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沂源 / 侯文君 【散文】/《化石精品燕子石 》

 九州作家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侯文君山东沂源人,中学退休语文教师,文学作品《鲁阳杂俎》系列百多万字,多有发表和奖赛获奖。另有周易和民俗作品多多。


化石精品燕子石  

侯文君

远古时代,山东大地还是一片汪洋,现今有些山顶的悬崖峭壁就出现海生动物抑或海浪痕迹的端倪图景,甚至历历在目。而三叶虫化石是生机盎然的石上早古寒武纪地层的海生动物影像的绝妙翻版。三叶虫化石是其学名,古时称作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其历史可追溯到5亿多年前,漫长的地质变化无情地将其沉淀在青色的石板上,成为艺术品的原始材料。
它生于海底,其种类繁多,不一而足。现今,它多埋藏于山坡或山腰的地下土层,深浅不一;以山东莱芜、沂源、费县和平邑等地多见出土,而沂源盛产地自古就以燕崖命名。三叶虫化石原材料有大有小,大的成整板子的料石,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小的则零零碎碎,精致玲珑,各尽其妙。其石板抱团,形貌各具,精妙绝伦。石板保留着三叶虫生命最后瞬间的动人姿态,那是群燕翩翩,姿态优美。它们有的像结伴竞舞的飞燕,有的像憨态可掬的甲虫,有的像缤纷杂陈的海草: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化石不是完整的虫体,而只是三叶虫的硬体部分。其身小如雨燕,头鞍弯曲如两弓,弓刺大于身,如翅翼腾飞,而融为一体。石玩者又称它为飞上天石。
这并非当今社会的独特发现,其实此种化石早在古代就有文字记载。春秋时代《阙子》记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晋代郭璞《尔雅》也云:“蝙蝠石又名识墨”,还提到齐人曾以蝙蝠石制砚。宋、明、清时代兴起把玩之风,称之为“多福石”、“鸿福石”。宋人笔记中已有明确记载,明曹昭《格古要论》也有详细记述。清初文人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则记载了泰山燕子石:“背负一小蝠、一蚕,腹下蝠近百,飞者、伏者、肉羽如生,蚕右天然有小凹,可以受水;下方正,受墨。公制为砚,名曰'多福砚'’。”他如获至宝的“多蝠砚”,被时人视为宝砚,从而与端砚齐名。而国外最早研究它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698年,瓦尔其给出了恰如其分的名称,叫三叶虫。印第安人部落也早已认识到三叶虫是水生动物,他们称三叶虫为“石头里的小水虫”,只是其名气没有中国沂蒙山的蜚声遐迩罢了。
寒武纪保留了成千上万种动物化石,而为什么三叶虫独受青睐呢?缘于它质地色泽明快而泛辉,色泽古雅、姿质温润、虫体如燕;纹彩特异、富有天趣。抚之如凝脂,坚韧而湿润;叩之则声音清脆,如钟声激越。其格调温馨,韵味独特,别具情趣,雅俗共赏。它是人类的万卷书,记录着大自然的沧海桑田,尤其耐人寻味。所以深得中外文艺界、知识界和书画界认同赞赏,成为馈赠、收藏和实用的稀缺珍品,被国内外友人誉为中华一绝。而其它化石即使脊椎类动物化石也没有这种化石的巧夺天工,心魄摄人,令人惊喜。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工艺品牌花样不断推陈出新,莱芜圣井的工艺制作更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成为雅俗共赏、贫富皆宜、深入人心的艺术杰作。精致的砚台、新奇的花瓶、导航的舵手、琳琅的屏风、稳重的石鼎、吉祥的福字、慈善的神仙、腾飞的雄鹰、长寿的灵龟、开屏的孔雀、展翅的凤凰……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而三叶虫原石才有独眼出群的极品,其中如今被公认的镇江贡吉康老人收藏的特大化石当是其中翘楚,原产地就在沂蒙山区。这块距今4.5亿年的特大化石,上面竟嵌有50多只三叶虫。此化石长81.1厘米,宽41厘米,厚3厘米,重30余公斤。化石板上,虫的身躯和翅膀纹理分明,清晰可辨。观者无不为之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真是鬼斧神工啊。

精彩专辑

《九州作家》综合专辑

小说专辑

名家名篇

歌词专辑

散文专辑

诗词专辑

杂文专辑

莫言专辑

贾平凹专辑

九州微小说

验方精选

菜谱食谱

百首绝句专辑

《九州作家》小说连载专辑

王福林《河魂》小说连载

短篇小说《父亲的心愿》

长篇小说《世纪初的情恋》

少儿长篇小说《啊,我的桑椹园》

少儿长篇小说《菊花樱桃红》

电影剧本《秦朝明将蒙恬传奇》

中篇小说《乡村魂》

长篇小说《归来的战俘》

短篇小说连载《赵老大家的喜事》

中篇小说《初恋》

中篇小说《血色浮情》

长篇小说《新红日》

中篇小说《口蹄疫》

纪实文学《黑土地》

梦幻小说《我于前天去世》

长篇小说《编外的忠诚》

小说连载《我心里的女人们》

中篇小说《关 山 逃 情》

长篇小说《潮白小八路》

中篇小说《济川王之后》

中篇小说《与老鼠决斗》

小说连载 《魔遇》

精彩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