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别再解释自己

 布衣粗食68 2022-09-01 发布于湖南

看过这样一段话:

“人活在世上,难调众人之口,再怎么善良,在讨厌你的人眼里,你就是假惺惺;你再怎么付出,在不懂感恩的人眼里,你就是个外人;你再怎么努力、优秀,在喜欢妒忌的人眼里,你就只是运气好;你再怎么大方,在锱铢必较的人眼里,你就是小气。”

人到中年,对此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不再解释自己,成为为人处世的信条之一。

01

懂你的人,不必解释;不懂你的人,百口莫辩。

常言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面对那些无法理解自己的人,与其徒劳地耗费口舌进行辩解,不如自顾自地践行自己的主张,时间终会还你一个清白和意想不到的奖励。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往教学楼的承重柱灌水泥,有事没事还要求工人把贴在墙上的大理石用钉子再钉一遍,教学楼的每一个角落都难逃他的“魔爪”。

此外,就是隔三岔五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地震演习团建”,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跑出教学楼,跑到操场上集合。

他的这些做法,一度被当作是“不务正业”。

然而,在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中:全校师生创下了1分36秒的逃生奇迹;加固的教学楼屹立在一片废墟之中,承重柱一根没折,大理石砖一块没掉,无一人伤亡。

此时,人们才由衷感激,校长的“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是大智慧,是有眼光。

很多时候,大多数人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得失,而丝毫无法将目光放得长远。

那些志存高远的人,那些坚持理想追求的人,言行举止自然有异于常人。

他们所坚持的,往往是众人所不屑的;他们所唾弃的,往往是身边人趋之若鹜的,久而久之,就成为“格格不入”的人。

此时,如果忙着解释,大概率,反倒会被他人说服,不做“无谓的坚持”了。但命运的分水岭,就在坚持与放弃之间,悄然形成。

唯有遵循内心的想法,且坚持到底的人,才能创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成功之路。

02

让人舒服的关系,继续;让人别扭的关系,断交。

人到中年,愈加清楚明白:“频率相似的人,即使翻山越岭,也终会相聚在一起;磁场不合的人,即使朝夕相处,也不是一路人。”

所以,面对身边的人际关系,再也不会过于纠结。

那些让人舒服的关系,好好继续;那些让人别扭的关系,果断绝交。

余生并不是来日方长,值得我们用心对待的人,是那些与我们能够“同频共振”的人。

对于中年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头连着“职场”,一头连着“家庭”。为了维系家庭运转,不得不开展应酬,在酒桌饭局上推杯换盏,在会议室里据理力争,在业余时间里去巴结讨好所谓的“人脉”。

只有在外能够“运转自如”了,才能让后方的小家有备无患。

每个人,都如同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

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份负担也变得越来越重了,如果还要腾出过多的精力去维系那些费力不讨好的关系,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所以,别再忙着解释自己了。

道不同, 不相与谋。

摆脱了那些让自己倍感束缚的关系,远离了那些轻视和为难自己的人,才能轻装上阵,奔赴生活中,自己认定的“诗和远方”。

03

勇敢做自己,才会赢。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窗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人到中年,愈加能够体会到,日子,就是和相亲相爱的家人一起度过。除此之外,都是外人,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人。

别再向别人解释,自己是如何打理家庭的;别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生活有多美好。

幸福的日子,不是某一个“高光时刻”,而是每一个寻常的日子。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走好自己的路,才是幸福的起点。

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不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有体面的工作。

当我们拼尽了全力,也仅仅只是在生活里挣扎度日时,还能心怀美好,还能有条不紊地从当下做起,稳住自己的节奏,就是最难能可贵的生存法则。

如同电影《隐入尘烟》讲述的故事,患有疾病、身体残疾的贵英,和村子里最没有地位的光棍老四走到一起,他们种麦子、孵小鸡、盖房子,经历春夏秋冬,直到贵英去世,老四一个人住进了新房。

他们就像路边的野草,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也曾热烈地活过,拼命地抗争过。虽然,最后的结局并没有大团圆,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了短暂且幸福的余生。

所以,不管前路是荆棘遍地,还是平坦顺畅,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过自己的日子,才会赢的想要的人生。

04

结束语:

人到中年,已经不需要费尽心思去向别人证明什么,更无须想方设法让周围的人来窥探自己的生活。

我们最需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心,走出自己的节奏。

每每回到家中,有灯火可亲,有家人围坐,哪怕粗茶淡饭,也是最完满的人生。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