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道北京人(上)

 简心素文 2022-09-02 发布于江苏

地道北京人(上)

外孙出生已经四个多月了,还没有去过爷爷家,也没有去爷爷家笃告祖先。孩子们已经没有了“告祖”的意识,敬老、孝老只是一个单纯的概念。不知道新生儿出生要到男方家告祖,要到女方家报喜到男女双方老家(堂前)放炮,告诉双方父母、家人、亲房以至祖先:新的一辈又出生了本家族又添丁加口了。虽然北京严格禁鞭,但回老家看看老人,带孙子回去让大家瞧瞧,让大家乐乐总是可以的。

外孙长得挺可爱的,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尖尖的下巴,胖胖的脸;小手如同刚剥开的春笋,坐下来便是一个小胖墩;还不会说话,小嘴却咧咧啰啰虽然还不会走路,小脚却踹个不停,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就是活泼。

亲家是北京人,60年代北大毕业的高才生,70年代支边到西安,在西安工作、落户。说是北京人,其实又是西安人。在西安工作,在西安结婚生子,可以说他是一个生活在西安的北京人一个穿梭于北京——西安之间的两地人。其实能拥有两个古都的居住条件,的确也是一种自豪。现在父亲去世了,母亲年过九十,自己退休了,回老家照看老母,既是责任,也是孝顺美德的表现。

女婿是西安人,出生在西安,成长在西安,小时候户口在西安。又是北京人,考入北京大学后,一直居住在北京工作在北京。只是还得经常回西安看看父母,会会小时的伙伴可以说他是居住在北京的西安人。

今天724,农历廿六日,星期天,正值女婿休假的日子,利用这个时间,我携着家人,带着外孙,去北京郊外走走亲戚去看看亲家,看看亲家的老屋,最重要的是去看看亲家的老妈,九十多岁的人了,在人间还有多少时日谁也不知道。我得带外孙去,让她老人家瞧瞧,让她老人家乐乐我想这一定也是她老人家的期盼。

下午,因为限号,我们的车不能动,只得叫了一辆出租车,从四惠东出发,穿过天安门广场直达苹果园,亲家的老家就在苹果园。

苹果园是首都钢铁厂的所在地,50年代前,这里是一片苹果园,当地农民以种苹果为业,苹果便是这里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基础。解放以后,为了发展工业,首都钢铁厂选址在这里。于是这里的农民奉献了土地,进入了工厂,一夜之间农民变成了工人生活过得非常的滋润。由于是首都钢铁厂,国家龙头企业,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就修到了这里,这个站便是原第一路车的终点站——苹果园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为了解决首都的污染问题,首都钢铁厂迁址河南,这里便成了赡养企业老人的后花园。年轻人在新厂上班,退休老人留苹果园——北京钢铁厂的后花园养老。

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宽阔,交通纵横,红绿灯闪闪烁烁,各种各样的车辆疾驰而过,让我感觉城市节奏的快。

我们的车停在了右拐的红绿灯不远处,道路整洁,柏油路面平平整整,路面上车人行走的黄红蓝绿标记非常醒目,显出线条美的整洁来,让我感觉了城市的美。

在外迎接我们的是亲家和亲家的弟弟爷爷抱着孙子,爷爷的弟弟提着行李,那高兴的样子无以言表那份热情和亲切令人感动,虽是北京人,却没有一点北京人的架子,令我们感到一种诚的亲。

进入小区的门紧守着,我们一个个扫着北京码,检查72小时核酸检测的结果才进去。

一栋栋6+1楼房整整齐齐,小区环境十分优美。

“这里住的都是首钢工人,这里的房子都是首钢建的宿舍。毛泽东时代建的,入厂工人每人一套,我爸我妈是第一批首钢工人,也分得一套。”亲家滔滔不绝向我介绍着。

从门进去向右拐,第一栋第一单元第一楼右边第一间便是亲家母亲的住房九十多岁的老人住一楼是最好的选择。

宿舍不大,两室一厅,一个小厨房,一个小卫生间,后加一个小小的院子。两个房间,每个房间一个床子,加上一些日用杂物,已经挤得是满满的了。客厅一个沙发,沙发旁边加放一张小床,床对面摆着桌子、电视、冰箱,中间的活动空间很是有限。

“这是当年最好的房子,70多平,当年首钢的厂长书记也就住这样的房子,我爸我妈是最早分到房子的。现在这房子要七八万一平,房虽然不大,价值却不菲,要卖五六百万呢。”我们刚踏进门,亲家就向我们介绍道。

孙子的太奶奶知道我们要来,作为长辈她很高兴,她喜欢孙子,着拐杖在门口等候。太奶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满头的银发,虽然着拐,走路却很平稳。

“妈,孙子回来了。”亲家抱着孙子,进门就向母亲报喜。

太奶奶拉着孙子的小手,摸了又摸,心里乐开了花。待续)

作者:绿色田野

◆绿色田野:新冠笼罩下的列车(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