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算能力第一,想象力欠缺!谁偷走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

 西子湖畔v1k8wi 2022-09-01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提起想象力,相信任何一个教育人都会认可其对创新性人才发展的重要价值。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想象力的发展却不容乐观。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谁偷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童年是人的一生最富有想象力的阶段,怎样才能不过早地陷入想象力危机?幻想文学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拥有抵抗力的“魔法”。而汤汤塑造的童话世界,则像一位灵动跳脱的引路人,迈着轻盈的脚步将读者带入无边的幻想天地,一窥万物的惊奇与奥妙。

她笔下的故事如同一泓奔流的清泉,拥有滔滔不绝的内蕴。语言是精心雕琢过的,但毫无矫饰痕迹,完全不落窠臼,低诉着举重若轻的叙事之美。不论年龄几何,你都能在汤汤的文学世界里获得天马行空的充沛力量。这大概源自汤汤对儿童和童年想象力的尊重,于是乎,我们在审视童年时也能获得一种更宽广的视角。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尽情飞翔过的心灵,想象力不会那么容易丢失和干瘪

因为对话时看到女孩一颗不起眼的畸形牙,于是《水妖喀喀莎》里的水妖们有了牙齿这一坚守和梦想的标志;因为爬山时偶遇一块大石头,黝黑的花纹成了《石头里的黑》中的生物……汤汤说,守护住好奇和发现的“惊奇之心”,便成就了一个个幻想故事的开启灵感。而她同样常常期待,被过度的说教、训练挤压而丧失想象力的孩子能少一些,让“漏网之鱼”多一些。

《教育家》:孩子的想象力本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现在却经常听到“要保卫儿童想象力”的呼声。我们的教育是否令孩子的想象力遭遇了“丢失”和“萎缩”?走进幻想文学的世界对于改变这一状况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汤汤:成人提出“要保卫儿童想象力”,说明有一部分人意识到儿童想象力遭遇了“丢失”和“萎缩”,但能意识到这一点并能在乎和重视的成人是少数。更多的家长和教师也许能觉察到孩子的想象力伴随着成长在逐渐丧失,但他们会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甚至理所当然的。他们更在乎的是孩子的成绩,在乎的是孩子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至于想象力,虽然萎缩了是有些遗憾,但算不得最紧要的事。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功利的,家庭教育是功利的,我们整个社会都是讲求实际和有用的,在“功利”面前,孩子童真的天性被磨灭是迟早的事。每当看到校园里那些眼神黯淡的孩子,我的心里便会发出一声叹息:好可惜啊!

幸好世界上有童话,童话是人类智慧赐予童年最好的礼物之一。童话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文学形式,其最大的艺术特征是幻想。比如德国作家尤塔·保尔写的《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孩子因为妈妈发脾气,身体各个部位吓得飞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脑袋飞到宇宙里,肚子落入大海,翅膀掉进热带丛林,嘴巴插在高山上,尾巴挂在街头像一个谜。这个想象多么狂野!童话里荒诞、离奇、变形和狂野的想象能让孩子们“脑洞”大开,突破惯常的思维模式束缚,拓宽孩子们心灵的疆域,同时保持和激发出自身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已经失去大部分想象力的成人,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把更多优秀的童话带到孩子们的视野里,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幻想文学的世界里尽情飞翔过的心灵,想象力就不会那么容易丢失和干瘪。

《教育家》:在我国,幻想文学依然时常面临“被低估”的状况,一些家长和教师甚至反对孩子读幻想文学,原因何在?

汤汤:记得有一次讲座,有位家长非常坦率地说,大概到三年级,他就不让孩子看童话了。我问他原因,他说世界如此现实,读童话对孩子的人生没有什么好处——胡思乱想没有好处,过分沉溺于幻想世界的美好和奇妙没有好处。站在这位家长对童话的认知角度看,好像有一些道理,至少在现场引起了部分家长的共鸣。于是那天下午,我和家长们就两个问题聊了很多:一是读太多童话的孩子,长大后会不会胡思乱想,不切实际?二是一个读着童话长大的孩子,成人以后对世界是否容易产生幻灭感?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成人对童话的误解和偏见居然有那么深。幻想文学的“被低估”乃至被反对,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来自成人认知上的狭隘。孩子遇到这样的家长和老师,是多么不幸。可以说,不打破成人思维的局限和自以为是的评判,他们就是孩子想象力萎缩的加速器。

《教育家》:也有家长反馈幻想文学读不懂,特别是一些给低龄儿童阅读的幻想文学绘本。我们该怎样读幻想文学?

