的日军反复冲杀10多次,双方均伤亡惨重。

战至5月14日,日军调集两个师团另加四个大队奔袭而来,战事更加激烈和残酷。15日,张自忠将军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战斗异常惨烈。激战到16日拂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一带。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74师手枪营和骑兵一部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也悉数调去前沿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 

不久,大群日兵就冲到了面前。根据日方资料,日军第四中队一等兵藤冈是第一个冲到近前的。突然,从血泊中站起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官,他那威严的目光竟然使藤冈立即止步,惊愕地愣在那里。冲在后面的第三中队长堂野随即开枪,子弹打中了那军官的头部,但他仍然没有倒下!清醒过来的藤冈端起刺刀,拚尽全身力气猛然刺去,那军官的高大身躯终于轰然倒地。这时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

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1000余人专门为张自忠将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张自忠将军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周恩来还专门写下了称赞张自忠将军的文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早已是共产党员的何基沣将军通过多方关系终于打听清楚:杀害张自忠将军的日酋名叫横山武彦,任18旅团少将副旅团长,驻防荆门、当阳、远安一线。1943年3月17日,何基沣将军又得新四军五师绝密情报:“18日晨,横山武彦将由一小队日军护卫,分乘四辆军车,从当阳县城出发经烟集、育溪、庙前,前往荆门巡视防务、查看军用机场修建等情况”。

何基沣将军利用这一极为难得的机会,命令179师537团3营排长陈云龙率两个班带一门迫击炮在庙前设伏,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一举消灭了杀害张自忠将军和无数中国人民的日军第18旅团少将副旅团长横山武彦,终于为张自忠将军报了仇。

出于当时的情景考虑,为了何基沣将军等在西北军中的大批共产党员的安全,“张自忠将军是共产党员”的这一秘密也就更不能公开了。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随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均恢复和设立了张自忠路。

1991年张自忠纪念馆建于湖北省宜城市。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书:“抗日名将,民族英烈。高风亮节,气壮山河。” 

2014年,为纪念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在湖北省宜城市板桥店镇罗屋村十里长山上,又建成了张自忠将军抗日纪念园。

当然我们还是非常希望最终能解密相关档案资料,让人们能够了解张自忠将军早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事实。

到了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虽然也怀疑张克侠、何基沣等西北军将领私通共党,但苦于拿不到真凭实据,也无可奈何,又怕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再效仿也为西北军将领的高树勋(著名爱国将领,因反对内战,于1945年10月下旬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投入中国共产党的怀抱。)而率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投奔共产党。为了笼络能征善战的西北军部队,蒋介石只好借部队整编之机,采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分别免去张克侠、何基沣原来据兵力实权的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军长职务,改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

但整编后的整59师和整77师均长期受张自忠将军和卧底将军张克侠、何基沣的影响,蒋介石想委派他信任的人去接任,却无法让这些部队接受,只好从整59师和整77师内部提拔任命新的部队长官。这就难保其新任命的部队长官不是共产党,至少蒋介石没法不让他们同情和亲近共产党,更没法不让他们接近张克侠、何基沣。

因此现在的整59师和整77师都选择尽量避免与解放军直接交锋。所以说现在整59师在费县城按兵不动,并寻找借口不去救援张灵甫及其整74师,就是自然而然、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后来在一年之后的淮海战役初期的1948年11月8日,在张克侠、何基沣两位卧底将军的策动下,由原来的整59师和77师恢复为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五十九军全部和七十七军大部,共计23000余人,在台儿庄、贾旺防区举行战场起义,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其官兵都高兴的称为“回家”),并为及时切断国军黄百韬兵团撤往徐州的退路、并最终歼灭之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实冯治安与共产党的关系也是比较密切的,他所领导的军队中也有很多共产党员。因为张克侠、何基沣都曾多次劝说冯不要为蒋介石卖命,要尽量避免与解放军冲突,以保持实力,近期又多次做工作动员冯率部起义。冯也应该早就知道张克侠、何基沣等是共产党员,并和共产党不断来往,但他一直是不声不响地诚意为他们做掩护。冯在接替牺牲了的张自忠将军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之初,部分刚刚入伍在军训团参加训练的军校毕业生和陆大毕业生,因不了解冯对共产党的态度,偷偷向冯告密说:“邱晓亭、萧林、赵玉之等一大批共产党员把持了军训团,军训团已经完全赤化了”。冯闻听此言之后,生怕事情宣扬出去,立即安排何基沣迅速妥善处理。何基沣把告密人都调迁出去,排除了军训团内的反对因素。

