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饭后到江边散步,许多人和事在我的头和肩膀上踩来踩去

 寻梦向天歌 2022-09-02 发布于甘肃

图片


1 ·.    

盘妙彬:《青草被人踩来踩去》

青草被人踩来踩去也是它的平常生活

走在草地上过普通人的日子,我是其中之一

晚饭后到江边散步

许多人和事也在我的头和肩膀上踩来踩去

现在我出来换换空气

草是弯的,暂时的

人们走后它们很快又直起来

也许不是原来的直

一生都这样

人可不可以这样呢

那边很少有人踩来踩去的青草长得很好,很直

一个拿剪刀的人正朝它们走去

刘春赏析:

在这首《青草被人踩来踩去》里,诗人盘妙彬借一株小草来比喻人的生存境况。它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期待自然自在的生长的事物是如何被现实的秩序所扭曲的过程。青草时常被人们踩来踩去,在这里,青草是弱势的一方,人是强势的一方,青草受辱,却无法说话或无力反抗,这是生活的悲哀。而'我'走在草地上,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但同样背负着或大或小的压力,被'许多人和事'在'头和肩膀上踩来踩去'。应该注意的是,诗歌一直充满了怀疑、犹豫与否定。青草虽然直起腰身,但'也许不是原来的直',而是表面上直立而内心被扭曲,人同样如此,有的人遭受困苦之后一蹶不振,另一些人虽然硬捱了过来,但他们早已心有余悸,不复从前的纯真与活泼了。那么,对那些过得最安稳的人就最安全了吗?不一定,你看那些'很少有人踩来踩去'、'长得很好'的青草,'一个拿剪刀的人正朝它们走去'。事实上,诗歌还有一层深意也许很多人没有留心到,那就是诗中的'我'这以角色。表面上,'我'和青草同样弱小,属于被人踩来踩去的'普通人',事实上并非如此。作为'生态链'上的一环,没有谁是完全无辜的,君不见,'走在草地上过普通人的日子,我是其中之一'。'我'自以为是普通人,但实际上对于青草,却成了施虐者。那么,如何反省自己,体察别人的行为,进而'看穿世事',是诗人隐含于文字背后的苦心。这首诗大约创作于2000年,较之盘妙彬此前的诗歌,语言相对朴素,诗歌的精神却挖掘到了人性深处,不再仅仅局限于原先所擅长的亲情与自然。那种普通人的欢乐、屈辱、坚韧与苦难被不动声色地托举出来,令人惆怅而沉重。如果说这首诗之前的盘妙彬是一个'不错的诗人',那么《青草被人踩来踩去》可以作为一把'晋升'的阶梯,将盘妙彬送入了中国优秀诗人的队列之中。

2 ·.    

杜涯:《秋天》


是谁带来了这场爱情?

一个上午,悬铃木落花一样飘飞

这座城市看起来像个破败的花园

每次我出门都看到了那片树林

我总是走近它,仿佛它是我的命运

仿佛是它使我迅速衰亡

仿佛我就要喊出一个遗忘的地名:

比如:“春天”、“栗树”、“山冈”

或者“风”、“流逝”,但这些都不是

街头有一车车的黄花被人买走

像秋天的风声又被我听见:

每次我回转身都看到了那片树林

我总是看着它,我总是喊不出声,仿佛我的爱情

我的衰老的上午

我望不见远处的山

我追赶一车的黄花并看着爱情走远

刘春赏析: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涌现出来的女诗人中,杜涯是我最欣赏的一个。杜涯的诗歌如同她的性格,平和、文静,与你保持距离但关系融洽。如果梳理她喜欢的词汇,我们可以发现,春天、秋天、风、桃花、树、树林、泪水、月光、爱情、花、村庄、水……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这些意象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母题:对自然的依恋和时光流逝引起的痛感。《秋天》也不例外。《秋天》的语言极度优美,每一节都是一幅生动凄丽的画面;但又不止于优美,诗行间容纳了多少的哀伤与追忆。一个人在城市里回忆过去,本来,“悬铃木落花一样飘飞”是具有美感的,但在忧伤的“我”的眼中,“这座城市看起来像个破败的花园”。秋天,有人在卖菊花。新采撷的菊花在街头一车车地被人买走,“我”的心也随之恍惚起来,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记忆中最美丽的部分。“我”怀念的是一个树林。这个树林,必定发生过刻骨铭心的事情。而逝去的终归逝去了,对于往事,“我”只能无言。请注意这几句:“每次我回转身都看到了那片树林/我总是看着它,我总是喊不出声,仿佛我的爱情”。“仿佛我的爱情”看似随意的“累赘”,实际上是诗歌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不经意间为诗歌定了调,并告知人们“我”的忧伤的原因——既是为爱情,也是为时光的流逝。这无疑是一首优异的诗篇,无论语言、意象还是情境以及内涵,都十分到位。在阅读的时候,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幅幅图画,它们串连起来,就是流动的影像。时常听到褒古诗而贬新诗的声音,理由是新诗语言粗糙,不讲意境等等,我很想请持这些观念的人读读《秋天》这样的作品。

3 ·.    

张执浩:《糖纸》

我见过糖纸后面的小女孩

有一双甜蜜的大眼睛

我注意到这两颗糖:真诚和纯洁

我为那些坐在阳光里吃糖的

孩子而欣慰,她们的甜蜜

是全人类的甜蜜

是一切劳动的总结

肯定,和赞美

镶嵌在生命中,像

星星深陷于我们崇拜的浩空

像岁月流尽我们的汗水,只留下

生活的原汁

我注意到糖纸后面的小女孩

在梦中长大成人

在甜蜜波及到的梦中

认识喜悦

认清甘蔗林里的亲人

认定糖纸上蜜蜂憩落的花蕊,就是

欢乐的故居

我在糖纸上写下你的名字:小女孩

并幻想一首终极的诗歌

替我生养全人类最美丽的女婴

刘春赏析:

张执浩的诗美,这是所有读者的第一印象,每一次读他的诗,我都会惊叹于他驾驭文字的高妙,比如这首《糖纸》。但张执浩的优美不是为优美而优美,优美只是诗人精心挑选的一种传递深刻内涵的文字手段,优美的另一端,是对自然万物深入骨髓的爱和悲悯。很少有诗人像张执浩那么注重诗歌的形式,也很少有诗人比张执浩更善于设计文字效果。张执浩的许多作品都有一个精心布置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诗人像一个工程总指挥,一一安排各种事物和词语的位置,直到它们达到最贴切的程度。像《糖纸》中,一个女孩、一颗糖、一张糖纸、一双纯洁的大眼睛,组成了一副温馨而富有光泽的画面。诗歌透过一张纸,把人类的真善美展现在你面前,让你感受到字里行间浓浓的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真诚和纯洁”的热爱,令人刻骨铭心。事实上,张执浩对这首创作于1990年的诗歌也喜爱有加,认为自己真正进入写作是从《糖纸》开始的。既然是创作于30年前,《糖纸》 毫无疑问是张执浩早期的作品。一般来说,诗人早期的作品大多会受到批评,比如太浅,比如过于华丽,比较“飘”,等等。事实上,华丽于诗歌而言并非罪过,在华丽的同时具有深度,是极需功力的。因为,这样的写作是站在刀刃上舞蹈,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卖弄辞藻的泥潭。张执浩明智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作品避免了华而不实的弊病,使优美的文字不仅没有阻挡诗意的传达,而是锦上添花。至于他近期的作品,就更为朴素而坚实了,堪称举重若轻。比如《高原上的野花》。短短八行,却动人心魄,在这里向读者们强烈推荐。

内容简介


图片


《落在纸上的雪》、《在夜晚的高原上》、《当我终于变得沉默》是诗想者工作室策划的“当代诗人十二家”系列的三部曲。书中所有诗歌均由诗人自选从创作以来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并经过主编再次筛选,堪称“篇篇精品”。这是一部具有文学史眼光和个人趣味的选本,体现编者刘春三十年来的阅读心得和阅读经验。

图片

编辑|诗想者工作室

文案|诗想者

图片|诗想者

诗想者 一个读书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