汤汤:如果是家长读不懂,往往是大人太缺乏想象力、心灵过于粗糙的缘故;如果是孩子说读不懂,家长一点都不用着急。其实,所谓“读懂”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如果孩子能读出故事的精彩,读得很快乐,是一种“懂”;如果孩子能读出故事背后蕴含的深意,也是一种“懂”。面对相同的作品和故事,每个人读出来的滋味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尊重和接纳自己的阅读感受就好。至于幻想文学的读法,我认为首先要选择喜欢的来读。一本书如果开头几页不能吸引孩子,让他读得愁眉苦脸,那就先放下,不要勉强,以免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读完一本书,家长可以从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感情、动人的故事、深邃的哲思等几方面引导孩子去回味、咀嚼,帮助孩子从中吸收更多的营养。阅读是一种享受,千万不要让孩子有受难的感觉,那会让他远离书本。其实,世界上很少有孩子能拒绝精彩故事的诱惑,尤其是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教育家》: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

汤汤:在保卫和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这件事上,以一个作家的角度来看,成人能为孩子做的很多又很少。很多,指的是多多鼓励孩子们阅读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品,多多地把一本又一本好书带进孩子们的生命里。很少,指的是成人对孩子刻板的教育越少越好,少一些捆缚,少一些控制。很多老师和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方面又给孩子们各种各样的限制,两者之间非常矛盾。自由的灵魂是创造的前提,我们要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阅读的自由、思考的自由、游戏的自由、言说的自由、质疑权威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太多的孩子像盆景,像绿化树,或者千姿百态长不大,或者长大了也是面目相似毫无个性。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一点长成野生树的机会和空间呢?“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过去将近二十年,到现在还轰然作响。从艺术到科学,我们整个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堪忧的,也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还会继续堪忧下去。也是因此,解放孩子才显得如此重要,我们的希望在孩子!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优秀的故事能照亮和震撼童心,让思索在成长中绵延不绝

伴随新世纪儿童阅读和出版的不断发展,我国儿童幻想文学创作在近些年迎来了春天。汤汤认为,其折射出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孩子们对天性的释放、情绪的宣泄、想象力的张扬产生了更多的渴望和期盼。童话在幼年的心里种下真、善、美,种下想象力和创造力,种下纯洁天真和柔软,种下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好奇,孩子得到前行的勇气和温柔的安慰,成长中的心灵也被滋养。

《教育家》:您在《绿珍珠》的童话幻想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相处等宏大话题,对于当下孩子的发展来说,这样具有深度思考的主题的价值是什么?表现类似话题时,幻想文学的优势何在?

汤汤:孩子们需要读深刻的、思想性强的作品吗?当然需要,必须要读。富有思想性的文学作品会启迪他们的智慧,点亮他们的心灵,促进他们去思索人生和世界,从而帮助他们慢慢地成为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的人。因此我在童话创作中,会尝试着将一些具有深度思考的主题藏在故事里,让孩子们去发现和琢磨,用我自己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与感悟,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和探寻。一方面我信任孩子,他们能理解的东西远比大人所认为的更多;一方面我坚信他们的精神成长需要这些营养,一个人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那么最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比如《绿珍珠》,倘若能让孩子们意识到人类要带着敬畏之心和自然相处,那么在他们长大以后,也许就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在自然面前多一些谦卑和反省。

在表现这些话题时,幻想文学最大的优势或许是能将深刻的主题用迷人的故事呈现出来。通过幻想,通过故事,哪怕很宏大、很晦涩的主题,也能用一种轻松和巧妙的方式表达,让孩子读得兴致勃勃,心灵被照亮的同时进入深邃的思索,使故事里的意蕴像湖里的涟漪、海上的浪涌、山谷的回响,在孩子的成长中绵延不绝。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讲述智慧,是“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的举重若轻的叙述力量。