原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将军,应中共中央邀请,准备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1948年9月1日,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的帮助下,自美国回国乘“胜利”轮途经黑海在向敖德萨港(今属乌克兰)行进途中,因轮船失火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这在西北军中几乎一致认为是蒋介石惯常采取谋杀行为,西北军官兵上下反蒋情绪更加高涨。

因此这时的西北军首领冯治安原本也是想参加并领导部队战场起义的,但由于蒋介石密令军统特务将冯的家眷全部控制在上海、南京等地作人质。冯无奈只好任由张克侠、何基沣他们去组织起义,并假意将张克侠扣留在徐州,但在距离规定的起义时间只有4个小时的关键时刻,却又突然同意了张克侠到贾汪前线指挥作战的请求。而冯则只身脱离部队和指挥岗位,经徐州回到了南京、上海。

没有了军队的冯治安,后来出任了毫无职权的京沪杭警备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又被蒋介石挟持去了台湾,曾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的闲职。期间他仍然日夜担心蒋介石追究其所部军队起义的责任,茶饭不思,整夜不眠,发须不理,蓬头垢面,从不外出,也不见客。长期郁郁寡欢、心情沉重的冯治安终于1954年12月16日,其59岁诞辰当日突发脑溢血逝世在台北荣民医院。

起义成功后,何基沣、张克侠、孟绍濂、过家芳、崔振伦、杨干三联名通电全国,全文如下:

陈司令员、饶政委、张副司令员、粟副司令员、谭副政委,转毛主席、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暨全体解放军,并全国各界同胞鉴:

西北军在北伐大革命时期,在冯玉祥先生领导之下,曾奉行孙中山先生遗教,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不仅使几濒于危的部队当时跃为劲旅,抑且参加革命的北伐战争,而写下西北军的光荣史迹。乃自民国16年秋,由于蒋介石背叛孙先生遗教,破坏国共联合战线,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凭借反动势力,进行反人民之“剿共”内战,西北军各部为蒋贼欺骗,并处其淫威之下,遂亦被迫与中共分手,远离人民,铸成严重政治错误。环顾国内,今日西北军已大部覆灭,所剩无几。抚今追昔,能不感慨系之?但过去反共、反人民,决非全体官兵所愿为,更非有政治远见者所甘心,故先后有董振堂、赵博生、吉鸿昌诸先烈之起义。抗战以后,亦有许多部分归顺人民。本军为过去西北军之一部分,虽未能早日脱离蒋贼,但当日寇发动侵略战争之初,蒋贼在敌人面前节节后退,本军广大官兵忍无可忍,曾不顾蒋贼媚日意旨,顺应人心,在卢沟桥挺身抗日。此后含辛茹苦,坚持抗战。谁料蒋贼别具心肝,对日寇则消极抵抗;对非嫡系部队,则纵使抗日有功,亦将其摧残削弱,无所不用其极。以我部队十余万之众,竟划编为十余个团犹以为不足。当日寇投降后,人民之疮痍未复,而内战之烽烟又起,既不顾全国人民休养生息之愿望,复不顾中共维护民主和平之努力,仅恃美帝之援助,甘冒大不韪,向人民解放军发动罪恶的战争。对我西北军仅剩之十余团部队,仍惶恐其存在,复又驱迫走上徐州外围的内战前线,陈师鲁南两年有余,兵不为补,弹不为给。蒋贼此种阴谋,全军为之寒心。时当今日,举国人民归向中共与人民解放军,蒋贼大势已去,覆没之期即在眼前。本军为顺应全国舆情,恢复过去爱国爱民初衷,继续为人民事业而奋斗,在全体两万余官兵坚决热烈要求下,爰于11月8日,在徐州以北贾汪、台儿庄防地毅然举行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今后誓愿在中共中央领导之下,根据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及人民解放军宣言所示各种政策与主张,重张本军为人民军队,为驱逐美帝国主义,打倒人民公敌国民党反动派而战斗。以期早日成立全国统一的民主联合政府,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及全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而努力,实现孙先生、冯故总司令及诸革命先烈未竟之遗志,而慰全国人民对本军之殷望。兹当起义之初,部队整顿待命之时,特通电全国,奉告各界同胞,尚望多予指导。对我旧日同僚,军界同仁,本军愿作诚挚之进言。处此革命巨浪席卷全国之际,顺民者昌,逆民者亡。为国家民族与个人前途计,与其蹈王耀武、黄百韬的覆辙,不如学吴化文、曾泽生的举义,或效郑洞国、孙良诚等率部投诚,尚可获得人民的宽容,免受人民的惩处。如真举义有功,并非投机取巧,别有企图,则必可获人民之爱护。本军历史,即为明证。何况今日蒋贼统治已面临崩溃,全国革命胜利指日可期。时机紧迫,稍纵即逝。故望国民党军队中一切爱国志士,早日率部起义,其他则如郑洞国榜样早日率部投降,借以缩短革命战争时间。光明与黑暗,新生与灭亡,何去何从,速为抉择。谨此电达,敬会亮察。

