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朽的名著电影十部,艺术感染力胜过原著(35)

 Daweb_YN 2022-09-01 发布于云南
摄影,从一点点感悟开始!图片
Besame Mucho
................................................................................................................

01




搭错车1983)

《搭错车》是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十分感人动情;而作为电影原声乐,派生的唱片如同这部影片一样,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的故事,一个“情”的故事。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的经历都是必然的,不论是喜悦还是苦恼,故事总是这么一段一段地继续着。
影片叙述了退伍老兵哑叔因捡回弃婴致使妻子别他而去,靠拾破烂,哑叔既当爸又做妈含辛茹苦将取名阿美的弃婴养大成人。因为哑叔常在耳边吹奏美妙的乐曲,阿美自小就对音乐有特别的理解。
高中毕业后,阿美去了某餐厅当歌手,有缘结识作曲家时君迈后,她的演唱技艺有了较大提高,被娱乐公司老板余广泰盯上。为了改善哑叔的生活,阿美在余广泰的引诱下签署赴东南亚演出的合约,不想被其当作摇钱树受到控制,在哑叔重病在床之际也无法抽身探望,只能在舞台上把思念愧疚之情化为歌声遥寄。



这部电影收录了6首歌曲和3首插曲音乐,参与创作的是罗大佑、李寿全、梁弘志等几位日后主宰华语流行乐坛的“大师级”人物。由他们创作的《一样的月光》、《酒干倘卖无》、《是否》和《请跟我来》这些的作品在今天听来依旧动心悦耳,让人不得不为它们恒久的艺术生命力所折服。


02




钢琴家(2002)
《钢琴家》与《辛德勒的名单》是人们认为唯二叙述二战中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迫害最好的影片。当然,不同于《辛德勒的名单》史诗级别的恢宏叙述场面在感官上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钢琴家》以波兰犹太作曲家瓦列迪斯劳·席皮尔曼在二战中的艰难逃亡为主线再现那段历史,该电影改编自他的自传体小说《死亡的城市》。


电影故事说的是:史标曼是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二战即将爆发之时,他们全家被迫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杀害,而史标曼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他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帮助,暂时有了藏身之处。战争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抛下他回老家寻得安全的住所养育儿女。
此时史标曼恶病缠身,却还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废墟的阁楼上他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令德国军官萌发了恻隐之心,他暗暗帮助史标曼直到苏军对波兰的解放到来……


电影塑造了一个幸存者的形象,作为钢琴家的瓦列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从最初的生活窘迫到被拘禁做工,再到流离逃亡,无论身处何地,即使衣衫褴褛,被饥 饿病痛折磨的无法忍受,他的行为卑贱,灵魂却是纯洁的,一开始接触这部类似于纪录片的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影片名被定为钢琴师,艺术不是奢侈品,它的根基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绝境中让我们更加坚韧,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心中的信念。

03




公民凯恩(1941)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电影产业从中东部较发达地区转向西部,无数对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不满的小电影公司在这片曾经的荒凉之地上开垦、培养新的电影土壤,以数十年的努力换来了一座更大的电影乐园——好莱坞。这批“垦荒者”中,奥逊·威尔斯以其被评论界公认为最伟大的、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指定为典藏作品的处女作《公民凯恩》而被人铭记。
影片《公民凯恩》叙述了美国报业大亨凯恩在桑拿都庄园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遗言”死去后,一位青年记者受媒体的委托调查这四个字的含义,遂即,他走访了凯恩生前的同事好友,从报社董事长伯恩斯坦的口中,了解到凯恩的发迹历程以及如何制造舆论使美国卷入1897年的战争中的往事,从利兰的讲述中,凯恩与美国总统的侄女爱米丽的婚姻、与第二任妻子(歌手)苏珊的复杂关系及在总统竞选中的失败等等也被他一一所知。
听过大量的讲述后,该记者又去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凯恩的详尽资料,凯恩更多的一面,青年时代的经历及与母亲的关系也被他知晓,然而,“玫瑰花蕾”四字的含义,他仍不得而知。

《公民凯恩》的问世宣告了电影的独立,使人们突然感到“电影长大成人了”,成为传统电影向现代电影转变的历史转折点,具有现代电影里程碑的意义。

04




海的女儿
(1979动画版+1976真人版)
关于美人鱼和王子的爱情,很多时候一想到这个故事,就感觉一股悲伤涌上心头。为什么王子没有认出来小美人,为什么小美人鱼为了让王子活下来,自己宁肯变成泡沫。这样全心全意的爱情,为什么没有得到幸福。
影片取材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海的女儿》讲述了小美人鱼救了遇难的王子,并对王子一见钟情。为了来到王子的身边,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用她美妙的声音和巫婆和巫婆做交换,才把鱼尾变成了双腿。
看惯了现实生活中,明码标价的婚姻,目的明确的恋爱,真爱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童话,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真爱,离我们太遥远。没有一个人会对自己喜欢的人,在恋爱完全没有开始的时候,自己就先深陷其中。