《教育家》:您提出,许多作家用散文和小说的形式回顾童年或者调动童年经验写作,自己想另辟蹊径,用幻想故事来写童年。您是如何进行从童年经验到作品创作的艺术转换的?请给热爱写作的同学分享您的经验。

汤汤:童年经验对我的写作非常重要,我的很多童话的灵感起源都是童年记忆,从童年经验到作品、从现实到虚构,这之间的转换力度很大,但很有意思。童年经验是种子,有种子就有真生命、真感情了。土壤则是盛大的想象,艺术转换肯定需要想象和重构,就像玉米变成爆米花,经过“嘭”一声响,这“嘭”一声就是在想象、构思和酝酿的“高温”中实现了质变。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基本上把我扔在外公外婆家。我开始换牙了,外婆便哼一首歌:“上排牙,扔床下,下排牙,搁顶架;不要金牙牙,不要银牙牙,只要颗颗老鼠牙。”她一边唱着一边郑重其事地把我的上排牙齿扔到床底下,下排牙齿扔到床顶上。现在,外公外婆住的老屋子空了很多年,他们离开我也已经很多年。外婆哼的曲子,却常常萦绕在耳边。心里时常隐隐痛着,是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孝顺他们,却不会再有一丁点机会。很难受的时候,就只能这样想,活着的我们惦记着离去的人,离去的他们一定也牵挂着活着的我们,他们是希望我们活得好好的,这样才会心安吧。也许只有爱,才能拉近生和死的距离,才能让脆弱的我们豁达地面对生死。因为那首换牙歌,我写了《姥姥躲在牙齿里》。故事大概讲的是:我的姥姥方素云趁死神忘记关好天堂的门时,从天堂溜回人间来看我,死神一路追来。姥姥躲在了一颗牙齿里,那是从前我换牙时丢在床底的牙齿。她太想我了,只要能看我一眼,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都不怕。她躲在牙齿里,不能说话也不能出现。死神费了很大力气终于找到了姥姥,要带她回去给她惩罚。我对着死神远去的方向嘱咐姥姥,一定不要再溜回来啦!我用这篇童话送给亲爱的外公外婆,告诉他们,我在人间过得很好,你们也要幸福。

《教育家》:您曾经表示,希望通过童话,让孩子们感受到离灵魂更近的那些高贵的情感,从而拥有更多的勇敢、善良和深情。这些情感和品质对于儿童的价值是什么?儿童文学如何帮助孩子拥有它们?

汤汤: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吗?如何变好呢?我想,只有人的心越变越善,世界才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但贪婪、自私、虚伪等人性弱点,是人类自身很难克服和逾越的。怎么办?人类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心灵有最大的可塑性,童年往往决定着一生的模样。我相信从小被优秀的童话喂养过的心灵,一定会比从来没有读过童话的,多一些天真、善意、柔软、有趣、勇敢,更有把一生过幸福的能力。有越多善良、柔软、勇敢的人,世界就一定会可爱一些,会少一些伤害、少一些战争、少一些谎言和欺骗。对我来说,这也是创作童话的价值所在。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要好好讲故事,用故事抵达孩子的心灵,去感动、抚慰、点亮、温暖甚至震撼他们。比如《梅和银》里,两只木头小猫因为两颗简单纯粹的心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约定,我想告诉孩子们,尽管世界复杂得不可思议,但简单和爱依然能够创造奇迹;比如《你是星星吗》中,一个叫夏吉的男孩放弃了一只小小的猫,我写了一个小孩子的愧悔和自责,写了人性里偶尔一闪念的懦弱和冷漠,是想告诉孩子们,世界上有太多看起来很小很小的无情和麻木,但并不能因为它们小就轻易原谅。为了世界更美好,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柔软和深情,也值得我们追寻。

文章图片7

“完美”和“不完美”共生,才是驳杂人生的真相

在生命的园圃中,童年是一种花期并不长的植物,因为短暂而倍显珍贵。但它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可以从最深层浇灌人生至绽放,也可以从根基损毁日后的生长轨迹。怎样和孩子良好沟通,为童年描绘幸福的底色?在和孩子们打交道的经历里,汤汤发现岁月的磋磨后,依旧拥有一颗不被摧毁的童心,不单对儿童文学作家的价值非同寻常,也是每天陪伴孩子的父母和教师需要修行的一堂课。

《教育家》:小读者对作品的反馈有没有一些思考和回应触动过您?