从上述资料、特别是此“起义通电”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西北军受蒋贼欺骗、压制和削弱之景况是多么的深重,与“蒋贼”之矛盾是多么的深刻。因此我们可以分析推断,孟良崮战役期间的整59师,应该是原本就没有出兵救援张灵甫的打算,正好借由共军华野六纵兵临费县城、以及共军的鲁南军分区部队和地方武装组成的所谓“共军主力高达纵队”围困费县城之理由而拒不出城。而这个理由应该就是共产党及其鲁南军分区部队与卧底将军张克侠、何基沣等在西北军中的地下党合作,故意给整59师创造的。其实这应该是一出精彩的双簧好戏,愚弄得蒋介石“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无可奈何。

再说我六纵奉命飞兵北上围歼张灵甫及其整74师途中,曾经过整59师防区的边沿地带,还在费县城北十公里左右的观上、白埠、石岚一带隐蔽休息了一个白天,双方相安无事,也说明两者之间肯定有什么默契,而没有其他更为合理的解释。不然的话整59师至少也应该向其上级汇报或向张灵甫的整74师通报一下“王必成的六纵正飞兵北上”的情况,也不至于张灵甫直到垛庄丢失被断了后路才知道啊。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蒋介石要维持其蒋家王朝的统治是多么的不容易啊!简直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操碎了心啊:那些个杂牌势力我要拿钱养着他们,经费少了还整天嚷嚷嫌不够用,可拿了钱却不给我出力。我还不能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好歹不公然反对我,对共产党起码还是一个牵制。而若逼急了他们再学高树勋的样子,直接跑到共产党那边可就更麻烦了。此消彼长的道理谁不明白啊,都跑去共产党那边了我还指望啥啊?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我人民解放军共计歼灭国民党军(包括地方武装)807万人,其中毙伤171万余人,俘虏458万人,投诚63万余人,起义和接受改编115万余人;驾机起义达43架,大小舰艇起义73艘,地区性起义面积达553万平方公里,接近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三。蒋介石860万军队几乎是灰飞烟灭,真正毙伤的比例却很低,大多数都是投降、投诚、起义或接受改编的。最后蒋介石的残兵败将不得不逃往台湾,凭借海峡天险和美国佬撑腰、而与解放军隔海对峙。

其实当时真正在费县城周围活动的只有少量的解放军鲁南军分区主力部队,其他的多是邻近各县区共产党地方武装、游击队以及民兵武装装扮的“解放军主力部队”。而这时鲁南军分区真正的主力,并不在费县城周围,而是在费县城东北方向,距离费县城30公里左右的摩天岭一带隐蔽待机,做机动防御,并以神秘的“高达纵队”番号对外联系和活动。

这一位置的选择是非常有利的:不仅对临沂、青驼寺和费县之敌形成威胁和牵制,从这里向东或向北出击,都可以随时截断临蒙公路,阻滞或截断临沂城和青驼寺向孟良崮实施增援的敌人;向西则可以威胁费县城企图向孟良崮实施增援之敌人的必经道路——蒙山各个隘口;万一自身遇到威胁则可以向西北收缩进蒙山隐蔽或据山坚守。

战后李天霞为了寻找理由推脱责任,曾经提到说在其南部山区有不明数量的大批解放军主力隐蔽待机,正虎视眈眈的想吃掉谁,因而才不敢放胆去增援张灵甫。并附诗词为证:孟良崮上灵甫垮,世人皆骂李天霞。非我见死不相救,奈何共匪有高达!

而对于这个神秘的“高达纵队”,敌人一直也没能搞清楚是从苏皖北部北窜而来的华东野战军第十一、十二或第十三纵队呢?还是共军刚刚从各部抽兵重新组建的一个新纵队?还是中原野战军派过来增援华东野战军的一个纵队?因为他一直引而不发,对其真正实力更是无从了解,据说其还有威力巨大的高达重炮,大有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觉,故而不敢小觑。就连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都不敢轻举妄动,其驻守临沂城的整整一个整编师57师,虽然其前沿阵地距离孟良崮只有40多公里,中间还有李天霞的整83师在青驼寺一带接应,但汤恩伯始终也没敢把驻守临沂城的部队派出去救援张灵甫。他是怕被不知底细的这个“高达纵队”端了老窝啊!至于这个高达纵队和高达重炮的消息,最初是从谁口里传出来的,敌人也一直没法搞清。估计也是我地下党组织施放的烟幕弹。