1

《小美人鱼》这部动画电影,带给观众感动的就是小美人对王子简单毫无怨言的爱情。在惋惜的同时,也深深感叹,原来真爱就是这样纯粹,我喜欢你,为了走到你身边,我不害怕其他任何事。没有哪一件事能够让我放弃走进你记忆的安排。

2

爱情里没有绝对的输赢,正因为这样,才有人说,爱情是最捉摸不透的感觉。虽然爱情,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一场没有输赢的博弈。但是还是要留下一份爱自己的能力,好好爱自己,才能够好好爱其他人。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观看
(1976真人版)

捷克真人版《海的女儿》的故事发生在神秘莫测的大海之中,小美人鱼是海洋之王最喜欢的一个女儿,拥有着最曼妙的歌喉。某日,小美人鱼的歌声将一位王子吸引到了群礁之中,王子的船触了礁,王子跌入海中,生命垂危。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小美人鱼不顾父亲的阻拦,执意救了王子一名,并且深深的爱上了他。

王子将一位偶然路过的姑娘误认为了他的救命恩人,发誓要娶她为妻。小美人鱼找到了女巫,希望女巫能够赐予她人类的双腿,而她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永远无法再开口说话。王子发现了小美人鱼,将她带回了王宫。臣民们希望王子能够迎娶邻国公主,让王子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公主竟然正是那日偶然路过的姑娘,王子当即决定同她成婚。小美人鱼的心碎了。

05




希望:为爱重生(2013)
韩国电影《希望:为爱重生》(素媛改编自真实事件,主人公素媛是一个性格温顺、内心柔软的女孩。她因体贴事务忙碌的母亲,主动提出一个人去学校。《素媛》中有许多直观到残忍的镜头:小素媛脸部肿胀,带着青紫、一只眼睛蒙着纱布,另一只眼睛因疼痛微微眯着,落下泪来……。
她是一个美丽平凡的小女孩,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位于街角的家中。家里经营着以她的名字素媛命名的杂货店,母亲作为老板娘日夜忙碌不得闲暇,父亲则在工厂干着繁重的工作。在那个飘雨的早上,素媛打着雨伞独自上学。在离学校近在咫尺的地方,她遭遇一个相貌猥琐、酒气冲天的大叔,由此开启了她的悲剧之旅。柔嫩的小花遭到暴风雨无情摧残,受伤的岂止枝枝叶叶,更是那迎着阳光无忧成长的心。无良媒体铺天盖地大肆渲染,作为受害者的素媛一家仿佛成了周身污秽的耻辱之人,被四周诧异好奇的目光所包围。
妈妈悲痛欲绝,几近崩溃。爸爸全力保护女儿,但受伤的小天使却拒绝爸爸的靠近。问凶之路伴随着天使的治愈旅程,美丽的女孩可会再露灿烂笑容?。


一双被撕碎的翅膀无法抵抗狂风,这样羸弱的蝴蝶无力飞向远方。打破带血带刺的偏见、对施暴者进行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给予受害者足够的尊重和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素媛》传达出的期望,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努力的方向。


06




红色沙漠(1964)
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彩色电影《红色沙漠》故事寡淡,却以强烈的视听风格深刻展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影片以一个神经质女人朱莉安娜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工业港口人们的生存状态:朱莉安娜经历了一次车祸,但并没有因此获得丈夫更多的关爱;有一天儿子突发腿疾,最后发现那只是儿子的谎言;崩溃的她寻求婚外情人的慰藉,却又陷入了更深的迷茫。
意大利北部工业城市拉文纳,无处不在的工厂噪音、被污染的河流、荒凉的郊外、冷清的街道,一片人间炼狱的模样。远处,一个身着绿衣的年轻女子,在巨型高耸的烟囱和吞吐着迷雾的管道中驻足。在这污浊荒废之地,她显得烦躁不安又神思恍惚。原来这个略显神经质的女人朱莉安娜的丈夫正是这家冶炼厂的经理乌戈。乌戈把她介绍给自己的同事科拉德·泽勒。
两人相互吸引,朱莉安娜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与泽勒发生了肉体关系。渐渐地,她发觉自己已经难以同丈夫和儿子恢复以往的亲密感情。泽勒对她的感情,也依旧无法抚慰她寂寞的心灵。这条淌满血的红色沙漠,是机器工业时代将人性摧残得无以复加的血淋淋的荒漠。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观看


这部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安东尼奥尼执导的他第一部彩色片《红色沙漠》,荣获1964年第2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影片用极为大胆的色彩,描绘出一副野蛮的工业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压抑和异化之景。作品简化甚至舍弃叙事和戏剧冲突,使得影片得到两极化的评价。