汤汤:有啊。比如《美人树》这部童话里,女孩土豆被骗一次后,选择对树精冬小青再一次付出信任。有一个孩子通过老师找到我,觉得我这样写不对,理由是孩子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但也不能太轻信别人,同情心不能被骗子利用。还有一些孩子来问我,汤汤老师,你在创作时有没有想过写冬小青借了土豆的双脚就再也不回来的结局?我回答,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人会一次次辜负别人的善良和信任,做出一些不美好的事情。但是,我很真诚并负责任地告诉你们:我在写作过程当中,没有过一丝一毫的犹豫和纠结,我心里想的就是冬小青会回来,她肯定会回来。因为她的心感受过土豆的天真、善良和宽容,感受过土豆信任她的幸福和美好,已经懂得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世界上总有些善意会被辜负,但更多的是善意会被温柔相待,值得我们付出更多的信任,我相信冬小青的回来比不回来带给读者的精神力量和心灵慰藉要大很多。我很喜欢孩子向我提出他们的思考和疑问,在交流中,我的收获总是比他们更大。

《教育家》:儿童文学也有“不完美”结局,比如《猫尾兔喜喜》中兔子喜喜的离去和病逝。您是如何考量对孩子阐述沉重主题的方式的?孩子通过阅读获得“不完美”的替代体验,家长和教师是否有必要进行引导?

汤汤:其实,童话里不仅有美好和幸福、轻松和快乐,也有黑暗和邪恶、愤怒和悲伤,童话是带着隐喻意义的真实人生故事。童话以恰到好处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世界,理解真、善、美,理解爱和梦想,同时也理解人生的不完美和种种艰难甚至残酷的模样。就像《猫尾兔喜喜》里,如果当初兮兮不把喜喜带出童话世界,那么他们依旧可以互相想念,共同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和记忆。但是他们一起离开童话世界来到现实世界里生活了,就好像世间无数的人一样,他们曾经在一起,但在时间的侵蚀里,一切都不复原来的样子,他们从喜欢到厌倦到离开。也许谁都没有错,谁都很无奈。这世界上有太多的爱和离开,都说不出谁对谁错,但伤害却那么深地存在。

童话一般都有明亮的质地,但也需要一些“沉重”和“黑暗”,因为“不完美”和“完美”共生才是驳杂的人生真相。成人不需要一厢情愿地把孩子保护得太好,这种肤浅的保护对他们未必是好事。不妨让孩子们在故事里感受一些沉重的分量。正因为不完美,所以我们才要去追求美好;正因为沉重,所以我们渴望飞翔;正因为有黑暗,所以我们要朝着光明那方。从而让自己尽量成为世间美好的那一部分,不是吗?至于引导,不用太多,以家长的人生阅历为基础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就可以了,聊天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教育家》:很多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都曾经有过担任中小学教师的经历,您也同样是从教师成为作家的。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自己引领孩子们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汤汤:要更好地引领孩子们阅读和写作,关键是教师自己。如果教师热爱阅读和写作,那么他教的孩子往往会对阅读和写作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孩子很容易受到教师的感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要鼓励孩子多读书,那么教师自己就要多读书。现在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童年成长和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问题是读什么、怎么读。世界上有太多好极了的童书,也有太多糟透了的童书。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孩子像放羊一样放到山坡上,说你们自己吃吧,你们自己读吧。很多孩子还不具备辨别好“草”的能力,他们需要推荐。况且他们的时间太有限,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遇见更多的好书,用各种风格的作品给他们不同的阅读滋养,是教师应该提供给他们的帮助。一个语文教师的阅读量和审美眼光,常常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品质。如果教师自己对童书了解不多、审美欠缺、视野不开阔,就很容易成为孩子和好书之间的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