往期

1. 《新红日第一章 战局危急》2.《新红日第二章 飞夺主峰》3.《新红日第三章 礼葬灵甫》4.《新红日第四章 美丽家乡》5.《新红日第五章 慈父祥母》6.《新红日 第六章 初识恩师》7.《新红日 第七章 美好时光》8.《新红日 第八章 慈父遭匪》9.《新红日 第九章 父遭不幸》10.《新红日 第十章 偶救恩师》

11.《新红日  第十一章  剿匪未果》

12. 《新红日 第十二章 引蛇出洞》

13.《新红日 第十三章 端掉匪巢》14.《新红日 第十四章 机智带路》

15.《新红日 第十五章 歼敌立功》

16.《新红日 第十六章 临危受命》

17.《新红日 第十七章 妙计诱敌》

18.《新红日 第十八章 奋勇杀敌》

19. 《新红日 第十九章 顽强坚守》

20.《新红日 第二十章  里应外合》

21.《新红日 第二十一章  先敌制胜》

22.《新红日 第二十二章  喜结连理》

23.《新红日 第二十三章  内战阴云》

24.《新红日 第二十四章  缓婚参军》

25.《新红日 第二十五章  保卫临沂》

26. 《新红日 第二十六章  百里传令》

27.《新红日 第二十七章  战略转移》

28.《新红日 第二十八章  崮山设伏》

29.《新红日 第二十九章  阻敌增援》

30.《新红日 第三十章  支援恩师》

31.《新红日 第三十一章  破敌损招》

32.《新红日 第三十二章  水源被毁》

33.《新红日 第三十三章  坚守不退》

34.《新红日 第三十四章  大军压境》

35.《新红日 第三十五章  形势紧迫》

36.《新红日 第三十六章  山雨欲来》

37.《新红日 第三十七章  诱敌深入》

38.《新红日 第三十八章  截取情报》

39.《新红日 第三十九章  珠联璧合》

40.《新红日 第四十章  战役决心》

41.《新红日 第四十一章  巧妙设伏》

42.《新红日 第四十二章  釜底抽薪》

43.《新红日 第四十三章  初露锋芒》

44.《新红日 第四十四章  威震日寇》

45.《新红日 第四十五章  囹圄之灾》

46.《新红日 第四十六章  戴罪立功》

47.《新红日 第四十七章  战功卓著》

48.《新红日 第四十八章  跛腿将军》

49.《新红日 第四十九章  内战先锋》

50.《新红日 第五十章  一战涟水》

51.《新红日 第五十一章  二战涟水》

52.《新红日 第五十二章  筑路急进》

53.《新红日 第五十三章  急抢头功》

54.《新红日 第五十四章  乔装侦察》

55.《新红日 第五十五章  夜袭敌营》

56.《新红日 第五十六章  三刃利剑》

57.《新红日 第五十七章  飞兵激渡》

58.《新红日 第58章  合围成功》

59.《新红日 第五十九章  敌人要逃》

60.《新红日 第六十章  民兵阻击》

61.《新红日 第六十一章  逼敌上山》

62.《新红日 第六十二章  随机应变》

63.《新红日 第六十三章  女子人桥》

64.《新红日 第六十四章  迅猛反击》

65.《新红日 第六十五章  猛虎扑食》

66.《新红日 第六十六章  如虎添翼》

67.《新红日 第六十七章  潜入垛庄》

68.《新红日 第六十八章  巧取敌营》

69.《新红日 第六十九章  紧急迎敌》

70.《新红日 第七十章  敌人固守》

71.《新红日 第七十一章  智炸敌炮》

72.《新红日 第七十二章  揪敌弱点》

73.《新红日 第七十三章  破坏水源》

74.《新红日 第七十四章  水源攻势》

75.《新红日 第七十五章  敌人突围》

76.《新红日 第七十六章  血染战袍》

77.《新红日 第七十七章  智取芦山》

78.《新红日 第七十八章  消耗敌人》

79.《新红日 第七十九章  炮兵上山》

80.《新红日 第八十章  炸敌炮阵》

81.《新红日 第八十一章  击落敌机》

82.《新红日 第八十二章  抢夺物资》

83.《新红日 第八十三章  攻击主峰》

84.《新红日 第八十四章  勇挑重担》

85.《新红日 第八十五章  平地布阵》

86.《新红日 第八十六章  顽强阻击》

87.《新红日 第八十七章  抽兵主攻》

88.《新红日 第八十八章 巧妙阻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