07




无主之作(2018)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人物德国画家、摄影家格哈德-里希特的人生经历改编而成。描写了主人公库尔特在追求艺术成长的道路上的坎坷经历和爱情故事。电影《无主之作》既是一部人物传记影片,也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 它由诸多历史事件和场景为时空线索串联了主人公几十年的人生经历。


这个电影中线索关联是这样的:库尔特的姨母曾经被关进过集中营,最终在纳粹医生卡尔的折磨下不幸死去。虽然库尔特幸运的在柏林墙建成之前逃往了西德,但他的整个童年时代都生活在纳粹的阴影之下,这给他的人格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之后,库尔特进入了杜塞道夫美术学院就读,无法走出过去阴影的他将内心的绝望和伤痛都挥洒在了画布之上。一次偶然中,库尔特邂逅了名为艾利的女孩,美丽活泼的艾利渐渐的治愈了库尔特内心的伤痕,当两人鼓起勇气想要将关系再推进一步时,却遭到了艾利父亲的强烈反对。


《无主之地》并不是一个“复仇的故事”, 但是他却讲述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艺术家, 当他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岳父亲手杀害之后, 毅然决然的用画笔表达了对纳粹的雅利安人种论的深恶痛绝和无情的复仇。

08




大篷车(1971)

印度经典爱情片《大篷车》讲述富家女在经历其父被陷害和丈夫的背叛后,假扮乡下姑娘,藏身于流浪吉卜赛大篷车中伺机复仇的故事。



苏妮塔是印度孟买一家大工厂主莫汉达斯的独生女儿,莫汉达斯死后,她听从他的遗愿与其心术不正的养子拉詹结婚,并答应拉詹会与他在坎达拉的一所小别墅欢度新婚之夜。
驱车到达别墅时,苏妮塔遇到夜总会舞女莫妮卡,得知拉詹正是杀害父亲的凶手。凭借机智逃离别墅后,苏尼塔结识一个来自吉普赛的大篷车队,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莫汉第一次走进她的视线,然而两人的爱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阴魂般的拉詹,是其中最大障碍。


历尽漂泊沧桑,能歌善舞、四海为家的的吉普赛人,追求浪漫美好生活的吉普赛大篷车队已经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格格不入了,但这部电影如今观看带来的就是一种追忆——追忆那种无拘无束的漂泊生活。



09




盗梦空间(2010)
有人说梦境是平行世界的入口,也有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个人都有属于自 己的梦境,那些憧憬的、畏惧的,在梦境中构筑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盗梦空间》主要讲述的是由莱昂纳多扮演的造梦师带领了一个特工团队进入了他人的梦境,从他人的潜意识之中获取了个人的机密,并且为他人重塑梦境的一个故事。
电影丰富的细节、错综复杂的叙事,将观众带入一个潜意识的迷宫。诺兰创造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惊悚世界,有点类似于荣格学说,在真实与非真实的多重层面上对观者构成了挑战。快速剪接和敏捷叙事把超现实的世界表现得酣畅淋漓,将虚拟影像技术呈现人脑的意识做到了登峰造极。


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导演和编剧为了故事的成立给予观众很多假设和规则,包括人的潜意识、梦中梦、重新诠释的“穿越”等等。其实最伟大的造梦师应该是影片以导演诺兰为首的制作团队,能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一部电影,观众在观影时又何尝不是进入了他的梦境。



10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以一种史诗气魄进行创作,而且突出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特征。这部影片与同一时期的费穆、朱石麟等人的作品共同构成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为壮观的极具中国美学特色的一系列作品,为电影的中国化做了最为全面的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影像资料。
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九三零年代的上海顺和纱厂,女工素芬与妇女补习学校教员张忠良喜结连理。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素芬诞下一子。忠良为子取名抗生后不久,便加入救护队离开上海,并机智地在南京大屠杀中幸存下来。一九三八年,忠良母带素芬和抗生回到丹阳乡下。但是乡下也不太平,忠良弟忠民不肯做走狗,上山打起了游击。
一九四零年,侵略者吊死了忠良父。素芬只得背子随婆回到上海,以对忠良的思念和期盼为支撑,在苦难中挣扎求生。一九四一年,被俘后成功逃脱的忠良辗转到达重庆,困苦中只得投靠故交王丽珍,并慢慢被堕落的物质生活所引诱,开始迷失自己。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忠良和丽珍先后回到上海,住进丽珍表姐何文艳家。就在忠良与文艳厮混时,走投无路的素芬歪打正着被招入文艳家帮佣……


《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一部具有大起大落和强烈的史诗性风格样式的影片,在思想和艺术的成功结合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的追求,一扫战后中国影坛浓重的阴霾,被当时之进步舆论推崇为“插在战后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上的一支指路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