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来指挥第13兵团入朝参战?林彪推荐他去,毛主席说你去了我放心

 数字人生6688 2022-09-01 发布于山东

1949年,年仅22岁的小战士邓贤诗在大街上听到报童叫卖,广州解放了,他好奇是哪个部队这么厉害,于是买了一张报纸。

在看到报纸上这个清晰的司令员照片,邓贤诗哭了他对战友说:“这个司令员好像是我的父亲。”

大家都不相信,此时的邓华是第四野战军的兵团司令,谁会相信他的儿子是一个小兵?

邓华早年参军再没有回过家乡,父子就这样失散,丧母无父的邓贤诗11岁独自艰难地讨生活,对父亲充满了责备。

后来他参军了,在战争中逐渐理解了父亲,唯一的愿望就是父亲能活着。

最后父子相认,为了革命事业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这就是邓华将军。

邓华,中国57位开国上将中名列第七,四野开国上将中位列第一。

因为他低调谦虚的性格,大家常常忽略这位将军的战功,实际上他也是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将领,像我们熟知的朱德、彭德怀、林彪一样,解放战争时期在他手中调动的兵力足足140万,与他同期的将军最多是兵团司令员,一个兵团差不多6万的兵力,是没有这么大的权限的。

邓华1915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县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的友人是同盟会的成员,他的父亲从邓华幼时就开始投身革命,思想较为先进。

他在耳濡目染中亲身感受到国内的生灵涂炭,从小就立志报效祖国,解救人民。

邓华戎马一生,革命资历很老,15岁开始,邓华就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运动中,17岁因为深受红色革命思想的影响,邓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过湘南起义,跟着朱德、彭德怀上过井冈山,1929年邓华参加了意义深远的古田会议,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这是极高的荣誉。

邓华经历过长征,在中共的反围剿战斗中都有他的身影,那时条件艰苦,大家都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行军,疲惫不堪,邓华作为政治委员不断为士兵们提供心理疏导,鼓励前行。

不仅是政治才能,邓华的军事作战能力不容忽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都军功卓著。

指挥上甘岭战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登陆仁川成功。

毛主席高瞻远瞩,朝鲜虽然国小但战略意义重大,朝鲜局势一旦发生变故,中国必然遭殃,这种唇亡齿寒的感觉让中国领导人日夜忧虑。

换成任何一个国家,这都要打到家门口来了,这是拿刀架在你脖子上啊,中央未雨绸缪,整编军队,做好准备。

随后中央军委会议召开,经过讨论后一致同意:

“提前做好入朝准备,立即组建东北军队,野战军第13兵团中38、39、40、42军的步兵、炮兵、工兵等部队集结于东北辽宁、吉林等地区。”

但是担任第13兵团司令员统率部队的合适人选又犯了难,最后林彪和罗荣桓一致提议邓华来做这个司令员,

邓华深受林彪器重,林彪了解四野,了解邓华,提议道:“邓华行事稳重,有头脑,他很合适。”

随后罗荣桓也认可道:“他刚打完海南战役,有战功,不错!”

毛主席一听也觉得合适,有勇有谋,处事稳重,邓华的任命就这样确定下来。

7月底的一天,邓华在中南海接受了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握着邓华的手直言:“你去了我放心。”

当美军打到鸭绿江边界线时,中国只能被迫参战。

邓华是仅次于彭德怀的志愿军二号人物,彭德怀总司令曾多次表示:“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不少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邓华作为总司令指挥了上甘岭战役。

这里不得不提抗美援朝时大名鼎鼎的“旋风司令”韩先楚,二人是共同浴血奋战的好战友,不过二人的作战风格截然相反,一个敢打敢拼一个稳扎稳打。

二人在先打砥平里还是横城发生争执,最终选择邓华的策略却吃了败仗,这次指挥失利也让邓华在低谷期一次次做检讨。

1952年彭德怀旧病复发不得不回国休养,他的重任落到了邓华身上,邓华头脑冷静,指挥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作为彭德怀的副手最为了解朝鲜战场的情况,熟知美国人的作战方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向来谦虚的邓华表示了婉拒,不过最终中央直接下达了命令:邓华担任人民志愿军代理总司令以及政委。

这一年的秋天,志愿军迎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当时两军胶着,美国也没想到这场战斗打了这么久,决定一鼓作气结束战斗,邓华根据美军近来的动作推测敌人大概是要进攻上甘岭,他冷静分析后认为,此次战役将会改变整个朝鲜战争的局势,于是邓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进上甘岭战役的战略部署中。

1952年6月,联合国军“绞杀战”不见成效,随后联合国军更换战略,展开“摊牌行动”,大范围攻击我方占地,不过我军巧妙利用坑道进行防御阻击。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联合国军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兵力和炮火,势必要拿下这里的战略高地,上甘岭地处南北连接的要扼,谁能占领制高点谁就占据了优势。

志愿军颇为劣势,抵挡着这难以想象的炮火攻击,但是绝不退缩,我军对这里的战略高地也势在必得!

为了应对联合国军的攻击,邓华熟知美军的空军力量和战力作风,他打从一开始就决定进行坑道作战,躲避密集的联合国军炮火,从战争效果来看这一作战方式极为正确,减少了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军伤亡。

这场战斗看的不是谁拳头硬,看的是谁撑得久。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一直处于主动防御的姿态,尽力保存战力,每场战斗目标精确,就是拿下高地,联合国军的每一次试探都被志愿军成功打败。

据统计美国对我军一共投放了190多万枚炮弹,80万枚手榴弹,在这个只有3.7平方公里的地方,双方兵力投入多达12万人,我军的最大伤亡多集中于阻击敌军冲锋和重新夺回阵地。

整个上甘岭战役历时一个半月,我军击退敌军900多次冲锋,49次重新抢回阵地,累计歼灭联合国军1.9万余人。

紧接着邓华又组织指挥两次大反攻,成功扭转战局,将美国人打回谈判桌。

邓华作为这场战役的指挥者和部署者,成为了联合国军的噩梦。

邓华为这场战斗呕心沥血,邓华的指挥能力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邓华善于反思,稳得住,打得起,他对美军的策略都是他不断反思总结,研究美军行动轨迹灵活应对,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阵地战战略的正确性。

邓华在朝鲜战场最出名的四大事件就是横城反击战、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和代表志愿军同美国人谈判。

在无数战士的浴血奋战下,抗美援朝迎来了最终的胜利!美军的一位高级将领战后发出感叹:

“只要有中国军人镇守的阵地,你一寸也别想夺取,就算上帝来了也没用!”

1954年朝鲜战场回来后, 邓华在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实至名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